污泥自然降解过程中微型动物群落与环境因子变化的研究

来源 :兰州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wfz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污水处理设施的大量建设,污水处理量也与日俱增,接踵而至的便是剩余污泥的大量产生。为了更好的处理剩余污泥使其降解稳定并减少环境二次污染,其前提是要明确污泥自然降解过程中的一系列生物与化学的动态过程。本文从微型动物的角度,通过对15℃、20℃和25℃三个不同温度梯度以及70%、65%、60%三种不同含水率条件下城镇污泥中的微型动物群落特征进行研究,同时对污泥降解过程中的有机质(OM)、电导(EC)、pH、水溶性有机碳(SWC)、氨氮(NH4+-N)、硝氮(NO3--N)、总氮(TN)、总磷(TP)和速效磷等理化指标进行测定,明确不同条件下污泥自然降解过程中微型动物群落演替等生物变化过程以及各理化因子的化学变化过程,探讨污泥降解过程中微型动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微型动物在污泥堆肥中的作用以及寻找更多环境友好型的污泥堆肥方法提供理论参考和数据支持。主要结论如下:
  (1)不同温度与不同含水率条件下污泥自然降解过程中微型动物种类基本相同,均包括有壳类肉足虫和固着型纤毛虫两类原生动物、轮虫和线虫两类后生动物,但各种微型动物的频度、平均多度以及四类微型动物的总多度有很大差异。
  有壳类肉足虫的频度在15℃、20℃和25℃三个温度梯度的实验中都为100%,但其多度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而固着型纤毛虫的频度随着温度的升高依次减小,但因其最适宜的生存环境为20℃,故在20℃时多度最大;线虫的频度在25℃污泥中最大,多度在15℃污泥中最大。对微型动物总多度的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总多度也逐渐增大。
  在70%、65%、60%三种不同含水率实验中,有壳类肉足虫的频度始终是100%,存在于整个污泥自然降解过程中,且污泥含水率越低,多度越小;固着型纤毛虫的频度不高,但其多度始终最大,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且污泥含水率越低多度越小;轮虫的频度在含水率为65%的污泥中较高,在含水率70%和65%的污泥中较低,其多度的特点同频度相同,在含水率65%的污泥中较大,四种微型动物中轮虫的多度最小。含水率70%的污泥中微型动物的总多度最大。
  (2)在不同的温度和含水率条件下,随着污泥的降解各类微型动物数量呈动态变化,且差异显著,其群落结构随时间的变化略有不同。
  污泥降解前期,固着型纤毛虫是优势类群,它和轮虫的数量随着污泥的降解逐渐减少直至消失,且温度越高,消失得越早。有壳类肉足虫在三个温度梯度下始终存在,其数量随着降解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多,且温度越高,开始大幅增长的时间越早,在污泥降解后期成为优势类群。线虫数量在三个污泥中的变化规律相似,实验初始时污泥中没有线虫活体,随着污泥降解的进程线虫呈现出增大—减小—增大的波动趋势,最后成为污泥中的优势类群。
  在不同含水率实验中,有壳类肉足虫随着降解时间的延长数量逐渐增多,在后期成为优势类群,且污泥含水率越高,数量也越多,尤其在含水率为70%的污泥中数量达到最大,说明有壳类肉足虫更适宜在含水率较高的污泥中生存。固着型纤毛虫和轮虫只存在于污泥降解的前期,含水率越高固着型纤毛虫数量越大,消失的越晚。轮虫在堆肥过程中一直不是优势类群。线虫数量在三种含水率实验中的变化规律相似,实验初始时污泥中没有线虫活体,随着污泥降解的进程线虫呈现出增大—减小—增大的波动趋势,最后成为污泥中的优势类群,且含水率越高,线虫剧增的时间越早。结果表明线虫更适宜生存在在含水率60%的污泥中。
  (3)温度不同,污泥降解过程中的理化指标有明显差异。电导、总磷和速效磷都呈上升趋势,总磷和速效磷上升的原因是堆肥过程中的“浓缩效应”,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含量也越高。温度越高,污泥中有机质降解越多,总氮越低。在不同含水率污泥中的理化指标变化与前期研究基本符合,但不同含水率污泥的理化指标差异不明显。
  (4)理化指标和微型动物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有壳类肉足虫与污泥硝化关系密切,可促进硝化进程,同时还可以降低污泥总氮含量,与总氮呈显著负相关。氨氮增长,有机质降低可以抑制轮虫生长。线虫的存在可以使总氮略高,但堆肥后期,线虫可以促进污泥中氮的矿化,分泌氨气,降低污泥中总氮含量,其数量与总氮呈负相关。
其他文献
