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在BIS监测下进行全身麻醉,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中老年人与非老年人丙泊酚的维持剂量,并比较二者之间是否有统计学差异,为丙泊酚在老年人麻醉中的应用提供用量参考。方法:随机选择吉林大学第二医院2017年8月至2018年4月拟在全麻下择期行外科手术的患者156例,ASA II~III级,年龄20~85周岁,体重40~90kg。按年龄分为两组:老年组(O组,年龄65~85周岁,70例),非老年组(Y组,年龄20~64周岁,86例)。入室后常规监测,连接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监测仪监测BIS值。所有患者术前均禁食水,麻醉诱导前均给予盐酸戊乙奎醚1 mg。两组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快速诱导方法:咪达唑仑0.05 mg/kg,枸橼酸芬太尼4.0μg/kg,依托咪酯0.2 mg/kg,苯磺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麻醉维持:两组手术开始时均追加枸橼酸芬太尼2.0μg/kg,苯磺顺式阿曲库铵0.05mg/kg。之后每隔1小时追加一次枸橼酸芬太尼2.0μg/kg,每隔40分钟追加一次苯磺顺式阿曲库铵0.05 mg/kg,预计手术结束前1小时停止追加肌松药。瑞芬太尼初始泵注速度为15μg/(kg·h),丙泊酚初始泵注速度为5 mg/(kg·h),术中根据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进行增减,使BIS值维持在40~60之间。手术结束即刻停止麻醉药物输注,待患者苏醒,自主呼吸恢复,满足拔管条件时拔除气管导管,随后送入麻醉恢复室(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以下各项指标:(1)性别、身高、体重、ASA分级、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知晓发生例数、手术种类、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等一般资料。(2)术前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脑血管病等特殊情况的例数。(3)入室时(T0)、诱导前(T1)、插管时(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结束时(T4)、拔管时(T5)各个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p O2)、BIS值。(4)术中血管活性药物(麻黄碱、去甲肾上腺素、乌拉地尔、艾司洛尔、阿托品)的使用例数。(5)术中的输液量及尿量。(6)丙泊酚的维持剂量(B)、瑞芬太尼的维持剂量(R)、枸橼酸芬太尼的维持剂量(F)及苯磺顺式阿曲库铵的维持剂量(H)。结果:1.两组患者除ASA分级有统计学差异(P<0.05)外,其他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患者术前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脑血管病等特殊情况的比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T0时的MAP,T0、T1、T2时的HR,T2时的BIS值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各个时间点的MAP、HR、Sp O2、BIS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4.两组患者除麻黄碱的使用比例有统计学差异(P<0.05)外,其余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比例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术中的输液量及尿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6.老年人丙泊酚的维持剂量(B)为:3.37±0.77mg/(kg·h),低于非老年人的3.70±0.86 mg/(kg·h),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R、H、F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BIS监测下全凭静脉麻醉中老年人丙泊酚术中用药应该减量,低于药品说明书所推荐的4~12 mg/(kg·h),为3.37±0.77 mg/(kg·h),且明显低于非老年人的3.70±0.86 mg/(k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