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省西部、黄河东侧的吕梁山,是我国黄土高原上的一条重要山脉,作为黄河中游地区黄河干流与支流汾河的分水岭,呈东北——西南走向,整个地形成穹隆状,中间一线突起,两侧逐渐降低。这条连绵不断的崇山峻岭,宛如一条脊梁,延绵400多公里,纵贯三晋西部,由北而南包括管涔山、芦芽山、云中山、关帝山、紫荆山、龙门山等。如此的地形,造就了吕梁山区复杂的地形结构,既有山间洪水冲刷的沟道河谷,亦有支离破碎的残垣山沟,在这一地区,无疑就形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用水环境:濒临河流地区为水资源丰富区域,而山沟沟里则成为了水资源紧张的地域,在差异如此明显的生态环境中,水源对于该地区的历史发展有着怎样的作用和影响?两个不同生存环境的人们如何选择利用水资源以图生存?不同历史时期又是如何选择生存方式?对于今后的发展又有着如何的影响? 本文以柳林县为考察区域,立足于县域这样一个上下衔接的中观层面,分析考量吕梁山区三川河下游地区的水利与民生,目的在于通过对一县范围内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考察,通过对水这一生存、生活、生产资源丰富和紧缺地区的社会生活和地方变迁实际情况的对比分析,探求当地居民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利用水源谋求生存和发展的现实课题。针对学术界“以土地为中心”的中国传统社会中心进行学术对话,提出“以水为中心”同样也是探寻和揭示中国传统社会基本特点、历史性质和特征的学术观点。水利社会的研究模式和视角,能够更好地认识中国基层社会的历史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