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缪和》《昭力》传《易》者考辨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yuanzhurenz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界对于帛书《缪和》《昭力》中“子曰”之“子”(即传《易》者)是否为孔子的问题,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是孔子,另一种则认为不是孔子。本文认为传《易》者当非孔子,并从四个角度展开论证。首先,从称谓角度看传《易》者非必为孔子。《缪和》《昭力》中传《易》者有两个称谓:“先生”和“子”。先秦典籍中“先生”这一称谓,虽有“老师”的含义,与传《易》者身份相符,但并没有称孔子为先生的记载。再者,先秦典籍中“子”的使用十分宽泛,从诸侯、大臣、年长有德的人到普通人,都可称“子”,并不仅限于指称孔子。从“子”这一称谓看,不能将传《易》者必然断定为孔子。其次,从言语特点看传《易》者当非孔子。帛书《缪和》《昭力》中的传《易》者在言语上不自信、底气不足,在与缪和等弟子对话时小心翼翼,诚惶诚恐,唯恐僭越,而且在解答弟子疑问时,传《易》者与弟子言语拖沓,相互推诿。而孔子基于内心强烈的文化使命感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在言语上表现出高度的自信。又因孔子主张“言必有中”、反对“巧言”,所以在言语上具有直接、毫不客气的特点。这两种言语特点在《论语》、帛书《易传》中多有呈现。传《易》者和孔子在言语特点上,差异显而易见,故传《易》者应该不会是孔子。再次,从思想角度考证传《易》者当处于战国晚期。传《易》者在论述君臣关系时,思想上杂糅了鲜明的法家特色,包括强烈的赏罚观念和死力效忠的内容,与《韩非子》中的论述颇多一致。再者,从帛书文本来看,传《易》者提及的法家思想已不仅仅停留在学术层面,更是落实到了政治实践中。因此,传《易》者当处于战国晚期。传《易》者以“赏庆爵服”治臣,与孔子德政观点不同,却与荀子有一致之处。因而,传《易》者与荀子关系密切,应该是战国晚期的儒家人物。最后,《缪和》篇中出现了诸如“比周相誉”“群党朋族”“问学谈说”等常见于战国晚期的词句,加上《昭力》篇大量关于战争的描述,符合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为传《易》者处于战国晚期提供又一论证。因此,从称谓、言语特点、思想和词句四个角度,证明传《易》者当非孔子,当是战国晚期儒家传《易》人物。更具体地说,应当是战国晚期的一位专门为从政贵族子弟讲解易学的老师。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并分析在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中应用"治未病"理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冠心病患者,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对
帛书《易传》具有独特的问题意识,带有春秋战国之际古人对《周易》进行理论创作之初始阶段的思想痕迹。在帛书《易传》看来,文王的德行和智慧是《周易》政治思想的历史来源,
基于聚合多巴胺的附着性及易与氨基(—NH2)等基团形成共价键的特性,本实验将聚合多巴胺作为对聚醚砜(PES)超滤膜进行表面改性的接枝中间物,将聚乙烯醇(PVA)-氨基酸共聚物接枝
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在分析图书馆人才政策框架及内涵基础上,重点梳理了国外图书馆在人才引进、培养、利用、评价以及激励和保障政策等
近年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堂的优质资源和学习方式为大学生带来了新的学习体验,但其课程存在许多问题导致学习者无法达到深度学习状态。该文分析大规模在线开放课堂下的深度学
目的探讨高浓度对比剂应用于多层螺旋CT腹部动脉血管成像的价值。方法选择本科行腹部CT动脉血管成像(CTA)的患者60例,其中30例(研究组)采用高浓度、低剂量对比剂,即370mgI/mL对比剂6
目的:以探讨棒球投手肩关节旋转运动特征。方法:通过应用一种超声波动力学测量仪和等速仪器分别对25名棒球投手和25名自愿者肩关节内、外旋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
[ 目的/ 意义] 智库是政策网络中的重要节点,智库核心能力分析是智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方法/ 过程] 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政策网络,构建了智库核心能力分析框
为帮助不同品种甘薯获得高产和优质,探讨不同土种对不同甘薯品种的影响。本试验以两种不同类型甘薯品种1217-46(红肉)、渝紫香10号(紫肉)为材料,在钙紫大泥土(G2331418)、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