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平衡等离子体辅助小分子燃料氧化裂解及点火的多参数影响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bra4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针对新能源与燃烧的研究不断深入,非平衡等离子体助燃技术作为一种高效、清洁、节能的辅助燃烧技术,开始愈发受到各界的关注。在反应体系中,非平衡等离子体可通过热效应、化学动力学作用和输运作用等路径促进体系内活性物质的产生和反应物的混合过程,从而达到减少点火延迟时间、增加火焰传播速率、拓宽燃烧极限和减小污染等作用,因此成为了解决燃料燃烧问题的重要路径。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已经开展了包括等离子体辅助燃烧、点火和催化转化在内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对等离子体强化燃料裂解氧化的动力学机理,特别是离子反应相关机理的研究仍然存在不足,且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烷烃等含碳燃料之上,对于氨气等新兴燃料的等离子体助燃研究则为数寥寥。因此,本文建立和完善准一维等离子体助燃平台,对甲烷裂解过程中离子反应的作用进行研究;并搭建实验台,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等离子体在氨气氧化点火过程中的动力学作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建立和完善一维等离子体仿真平台,包括主程序、常微分方程求解器LSODE、反应速率求解器DIFFUN和Boltzmann求解器等部分,并在此基础上对仿真平台进行修改和优化,根据机理中的离子反应涉及粒子,对各模块涉及电子碰撞反应和离子反应的部分进行完善,在数据文件内补充热力学数据和电子碰撞截面数据,从而实现平台离子反应计算功能的进一步完善。(2)搭建纳秒脉冲放电辅助氨气裂解氧化实验平台,对等离子体辅助氨气裂解氧化过程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光谱实验获取氨气在裂解氧化过程中的重要基团和生成物浓度变化等信息,从而验证建立模型及仿真计算的准确性。(3)建立等离子体辅助甲烷裂解反应机理,并利用仿真平台进行计算,通过对重要物质的生成消耗分析研究裂解的动力学过程,并在机理中添加和更改重要离子反应,通过对添加离子反应前后主要生成物的浓度变化,研究等离子体辅助甲烷裂解过程中离子反应的作用。(4)建立等离子体辅助氨气氧化点火机理。对不同温度和约化电场强度下等离子体对氨气点火特征参数的影响和辅助氨气氧化动力学过程进行研究,确定非平衡等离子体对氨气点火增强作用最大时对应的放电工况。并基于分析结果,对约化电场强度和掺混氢气对氨气氧化过程的影响进行研究。
其他文献
数字教材已在中小学中实现较大范围应用,并在某种程度上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丰富了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被师生普遍认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字课程的使用虽然带来一定的成效,但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何时使用、谁来用、怎么使用、如何评估应用,其中暴露的矛盾与问题,也有待我们逐渐领悟和解决。可以说,数字教材的出现,不仅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而且是信息技术和教育学的深入融合。借助数字教材,我们可以
为预测砂浆塑性开裂并有效对其预防,采用平板法与八字模法在前期初步建立的砂浆塑性开裂预警机制的基础上增加了预测方程的开裂影响因素:组成、约束及结构参数,并扩大了环境参数的范围,由此对砂浆塑性开裂预警机制进行拓展。结果表明:室内建立的基准砂浆的七元本构方程以及掺加纤维的九元本构方程可有效预测室内外的砂浆开裂状况;且将二者及其相应的开裂判据结合起来构成的砂浆塑性开裂预警机制,可准确预测素砂浆是否开裂,再
学位
数字教材学校应用研究项目组提炼出4种有效的"技术融入教学"的方式,明确了开展自主学习、互动交流、诊断改进、探究学习的可操作路径,为教学方式转型提供支撑。上海市宝山区在项目推进中,采用任务驱动促进常态应用,通过联合教研提升应用品质,开展专项研究进一步深化应用,有力推进区域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此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
根据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实情,我国政府已相继出台了多种保护民营经济的法律法规。但是就目前民营经济法律的实施过程来看,现如今民营法律的贯彻落实没有深入到我国各个地区和各个企业,以至于在保护民营经济的过程中出现了法律层面的漏洞,这些因素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民营经济的稳定发展。为了给民营企业营造一个和谐发展的新局面,应该在我国《刑法》实施过程中重视平等关系,从根源上消除因为发展状况、企业财产等方面造成
数字教材能帮助教师通过多种途径或方式的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分析学生在知识链的哪个环节还存在疑问,充分发挥数字教材在课前和课后的反馈作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结合练习检测统计反馈,及时跟进,调整教学,帮助学生在后续学习中补上知识短板。
运用数字教材阅读器,基于语文、数学学科,形成笔记贯穿一体化教学设计实施路径。通过课前学生个人预习笔记,帮助教师诊断学情,调整教学策略;通过课堂群体笔记,引导学生聚焦问题,解决教学重难点;通过课后个性化笔记,帮助学生整理归纳、修补知识断点。本文聚焦课后笔记的归纳整理,学生通过对以散点形式遍布在数字教材阅读器中的笔记进行归纳、整理,实现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和思维的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