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酒精发酵的研究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tuo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酒精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化工、医药、染料、国防等行业,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石油部分替代品。因此,发酵生产酒精相关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用马铃薯发酵生产酒精符合当前国家要求用非粮作物为原料的产业政策,而且马铃薯在我国也有着广泛的种植。本文根据酒精生成理论,以马铃薯为原料,采用发酵法生产酒精,做了以下方面的研究:以鲜马铃薯为原料进行酒精发酵实验,单因素试验的结果表明:原料粉碎粒度40目;料水比1∶0.3;耐高温α-淀粉酶的添加量10U/g(物料),pH值5.5~6.0,90℃~95℃液化60min;采用异步糖化发酵法,糖化酶的添加量200U/g,pH值4.0~5.0,60℃糖化60min;发酵初始pH值3.5;发酵温度32℃;在上述各条件下均能取得较好的发酵效果。经正交试验优化的发酵最适条件为发酵初始pH值3.5,接种量0.1%,发酵温度前10h为30℃,后期为32℃;得到最佳酒精浓度为8.8%(v/v),淀粉利用率达到99.42%。Ca2+、Mg2+、Zn2+、NH4+等离子的添加均可有效地提高成熟发酵醪中的酒精浓度。对马铃薯酒精浓醪发酵进行了研究:以过40目筛马铃薯干粉为原料;料水比1∶2.0;耐高温α-淀粉酶10U/g,pH值5.5~6.0,90℃~95℃液化60min;采用同步糖化发酵法,即边糖化边发酵,糖化酶200U/g,糖化时间0min;发酵初始pH值3.5;发酵温度35℃,发酵至结束。发现液化前添加适量的纤维素酶pH值5.0,50℃保温30min;液化前添加适量的果胶酶pH值5.0,45℃保温60min;发酵前添加适量酸性蛋白酶;均可有效提高淀粉利用率。普鲁兰酶作用效果不及前者明显。吐温-80的添加也可有效提高酵母细胞的酒精耐受性。经正交试验优化的最适条件为液化前添加纤维素酶10U/g、果胶酶20U/g、发酵前添加酸性蛋白酶20U/g和0.03%的吐温-80;得到最佳结果为酒精浓度16.4%(v/v),淀粉利用率为94.18%。鲜马铃薯发酵菌种的比较试验,Saccharomyces.cerevisiae FCC2109试验结果最佳,酒精浓度为9.1%(v/v),淀粉利用率为98.67%,发酵时间在25h左右结束;在马铃薯浓醪发酵的菌种比较试验中,S.cerevisiae FCC2123试验结果最佳,酒精浓度为16.0%(v/v),淀粉利用率为95.06%,在47h时发酵就基本结束。通过上述实验的研究证明,马铃薯作为一种发酵酒精的原料是可行的,能够达到95%以上的淀粉利用率,而且原料来源广泛。所以,马铃薯发酵生产酒精有着光明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猪作为重要的疾病模型动物,目前猪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已有建系,但是细胞的冻存和传代的效率较低,影响后续的实验研究。Rho相关蛋白激酶(ROCK)抑制剂Y-27632可提高人胚胎干细胞
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重要历史转折期的时代背景要求,"十三五"规划编制必须转变理念、创新思维、改进方法,以创新求进精神谋划发展战略,找准发展目标任务和实施路径。建议要
晶体管型电压调节器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及成本低等优点,但现有的电压调节器普遍存在稳态电压调节精度不高的问题.本文根据某型晶体管电压调节器的工作特点,分析造成稳态
羊毛织物在日常储藏、护理及服用过程中,受到生物、化学试剂及机械等损伤,如何对这些损伤进行鉴别,并分析其损伤机理,可以减少服装行业中相关的纠纷,同时可以为人们在保养服
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自1987年以来先后15次来到中国,了解中国"母亲",并且书写中国"母亲",她的成名作《喜福会》就表现了母亲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依恋。小说中,母亲们背负着离根
为了解决模型不确定性问题,风险度量问题以及金融中的超对冲问题等,Peng系统地建立了时间一致的非线性期望理论(见[69],[71]以及[74])。作为一个重要情形,Peng通过下面的全非
水资源作为人类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资源,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河北是水资源严重缺乏的省份之一,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严重等问题,制约着经济社
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20多年历史来看,股价的剧烈波动一直是困扰中国股市运行的一个重要问题。现金股利作为股价的内生稳定机制,对于稳定股价、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起到了
<正>当前,我国面临适龄劳动人口比重开始下降、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城乡劳动力转移步伐放缓、人均受教育年限偏低的挑战。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以每年的11月1日为预测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伴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收入的提高,城乡收入差距却在不断扩大,从1997年的2.5上升到2011年的3.13。这种持续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已经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