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践研究

来源 :陕西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272914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并将其视为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SOLO分类理论(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是由五种层级划分的质性评价方法,每个层级反映出学生的认知特征。基于SOLO分类理论,探索“教、学、评”一体化的新教学思路与模式,对提升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汉中市某中学的教师和学生展开了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问题研究。依据现状调查分析结果,融合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质及模型,将“教、学、评”一体化设计路径分为三部分:即目标制定、即时评价、任务落实。探索了SOLO分类理论与“教、学、评”一体化的融合路径,建构了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汉中市某中学高一年级两个平行班级的9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此模式下的教学实践。通过分析前后测化学成绩及思维水平的变化,并辅以学生访谈,检验此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成效性。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对现状的调查,学生问卷数据表明:部分化学教师在课堂上缺少对学生的思维引导,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存在教学与评价相脱离的现象。教师访谈发现:在实际教学中“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并未被完全采用。2.将SOLO分类理论应用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各个环节中,有利于将“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有效落实。3.实施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践,通过分析后测结果发现:(1)实验班的思维水平后测总平均成绩高出对照班5.39分,两个班级学生在关联结构水平和拓展抽象结构水平存在显著性的差异。(2)实验班的化学期末平均成绩比对照班高出4.8分。可见,实施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有一定促进作用。4.从学生访谈结果可知,教师在课堂中所提供的及时且有针对性地评价,有助于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总体而言,本研究所提出的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推动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与成效性。
其他文献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探讨补骨脂致肝损伤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ETCM、CTD数据库及文献检索筛选补骨脂潜在毒性成分,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预测成分作用靶标;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收集肝损伤相关靶蛋白,然后与成分作用靶标匹配得到共有靶基因,构建补骨脂肝损伤蛋白互作网络、潜在毒性成分-靶标-通路网络,并进行生物功能富集分析和分子对接验证。使用体外细胞试验方法对补骨脂
<正>"我有轻微‘社恐’,更喜欢一个人宅在家里""‘社恐’患者表示无能为力"……不知从何时起,人们总喜欢自我揶揄"社恐"。但实际上,日常将"社恐"挂在嘴上的人可能只是内向而已。确实,内向和"社恐"在表面上似乎没有明显的差别或者清晰的界限,比如两者都不太喜欢社交,更享受独处的时光;两者都不太善于与陌生人或不太熟悉的人交流和相处等等。
期刊
期刊
我国新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注重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希望学生通过接受教育后能逐渐形成适应社会发展所必备的能力、品质,而化学学科科核心素养中多次提到“模型和建模”,在这样的改革背景下,将模型和建模落实到实际教学中是一种培养学生模型认知和建模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将建模和模型融入到化学课堂中势在必行。本文在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汉中市某
总结腹部创伤后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原则。收治6例,均一期治愈,2例并发腹膜炎。腹部创伤后急性阑尾炎的特点为没有转移性右下腹疼痛;腹部外伤前无腹痛;在伤后6~48小时内发病;病变发展快,易穿孔;不宜保守,应积极手术治疗。要重视特殊阑尾炎的诊断和治疗。
在社会快速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已然成为当前学校教育重点探讨的话题,切实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既能满足时代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的要求,又是实现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深度学习的教学理念立足于推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其核心本质是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本文旨在通过在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构建和实施深度学习策略来实现学生高阶思维的发
对国内蔬菜育苗现状和嫁接育苗现状进行总结,详细分析嫁接蔬菜品质研究现状,分析蔬菜嫁接对品质的影响相关性,同时找出蔬菜嫁接品质育苗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嫁接蔬菜品质育苗的发展趋势。
以"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节为例,结合5E教学模式的5个环节:吸引、探究、解释、迁移和评价,改善生物学课堂教学实践,提高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真实情境中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患者痛经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EMT患者11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A组55例和B组55例,B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A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疼痛评分、心理状态[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卵巢相关抗原CA125(CA125)、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 干预后,A组VAS评分较B组
2018年由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全面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落脚点,建构了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成为重中之重。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新课标在第六部分“实施建议”里指出,课程要以真实且有价值的问题情境为依托,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展现提供平台。基于此提出本研究课题,设想在教学中设计能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驱动性问题。结合我国素质教育与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