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海水养殖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研究

来源 :海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ky1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海水养殖约占世界海水养殖总产量的70%,连续多年养殖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养殖方式也由最初的粗放型养殖向集约化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化的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养殖方式在我国发展很快,如高密度精养(高位池精养)。由于养殖自身污染和池塘养殖废水排放对近岸水域环境生态的影响问题,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 池塘养殖水体的主要污染源为残饵、鱼虾的代谢物以及消毒和治病使用的化学药物,主要污染物为有机物、氮、磷、等植物营养性物质和水生动物毒性物质,污染的主要表现形式为耗氧量增大引起的水环境缺氧及水生动物毒性物质形态的转化等造成的养殖池塘水体环境质量的恶化。由于养殖中后期养殖水体有机物负荷过大,水质变劣,养殖场通常采取大排大灌的频繁换水方式来调节水质,造成养殖水环境条件的变化幅度大,使养殖动物适应环境能力降低,不利于健康生长:同时,养殖池塘中有机废水的无节制排放造成地表水环境和近岸水域环境的严重污染。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养殖海水污染问题,本研究对池塘海水养殖的水质状况进行连续监测,了解养殖水体的基本情况,以及研究光化学循环净化系统来净化养殖废水,对养殖过程产生的全部废水(包括冲洗塘废水)均进行处理后循环利用,实现了高位池养殖设施与环保设施同体设计,循环水养殖及养殖污水的“零排放”,是满足水产养殖和环保要求的一种多功能、低成本、效果好的水体净化方法,适合于海、淡水池塘养殖的水质管理。主要结论如下: 1.池塘海水养殖水体的D0值和pH总体变化变化趋势相似,随着时间呈规律性变化,一天当中0:00至6:00的D0比较低,到9:00至18:00之间逐渐上升,且较均匀,在15:00至18:00时达到峰值,18:00至21:00逐渐下降。 随着养殖时间的增加,由于饵料不断补给,营养成分(氮、磷等)过量积累,使水体营养过剩而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也相应提高,水体D0值和pH昼夜变化最明显。养殖时间越久,残饵、排泄物、生物残体大量累积,底质中的有机物含量增加,这些有机物又被异养细菌分解转化,产生CO2、H2S和NH3-N等,使水体pH值呈现下降的趋势。在对池塘养殖水质变化规律研究监测指标的选择上,测定了水体DO、pH、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几个指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代表性和必要性。了解池塘养殖水体的水质变化规律,以便对水质进行连续监测,从而维持理想的水质环境,为池塘海水养殖环境污染防治技术提供基础参数。 2.光化学循环净水系统对前后养殖废水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主要污染物NO-3-N、NO-2-N、NH3-N、TP、COD、SS的去除率高,去除率分别为:NO-3-N为10.47~27.38%,NO-2-N为22.50~44.82%,NH3-N为13.45~79.62%,TP的去除率为43.51~56.44%,COD的去除率为24.21%~35.45%,SS的去除率为77.90%~84.66%,SS去除率高达80%左右。系统通过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养殖废水处理,操作简单,系统出水水质稳定。 3.光化学循环净化装置具有明显的增氧效果。从20:00至次日7:00这段时间,出水中DO值变化比较平稳,这是由于气液表面物理增氧的结果。从8:00至19:00这段时间中出水中DO值升高则是光化学增氧的结果。配套有光化学循环净化装置的实验塘实现了养殖池塘全方位的水循环流动,有利于打破水体分层现象,是水温T、DO和pH的总体变化规律相似的原因。 4.养殖生产情况说明,带有太阳光化循环净水装置的高位池对改善养殖水环境质量十分有效,由此能抑制病害的发生。说明光化学循环净化装置对高位池塘底水环境的改善作用明显,为益生菌生长和繁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5.按常规换水定期消毒、生物菌剂与光修复循环水养殖方式在生产支出上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可知,采用改进的投饵和光修复循环水养殖方式比常规方式每造可大大减少支出,比投菌方式每造可少支出。成本差异主要来自饲料、药剂和电费支出的不同。与常规方式比较,光修复循环水养殖方式不易产生由于换水和消毒药品可能带来的病害感染,降低了养殖风险。同时,每塘每造可少向外环境排放污水,产生明显的生态环境效益。在不计算养成期(60~120d)养殖废水排放经济损失成本的条件下,比较了试验塘与对照塘的耗电量及成本,可见试验塘(配套光化学循环净化装置、不换水)比对照塘(常规换水养殖方式)在养成期(60~120d)有一定的成本优势。 