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人类对世界的改造越来越深入,现代风险逐步加剧,全球正步入一个以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为特征的“风险社会”时代。现代风险创造了一个“共同世界”,谁都无法独善其身。在我国,包括自然资源过度消耗、污染物超额排放、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在内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公众生活的重大民生问题。由于风险自身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公众难以对其有清晰明确的认知,因此媒介作为公众了解和认知气候变化的主要渠道之一,作用变得愈发重要。在所有环境风险中,最明显和最具体的环境风险之一是人为或与技术危害相关的风险,即吉登斯所说的“人化”风险。与自然灾害不同,人为危害通常是由人类行为的疏忽或错误造成的,通常发生在人类居住区内或其附近。尽管人为危害可在短时间内发生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如若能及时和准确地提供信息,就有可能保护那些处于危险之中的人,并使损失最小化。因此,在此类极端情况下,如何有效地将风险信息传达给实际处于风险中的社区和其他关注类似风险事件的人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本研究将媒介信息框架效应、风险感知、信息态度以及个体的环境价值观相结合,作为主要研究内容。旨在探究在环境风险议题下,媒介信息框架和个体的环境关心对风险感知、对行动的公共支持和私领域参与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产生的潜在机制。从而为媒体和相关组织在风险情境下提供有效的说服性沟通策略和新闻框架选择。研究首先采用控制实验法,设计了包括主题式框架信息和片段式框架信息在内的两个信息实验组。共有250名高中生和在校大学生完成了此次实验。实验过程中研究者随机发放不同的文本材料,参与者被要求首先进行基本信息的填写并完成前测,随后阅读被设计成为新闻报道的实验文本信息,阅读完毕后进行后测。随后对回收到的有效样本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为了弥补控制实验法的不足,进一步了解参与者的环境风险认知以及环保行为动机的,并以此作为依据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本研究随后从参与问卷调查的在校大学生群体和高中群体中选取10人进行半结构化访谈。研究结果表明,主题式框架比片段式框架更能有效地促进个体对风险议题的积极信息态度、风险感知和私领域参与。信息框架对行为后果的影响并非完全直接的,也会受信息态度和风险感知的调节。因此,改变风险问题的呈现方式和框架策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有效地提高个人的风险感知和参与公共和私领域活动的意愿,以有效应对各种风险状况。此外,信息框架和环境关心会发生交互作用,共同影响个体的环境规范,从而进一步预测行为后果,如个体对行动的公共支持和私领域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