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式微混合器的优化设计与仿真实验研究

来源 :辽宁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xdbgm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流控技术简化了传统的生化检测过程,如试剂的制备、混合、检验芯片等,在医药学、生物学、分析化学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微混合器是微流控芯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显著缩短样品的预处理时间,大大提高微流控芯片的检测效率。根据微混合器的工作特点即是否需要增加外部能量源来促进流体混合,可分为被动微混合器和主动微混合器。大多数主动微混合器制造复杂,难以与其他系统集成,不利于大规模生产。被动微混合器提高混合效率的办法主要是通过改变其内部结构来完成,并且由于其简单的结构,有利于制造,从而在微流控技术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根据微混合器的混合机理设计了两种类型的微混合器,第一种菱形微混合器,它利用了分流汇合的机理来促进流体的混沌对流现象从而提高混合效率。第二种微混合器创新的应用了哺乳动物循环系统所遵循的Murray定律来设计。根据广义Murray定律设计的树状分型被用作障碍物放置在T型微通道中,具备这种结构的微混合器具有很高的混合效率。论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微混合器的混合性能进行综合分析,包括有压降、混合效率和微通道内流体的流动情况。对于菱形微混合器主要通过改变菱形的角度、通道宽度比以及不同几何单元的组合来对比分析出最优结构。结果表明较小的宽度比及较小的菱形角度能够使微通道内部产生大面积的混沌对流现象从而提高混合效率。对于障碍物型微混合器,我们研究了分型障碍物的分叉角度、层级数目、非对称结构、和障碍物的排布位置对微混合器混合效率的影响。本文设计的菱形结构微混合器和基于Murray定律的障碍物型微混合器具有较好的混合性能,为被动式微混合器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不同结构的丙烯酰胺类共聚物对于HPAM在驱油方面的改善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利用主链中共聚单体中不同基团的性能,如两性离子基团的反聚电解质效应增强抗盐性,苯环的刚性而增强
具有纳米效应的纳米材料已在电子、机械、化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表现出了巨大商业价值。其中,金属团簇作为纳米材料中的明星成员,由于其独特的结构性质与电子性质在催化
在小型浅水水体中,光合生物间常进行光照、营养、空间等的竞争,已有研究多集中在对藻类生长(生物量、光合活性)的影响,但近年来有报道指出沉水植物能诱导藻类形态的改变,然而关
性侵害儿童案件的频发,不仅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而且不利于家庭的和谐与社会的稳定。在部分性侵害案件中,只有儿童被害人所提供的言词证据和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一对一”言词证据情形的存在影响案件事实的认定,构建完善的儿童言词证据的取证与认证规则不仅是性侵案件“零容忍”理念的要求,也具有现实价值,保护儿童合法权益,促进刑事司法公正。本文通过深入分析2-12周岁儿童的逻辑推理能力差、易受外界干扰等身心特征对取
近年来,随着智能交通、无人系统等新型行业对高精度位置数据的需求,高精度道路导航地图的概念被提出,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高精度正在成为道路数据生产中的重要趋势,然而传统精度的道路数据依然有着非常丰富的应用,研究通过对高精度道路数据进行地图综合生产传统精度道路数据是非常必要的。在分析国内外道路网综合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本文以城市高精度道路网为对象,通过对其进行化简和选取等操作,能够很好地生产传
近年来,二维层状材料由于在聚合物燃烧的过程中能够阻隔热质传输,在阻燃领域受到广泛研究。氯氧化铋(BiOCl)纳米片具有二维层状结构,并且铋与锑同族,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期望氯
铁路运输是我国交通运输领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我国铁路运营里程不断增加,列车运行速度得到了大幅提升,与此同时列车运行的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为了保证列车的安全运行,尽量减少或避免铁路事故的发生,铁路相关部门对铁路及列车的检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严格的要求。空心轴作为承载列车重量、支持列车运行的核心部件,其生产质量存在问题或在役期间造成损伤都会给
本文利用Hirota方法研究两个破裂孤子方程、(3+1)维Yu-Toda-Sasa-Fukuyama(YTSF)方程以及Zakharov-Kuznetsov(ZK)方程,分别得到了它们的Wronsky行列式解,并以单孤子解和双孤
当前,公司股权结构趋于集中,大股东的控股比例不断上升。对上市公司而言,上市公司大股东可能依靠控制权地位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以实现其谋取私利的目的。这就导致在现代公司
流程模型变化域分析旨在研究变更操作对模型带来的影响,对流程模型结构、活动行为等方面进行分析,包括精确定位模型变化区域、变化域对行为路径产生的影响以及变化传播等问题,以达到模型重用和模型优化的目标。已有的一些研究多是依据给出的目标模型,采取静态分析的方式,以模型结构的固定观测点来进行变化域分析。但是,这类方法需要明确给出目标模型,并且静态分析有时不能够快速精确地定位模型变化区域。所以,本文对流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