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与梁宗岱的诗学观之比较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na07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由于西方众多文学思潮的涌入,加之比较文学理论的引进,中国学者也开始自觉地进行中西诗学的比较研究。在当时内忧外患的社会条件下,中国学者考虑从中西文学理论的比较入手,寻找东方与西方的对话。“别求新声于异邦”,王国维、陈钟凡、钱钟书、朱光潜、梁宗岱和宗白华等著名学者都意识到了不同文化体系中,两种文化本质性的差异。一旦进行学理研究,势必要思考这种差异本源,并进而追溯到文学观念和理论的层面,这不可避免地引起比较。朱光潜在《诗论》中通过严谨的分析和逻辑的归纳,以西方观念描述、评析中国理论,同时运用中国理论对西方理论进行互证。《诗论》体系严密完整,在它之前,中国还没有这样一部具有严谨系统的诗学专著,从这个角度而言,《诗论》具有开创性的意义。而梁宗岱早在1935年2月任北京大学法文系主任兼教授时就出版了诗学专著《诗与真》,1936年又出版《诗与真二集》,这两本书在当时文艺界产生了很大影响。1984年,外国文学出版社把两部论著合并一册出版,认为梁宗岱以其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素养,对中西方文学进行了比较文学上的探讨,他的一些独到见解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徐志啸认为:“从比较文学专著来说,初兴期与发展期两个阶段中可以称得上先问世的,大概要称梁宗岱的《诗与真》与《诗与真二集》了。??这就使得梁宗岱两本书的出版有其一定的历史意义。”[1]这是对梁宗岱比较诗学实践的充分肯定。卞之琳认为梁宗岱的《象征主义》“以宏观的高度,以中西比较文学的视角”论象征主义,至今还是“这方面的力作”[2]。梁宗岱是一位有着敏锐感受力与表现力的诗人,又是有着高超鉴赏力的批评家,对新诗的成就与弊病作出了及时而独到的评论。  本文主要从朱先生和梁先生的中西比较诗学观入手,从“诗境”论和“象征”说介绍二者在诗学方面独到的见解。第一章为朱光潜与“诗境”说。此章主要从诗的境界,“隔”与“不隔”,“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方面阐述朱先生融贯中西的美学理论。第二章是梁宗岱与“象征主义”。此章主要从“象征”说的内涵、“纯诗”说入手,探寻其以中西方象征手法互动、互用的象征主义为核心的诗学理论。第三章为朱光潜与梁宗岱诗学观之比较。从二者的中西比较实践看中西诗论的融合及探寻传统诗歌向新诗的转化,同时从“象征”说、“直觉”说看两者不同的诗学观点。
其他文献
本文对宗喀巴大师生平及其量论因明学体系进行了探讨。藏传因明学源于古印度,随着佛学的传入,进入我国西藏地区。因明学在我国西藏区,经过宁玛、萨迦、迦举、格鲁等主要佛教教派
夏夫兹博里是十八世纪的美学领域的一座重镇。他开创了异趣于英国经验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美学新空间:直觉美学。他对美学的沉思,对18世纪英国美学和欧陆美学的发展都曾产生过
《历史学笔记》是马克思晚年所写的一部史学手稿,在这份手稿中马克思按编年顺序摘录了公元前1世纪初至17世纪中叶世界各国,特别是欧洲各国的政治历史事件。马克思对世界史各
期刊
在中国道教史上,葛洪是一位做出过突出贡献的道教理论学者、医学家。他出生在西晋末年,主要生活在东晋时期,《抱朴子》是葛洪的代表性著作,分为《内篇》和《外篇》两篇。据其
中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不可谓不多、不广、不深入,然而往往都流于在同一思维体系或方式下的反思。当然,立足于中国本身的文化传统所进行的反思是符合文化境遇要求的也是有
“宗教大法官”是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现代敌基督思想的精彩阐述。它是《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一节,由伊凡讲给他的弟弟阿辽沙,意在解释其宗教思想。本文导言首先介绍了陀思妥耶
人身损害赔偿制度是在人格平等、私有财产确立和公民权利意识提高的背景下建立起来的。我国的人身损害赔偿制度从习惯法到制定法,从不完善到相对完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随
艾思奇是我国现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为传播、普及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奋斗了一生,在哲学理论战线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哲学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引企入校、校企合作是高职机械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基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是东营科技职业学院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之一。本文主要以机械制造与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