建立一种自动化、界面可视化、输出结果图形化、集污染浓度预测、污染源数据管理和查询、污染空间分析为一体的环境空气质量预测系统意义重大。本论文以ARC VIEW为平台,将环境科学和GIS相结合,研究了焦作市煤炭资源利用量与大气SO2污染的关系,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从焦作市煤烟型大气污染的污染源入手,进行了全面的污染源调查,收集了大量的监测数据、气象资料和污染源数据,对焦作市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全
[db:内容简介]
Si-Al-O-N系统中的γ-AlON和β-SiAlON陶瓷是典型的结构功能一体化陶瓷材料,具有高强度、耐冲击、高光学透过率的优良特性,是车、船、直升机等载运工具耐磨、抗冲击、透光窗口的理想材料。但是由于透明陶瓷制备工艺的限制,直接制备大尺寸、复杂形状的窗口材料存在技术困难,而陶瓷连接技术是一个有效的解决途径,一旦突破,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论文选用Si-Al-O-N系中的γ-AlON陶瓷和
学位
本文针对长期运行的半刚性基层路面基层承载力下降的问题,基于渗透型高聚物注浆修复技术,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在落锤式弯沉仪检测(FWD)的基础上,建立了基层性能劣化的弯沉盆指数评价方法。采用静压法制作不同密实度的半刚性基层材料试件,进行了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揭示了渗透注浆对基层性能提升特征。通过改变注浆间距、注浆深度和注浆量等参数,开展了现场高聚物渗透注浆试验。结果表明:渗透型高聚物注浆材料与半刚性基层
为适应工程路用性能需要,含有老化沥青路面材料(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 RAP)的再生沥青混合料中通常需要加入再生剂。常用的再生剂芳香分含量较多,耐老化性能较差,且无法对降解的聚合物进行补充。本研究提出使用废食用油预脱硫胶粉后形成的油/胶两相液态混合物(waste rubber/oil, WRO)作为沥青再生剂。胶粉相比其它聚合物具有很好的经济性,脱硫裂解后可补充部分
一、IT基础架构运维概述(一)IT基础架构运维的界定与内涵IT运维管理根据运维管理的对象不同分为桌面运维、基础架构运维和应用系统运维三类。IT基础架构是相对于IT应用架构而言的概念,通常指为使上层各类应用系统稳定、可靠地运行而提供的一系列硬件和软件的集合体,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安全等硬件设备以及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基础软件。IT基础架构运维是企业信息化依赖的基础和根本,指
会议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物联网等智能化技术在交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智能交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交通设施部署形式、运行方式等策略都需要不断地探索与更新,其职责在于从多方面保证道路场面交通的运行安全,实现动态场面信息化管控。本文设计并开发了一个半实物仿真的智能交通车辆监控系统,该平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如下:首先,系统构建了差分定位环境。使用两套多模定位接收机和天线分别设立了定位基准站和移动站,保证了复杂环
轨道车辆设备作为典型的机械设备,在运用过程中明显表现出多级性能状态,即设备的性能随运行时间的累积逐级劣化,从完美工作到完全失效要经历许多中间状态。显然,认为设备仅存在“正常”和“故障”两种状态的二值状态理论并不能完整地描述车辆设备的劣化失效规律。而基于多状态理论对车辆设备可靠性及维修策略的研究,更加贴合设备实际工况,具有工程意义。据此,本文对轨道车辆系统中的多状态设备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
学位
近年来,随着点源污染得到了有效的治理,非点源污染已经成为了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来源。几十年来,我国对非点源污染治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例如太湖、长江三江洲等地区,但是对西部地区非点源污染研究较少,非点源污染分区分级的研究更少,无法给管理者提供直接的结论和可视分布。本研究基于GIS建立了区域非点源污染分区分级方法:首先建立以通用土壤侵蚀方程、氮磷污染负荷为基础的水土流失型非点源污染模型,并计算了区
历尽艰辛,《重庆通史》正式出版。《重庆通史》是一部学术性通史著作,它以重庆经济与社会发展为主题,从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系统地反映了从公元前200万年的巫山人到公元1952年,经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