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力场作用下冰草种子丸化机理及其丸粒活性研究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datangk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气候干旱,降雨减少,加之人们对草原的利用强度日益加大,天然草原不断退化,生产力大幅下降。飞机撒播和喷播机喷播是快速恢复草原植被的有效方法,但都需要对种子进行丸化包衣处理,以确保作业后种子的发芽率和成活率。因此,研发冰草种子丸化新设备、丸化新配方与新工艺,对于采取工程措施恢复与重建退化草原植被,进一步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文针对现有冰草种子丸化机存在的给粉不匀、喷雾不均、丸化机理研究不够、丸化配方不科学环保、丸粒活性较差等问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将振动力场引入到冰草种子丸化机中,利用振动与旋转的复合运动来促进冰草种子与丸化粉料均匀混合,降低多籽率和无籽率,提高单籽率和丸化合格率,提高丸化品质。此外,对振动力场作用下丸粒种子表面力学性能及丸粒活性进行研究,确定了冰草种子丸化新配方与新工艺。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建立了与冰草种子丸化实际工况相吻合的接触力学、粘结力学、振动力学及运动学模型,揭示丸化成型机理;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振动力场可以改变物料冲撞力的大小,增大冰草种子与丸化粉料间的速度差与离散程度,促进冰草种子与丸化粉料在不同的时间点、相同的空间区域内充分接触与快速混合,提高丸化成型品质。2.建立了振动丸化机工作参数与丸化品质(单籽率、丸化合格率)间的数学模型,振动力场的引入可以明显提高丸化合格率及单籽率;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对二次回归正交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确定了影响冰草种子单籽率及丸化合格率的主次因素为:包衣锅转速>包衣锅振动频率>包衣锅倾角;当包衣锅转速为42r/min,包衣锅振动频率为20Hz,包衣锅倾角为35°时,单籽率及丸化合格率分别为83%,95%;确定了丸化新工艺。3.开展丸化冰草种子的表面性能实验研究,确定了丸化配方为SF:DE(30:70)时,有振动比无振动作用下丸化种子的失重率低3.3%、在水中的溶解时间长2min、单籽抗压强度高4.4N,且完整度与单籽抗压强度方差分析结果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振动力场的引入可以提高丸化冰草种子的表面力学性能。4.开展有、无振动作用与不同材料配比下丸化种子的发芽、生长实验研究,随着大豆粉(SF)含量的增加,丸化种子活性降低,当丸化材料配方为SF:DE(30:70)时,有、无振动作用下丸化种子活力指数分别为:15.4、14.7,方差分析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此时的丸化种子活性最优,该配方为振动力场作用下丸化冰草种子的最佳配方。此外,无论有、无振动作用,6组丸化处理种子丸粒活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振动力场的引入不仅可以提高丸化种子的表面力学性能,还可以提高丸化种子的丸粒活性。
其他文献
荒漠生态系统水热条件极不平衡,一旦受到破坏就会迅速退化甚至崩溃。近年来由于持续的气候变化以及人为干扰的日益严重,阿拉善荒漠生态系统已经到了极其脆弱的状态。啮齿动物作为荒漠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环境变化的重要指示者,是研究气候变化对动物影响的合适对象。为探究局域群落(生境斑块中啮齿动物群落)和集合群落(研究区内各个局域群落的合集)尺度上啮齿动物群落对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的响应机制,2014–202
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属鳞翅目麦蛾科,钻蛀性危害茄科植物,是马铃薯和烟草的重要害虫。目前对其主要的防控手段是化学防治,对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造成了威胁。由于昆虫性信息素具有专一性强、用量低、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因此本研究重点围绕马铃薯块茎蛾性信息素及其添加物展开工作。基于化学生态学原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触角电生理(EAG)和田间诱捕等试验技术方
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世界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它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具有一定的影响。温度、降水和风速等气候要素对不同地形植被生产力的影响不同。本文以多伦县为研究对象,使用深度学习方法模拟了研究区地形要素对生态环境因子(水和热)状况空间分布的影响,并通过数学模型分析了不同气候变化情景对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PP)的影响。详细研究方法为:(i)通过Mann-Kendall统计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研究
本试验以放牧和圈养两种饲养方式下的苏尼特羊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屠宰性能、肉品质指标和基本营养成分的差异性,并利用ATPase染色法、实时荧光定量和TMT差异蛋白组学技术对肌纤维特性及其影响机制进行了研究,最后通过在日粮中添加亚麻籽、乳酸菌或增加运动量三种方式对圈养苏尼特羊的肌纤维特性进行调控,结果如下:对不同饲养方式下苏尼特羊屠宰性能、肉品质和基本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放牧组的胴体深显著高于
干旱半干旱地区,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河套灌区是我国一首制特大型引黄灌区。受输配水制度影响,灌水不适时特点突出,同时由于地下水可用资源有限,灌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滴灌、喷灌等)应用难度较大,地面灌溉(畦灌、沟灌)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会是灌区灌溉主要方式。畦田灌水质量是影响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针对河套灌区大畦块导致的灌水效率低等问题,探求变化环境下适宜灌水技术参
黑叶猴是仅分布于亚洲卡斯特石山的濒危珍稀灵长类动物,目前野外种群数量约为2000只。贵州麻阳河自然保护区黑叶猴的种群数量为500~600只,是世界上现存野生黑叶猴种群数量最大的区域。本论文基于野外黑叶猴位点数据、保护区DEM图层、地表覆被图层,生境调查,采用Arc GIS、FRAGSTATS、空间分布模型(SAR)、MaxEnt模型和Graphab等开展了麻阳河自然保护区黑叶猴的空间利用模式、生境
内蒙古河套灌区地处干旱半干旱区,是国家主要粮油生产基地,灌区主要农作物有玉米、葵花、小麦,作物呈插花斑状分布,典型作物长势以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表征,其作物长势分布变化复杂。灌区水土环境对作物生长至关重要。掌握水土环境因子与农作物NDVI的关系与确定灌区最优灌溉制度具有重大意义。节水是灌区必不可少的研究目标,灌水量是水土环境
内蒙古河套灌区是我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随着节水改造工程的实施,灌区引水量大幅度减少,引水量减少20%以上,排水量显著减少50%左右。灌区土壤和地下水系统发生了巨大变化,灌溉带来的盐分无法排出灌区,仅能在灌区内部进行再分配。河套灌区内土地类型较多,且分布复杂,主要为耕地、非耕地(荒地)、沙丘与海子。灌区内的盐分除在土壤深层与地下水中储存外,主要在这些地类间转化,也是今后灌区土壤盐分控制的主要场所。
以欧亚大陆草原为代表的寒旱区对全球及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过去几十年中,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该区域面临生态退化引发的荒漠化危险。本论文选取科尔沁沙地进行此方面的研究,以其东南缘的沙丘-草甸相间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收集筛选的大量植被和生境因子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模拟植被群落动态变化过程。参照群落动态分析结果,研制了适合荒
炭疽是由炭疽芽胞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人类与感染动物接触或剥食染疫动物而感染,导致人群发生皮肤性或肠型炭疽,继而可转为肺炭疽,导致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内蒙古是炭疽疫情的多发地区,特别是畜牧业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畜间炭疽疫情时有发生,已成为当地人群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为了深入了解内蒙古炭疽疫情的流行病学规律和炭疽杆菌的遗传进化特征。本研究基于1956~2018年间内蒙古地区的炭疽报告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