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乾与《大公报·文艺》副刊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JK0803_zhou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5年9月1日,《大公报·文艺》副刊正式创刊,并成为京派的重要刊物之一。萧乾作为《大公报·文艺》副刊的主编,对于刊物本身而言意义重大。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萧乾的加入和其作用的发挥,使得《大公报·文艺》副刊体现出鲜明的个性,以及萧乾作为主编给《大公报·文艺》副刊带来的影响;二是《大公报·文艺》副刊作为报纸副刊,作为现代传媒的一种方式,既凸显了萧乾的编辑策略和编辑才能,也很好地体现了京派文人团体的集聚过程,以及在京派文学发展中的作用。全面考察《大公报·文艺》副刊,并梳理萧乾在上述两个方面的重要作用,是本文的主要研究课题。全文分为三章,外加“前言”,其中“前言”部分主要讨论本篇论文的学术思路以及研究现状、范围及研究目的,并对论文的个别细节做一说明。论文主体部分为第一至三章。第一章,追溯《大公报·文艺》副刊的由来,叙述其创刊和终刊过程,并分析其独特的编辑理念;第二章,重点研究《大公报·文艺》副刊的特色栏目,并通过个案研究把握其主要内容及成就;第三章,讨论《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过程中发生的重要事件及其影响,分析其在京派文学发展史及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及价值。附录部分是笔者整理的一份《大公报·文艺》副刊特色栏目的目录。
其他文献
1987年6月以来,我在同老山前线指战员通信、邮寄廊坊日报和编辑《老山之声》专栏工作中,深深地被前线指战员不惜牺牲个人生命保卫祖国的崇高品德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感动,
受金融风暴、经济危机的影响,原本积重难返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变得更加严峻,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2008年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有600万,今年又有611万大学生毕业。如何安置这样庞大的待业队伍,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稳定。因此,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成才观,找到发挥所长的渠道,形成全社会共同促进高校毕业生择业就业的良好环境,有效解决就业问题是当前的重中之重。    一、
在卫生体制改革中,医务界提出了“优质优价”的问题。这话提法是否正确,是否科学,社会各界以及医疗卫生系统本身都有不同看法。围绕这一社会上所关心的问题,新华社记者朱玉
哈罗德·阿克顿是二十世纪初活跃在中英文化交流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在中国生活了八年,此间结交了大量中国文化人士,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与深刻的造诣。关于他的回忆录
学位
《喧哗与骚动》(1929)是福克纳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也是福克纳心血花得最多、自己最喜爱的一部作品。从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福克纳对生活与历史具有高度的认识、概括能力。尽管《喧哗与骚动》的叙事显得扑朔迷离,有的部分的确如痴人说梦,但实际上它通过一个南方庄园主家庭的分崩离析和趋于死亡,真实地呈现了美国南方历史变化的一个侧面。南方原有的社会体制正如康普生家族一样分崩离析,走向死亡。福克纳以此为他心爱的
《广播新闻学基础》1989年2月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它由苏联的Э.Г.巴基罗夫和B.H.鲁日尼科夫主编,由许恒声、赵水福译成中文。本书是苏联新近出版的比较权威的教学
中央领导同志在一次讲话中强调指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很重要。我们的新闻工作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要经得起考验。新闻工作是很崇高、很神圣的事业,新闻工作者应有
“游”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在古典美学领域,以“游”为中心,形成了一个数量可观的范畴群,其强大的理论活力表现在审美活动与文化生活的诸多方面。这些以“游”为核心
引子rn中国的改革开放,发轫于农村.是农村的改革孕育和拨响了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壮丽乐章;是农村的改革推动中国广大地域走出封闭,走向开放.20年后,中国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通过对纤维艺术的学习与研究,我对纤维构成织物的设计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在传统编织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现代纤维艺术,一方面在艺术领域得到了有目共睹的长足发展,另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