封闭式生态原位修复循环水养殖模式强调和利用了以太阳辐射为主的生态因子以及生态系统的自适应原理,构思和过程设计巧妙,方法设计抓住了影响养殖池塘水环境质量及变化的关键因子和关键过程,强化了自然生态过程的净水功能,简化了环境工程设备与设施。充分利用了太阳这一自然能源的光化学作用,系统建在池塘坝体上不另外占地,净化水自然回流,整个净化循环工艺流程浑然一体,设施布局紧凑从而节省能源。循环系统投资低,生产管理技术要求不高,生产成本低。系统设施简单,运行管理简单,对人员技术水平几乎没有要求,对规模化、集约化池塘养殖都适用,技术运用的条件简单。采用该池塘养殖模式的成效是不排放废水,回收利用了水资源,较其它循环水养殖方法经济且操作方便。处理过的污水定向培养有益对虾养殖环境的优良生物群落,废水循环使用养殖对虾,并可优化虾池环境生物群落结构,为对虾的健康养殖提供了保证。生产中不使用任何化学药物。在现有的各式各样循环水养殖技术中,本方法占地最少、设施投资最低、运行费用最低、人工费用最低,生产条件稳定,经济效益与其它方式相当。因此,封闭式生态原位修复循环水养殖模式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其他文献
采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对96个来自中国内蒙古、加拿大曼尼托巴和英国英格兰的向日葵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株的遗传多样和群体结构差异进行分析研究。在100-500
精子发生是一个错综复杂且高度有序的动态过程,其间生精干细胞经过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核浓缩、细胞变形、激活等众多复杂的变化,最终发育、分化成为成熟的精子。这些不同的细
学位
野生稻驯化为栽培稻,栽培稻又进一步分化为籼稻和粳稻,关于它们三者的遗传结构和相互关系一直未能达到统一。本研究利用50对随机分布在12条染色体上SSR引物,对来源于中国各地的籼稻(40份)、粳稻(39份)及野生稻(20份)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野生稻、粳稻和籼稻的遗传多样性野生稻、粳稻和籼稻群体分别发现262、236、171条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5.24、4.72、3
萜类化合物(Terpenoids)是植物天然产物中最大的一类化合物,其结构和功能高度多样化,迄今已有30000多种植物来源的萜类化合物。植物萜类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作为光合色素的类胡萝卜素是自然界分布最为广泛的一类色素,总数达600多种。不少类胡萝卜素具有V_A原和抗癌活性,因而是人和动物食物中不可缺少的成分。香叶基香叶基焦磷酸合成酶(GGPPS)催化15碳的FPP和5碳的IPP缩合生成2
醇脱氢酶(alcoholdehydrogenaseADH)是一种含锌金属酶。其最重要的作用是催化乙醇代谢的初始反应,因此关于醇脱氢酶活性的研究在防止乙醇引起的肝损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把ADH应
耐药性金葡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 )是全球院内感染的首要病原菌。在中国>80 %的金葡菌临床分离株是MRSA,在西方国家>60 %。金葡菌细胞壁肽聚糖合成是由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binding proteins, PBPs)酶系完成的,PBPs有转糖基酶(transglycosylase domain
宝华玉兰(Magnolia zenii)隶属木兰科(Magnoliaceae)木兰属(Magnolia),为江苏特有树种,其分布仅限于镇江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是重要的园林观赏植物。其种质资源较少,在2004年《中
甜菜是主要的糖料作物之一,产糖量约占全球40%。为提高甜菜单位面积产量,普遍利用基于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的杂种优势选育获得杂交种。目前在栽培甜菜品种采用的F1杂交种中,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材料绝大多数为Owen型细胞质,由于细胞质过于单一而存在某种病害流行的风险,因此甜菜育种工作者们面临着寻找新型胞质不育类型的挑战。同时,由于技术限制,在不育系及保持系的选育过程中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因此,希望能够利用分子
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STAT1)和3(STAT3)是重要的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蛋白。它们经磷酸化活化后(pSTAT1和pSTAT3),对调节免疫系统功能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并且肿瘤免疫学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