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顶时间和乙烯利浓度对晚播高密棉田熟相调控及其效应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zhan_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棉花晚播高密轻简化栽培模式下,易出现贪青晚熟现象,为改变这一现状,增强该模式下棉田群体的早熟性,促进集中成熟,利于机械化采收,因此开展乙烯利浓度和打顶时间处理对棉花群体质量和结铃模式影响效应的研究。试验于2020~2021年在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清苑试验站和河北省邢台市威县裕丰合作社开展,品种为黄河流域棉区主推的农大棉601,播期为5月1日,种植密度为90000株/hm2。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乙烯利处理,其浓度分别为:2000 mL/hm2(E2)、4000 mL/hm2(E4)和6000 mL/hm2(E6);裂区为打顶时间,分别为:7月13日(T13),7月20日(T20)和7月27日(T27)。共9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合计27个小区。通过对不同乙烯利浓度和打顶时间处理下棉花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叶片衰老规律、产量品质和早熟性的研究,获得如下结果:1.早打顶提高棉花生殖器官比例。提前打顶(T13),较常规打顶时间(T20)和晚打顶(T27)相比,棉花的株高分别降低11.12%和25.27%,果枝数分别减少2.26和4.16(P<0.05)台。提前打顶能够提高生殖器官干物质的积累速度和分配比例,促进干物质向生殖器官转移,并抑制无效生长。与T27处理相比,T13处理在打顶后56 d植株生殖器官干物质所占比例显著提高29.56%(P<0.05)。2.早打顶促进棉铃的集中分布。打顶时间对棉花棉铃的分布具有明显调节作用。随着打顶时间的提前,棉花的成铃分布向中部集中,T13处理与T20处理和T27处理相比,中部棉铃占比显著提高15.81%和25.54%。T13和T27相比,棉铃的成铃率显著提高12.00%、吐絮率提高16.83%,棉铃的脱落率降低12.01%(P<0.05)。3.早打顶促进棉花叶片的衰老。早打顶加速主茎功能叶的衰老,表现为随着打顶日期提前,主茎功能叶SPAD、净光合速率、SOD活性和POD活性呈显著下降趋势,MDA含量呈上升趋势(P<0.05)。4.早打顶、高浓度乙烯利促进棉铃吐絮,提高棉花早熟性。打顶时间能显著影响棉花的吐絮率和早熟性。随着打顶时间的提前,棉铃的吐絮率呈现上升的趋势,表现为T13处理的吐絮率相比T20处理和T27处理提高7.84%和16.83%(P<0.05)。在不同浓度乙烯利处理下,随着打顶时间的提前,各处理都提高群体的早熟性。在喷施高浓度乙烯利(E6)处理下,T13处理与T20处理和T27处理相比,早熟性提高3.31%和8.09%(P<0.05)。早打顶高浓度乙烯利(T13E6)处理早熟性最佳。5.常规打顶时间中等浓度乙烯利(T20E4)处理的籽棉产量表现最高。同一乙烯利浓度下,籽棉产量随着打顶时间延续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同一打顶时间下,随乙烯利浓度升高呈现降低趋势或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高浓度乙烯利不利于产量的形成。产量最高的处理T20E4的平均产量为3676.47 kg/hm2。籽棉产量随着打顶时间的推迟,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单位面积铃数随着打顶时间的推迟,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随着打顶时间的推迟,单铃重呈现下降的趋势。乙烯利浓度对单位面积铃数和单铃重无显著影响。乙烯利浓度显著影响衣分,随着乙烯利浓度的增加,衣分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综上所述,提早打顶能显著提高棉花生殖器官干物质占比,抑制棉花营养生长,提高结铃率,且棉铃向中部集中,利于棉花的集中成铃和机械收获。在提早打顶形成的集中成铃基础上,通过喷施高浓度乙烯利(6000 mL/hm2)促进未开裂棉铃的吐絮,缩短棉花吐絮期,促进棉花集中吐絮,提高早熟性。因此,基于综合协调高产优质与早熟性和集中成熟的关系,在晚播高密轻简化栽培模式下,黄河流域棉区推荐打顶时间为7月13-20日,乙烯利喷施浓度提高至6000mL/hm2。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及目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提示抗生素使用会减弱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化疗药物在多种癌症患者中的疗效,但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这个观点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通过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探讨不同时间窗内抗生素暴露及抗生素疗程对接受免疫疗法和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本课题入组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南方医院接受PD-1抑制剂或铂类双药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以首次免疫治疗/
学位
提高植株抵御干旱、盐分等渗透胁迫能力,能有效减轻作物逆境伤害,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本研究采用遗传转化技术建立了小麦耐逆因子TaPP2C01和tae-miR9674a转化株系,对上述因子抵御渗透胁迫功能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小麦蛋白磷酸酶基因TaPP2C01 cDNA全长855bp,编码284个氨基酸,保守结构域位于aa 28-aa 274之间。TaPP2C01为亲水碱性蛋白,等电点为4.9
学位
背景近年来,胰腺切除术后病死率已低于2%,但并发症发生率仍高达30%~50%,尤以术后胰瘘最常见且严重。术后胰瘘是临床医生需要解决的棘手问题,也是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危险性极高,常引起腹腔感染、出血,导致死亡。因此,对术后胰瘘高危病人的识别尤为重要,有利于临床早期进行防治。本研究只针对胰体尾切除和胰腺肿瘤局部切除术后胰瘘危险因素分析并作术中同期ERPD(Endoscopic Retrograde P
学位
当植物受到干旱胁迫时,其自身正常生长受到抑制,提高作物耐旱能力对改善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小麦品种沧麦14和冀麦325为材料,对小麦应答干旱生理特征及NF-YB转录因子基因TaNF-YB1和钙依赖蛋白激酶基因TaCDPK1基因抗旱功能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节水栽培条件下,与干旱敏感品种冀麦325相比,抗旱品种沧麦14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光合参数和单株干质量明显提高,该品种ABA含
学位
随着温室气体的排放,极端天气尤其是高温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呈上升的趋势。在生育期内遭受高温胁迫,对棉花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前人对棉花的高温胁迫研究较多,但大部分针对的是地上部,对根系研究内容不多,且在对棉花根系高温胁迫条件的研究中,常用的培养基质为水和透明凝胶,但水和透明凝胶透光且机械阻力小。为明确高温胁迫下棉花根系的响应特征,采用课题组自制的RhizoPot原位根系培养与观测装置,研究了高温
学位
小麦转录因子基因TaNAC和小分子RNA成员tae-miRNA通过对非生物胁迫应答,分别在介导植物体抵御渗透胁迫和营养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法获得过表达转基因烟草植株,研究了TaNAC2A应答渗透胁迫和tae-miR5062应答营养胁迫的表达模式及其介导植物体抵御上述胁迫的功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小麦转录因子基因TaNAC2A的cDNA长为1295 bp,包含一个长
学位
姜具有健胃、除湿、祛寒、发汗、止吐等功效。姜分老嫩,嫩姜组织肥厚,含姜油酮及姜油酚成分较少,具有特殊的辛辣味,是糖渍制品的主要原料。据丹麦科学家研究发现,生姜能减轻晕车、晕船,如头晕、恶心、呕吐等。已研制出一种防晕生差胶囊,其效果远优于一般晕车药,并且没有晕车药引发的昏睡等副作用。英、美科学家研究,生姜及其制品可起到某些抗生素作用,尤其对沙门氏菌效果十分显著。更令人注目的是,德国科学家研究证实,食
期刊
近年来,岳西小黄姜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生产技术逐渐成熟,产量不断增加。由于种植效益良好,小黄姜产业已成为促进安徽省岳西县农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主导产业之一,产业发展与岳西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然而,随着小黄姜产业的逐步发展,姜瘟病的发生使岳西能种植小黄姜的土地逐年减少,市场价格波动使得小黄姜价格不稳定,缺少统一的技术标准使得产品品质参差不齐,品牌效应不强使得小黄姜销售渠道不畅,加工不足使得产业发展链条
期刊
深入阐明小麦抗旱生理机制对于提高该作物的抗旱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不同抗旱能力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干旱胁迫下冬小麦生育后期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活性氧稳态相关的抗旱生理特征,采用遗传转化技术对应答干旱的小麦耐逆因子TaMIR5200介导植株抵御非生物逆境的功能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节水灌溉(底墒水和拔节水)条件下,不同抗旱小麦品种(抗旱品种石麦22、中度抗旱品种中信麦11(对照)和干
学位
硒是人体健康和动物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富硒生姜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应用研究受到学者关注。从生姜中的硒含量测定方法、生姜对硒的吸收规律、硒对生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富硒生姜的栽培技术、富硒生姜的加工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同时对中国富硒生姜的后续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富硒生姜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