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的精神史叙述——以“80后”写作为例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0947953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文坛之父和市场之母似乎都不约而同地抛弃了“80后”,于是关于“80后”解体的消息不胫而走,人们开始猜想一个时代已经过去,并且期待着下一支‘新人’赶快到来,然而不幸的是,那个被千呼万唤的“90后”似乎始终没有露头的迹象,或许在这种景况下,“80后”是仍然可以被视为一种进行时的。所以在这样一个“当代历史”的稀薄时期,选择已经过气却尚未终结的“80后”来作为我的议题是一个好机会,因为显然“当代历史”已经以一贯的方式将其谋杀抛尸,而追随在那个“历史死神”身边的渡鸦们似乎仍在眷恋着那几片腐肉而迟迟不肯离去,于是“历史”的脚步就在这“将行未行’’之间为我们展示了一幕静态的动作。以这种方式描述我对“80后”问题的观看是一种无奈,因为我本身便是其中将被分食的一个,这垂死的一瞥将是我对历史的全部理解。   “文学”一“80后”写作,“当代历史”-80后“写作”是论文的两对核心范畴。首先,“80后”写作及其勾连的一系列关键词——“剧本’’、“抒情方式”、“写作性主体”、“历史意识’’等——都被作为80年代以来那个打引号的“文学”概念的对立方而提出。当主流文坛以“写作”而不是以“文学”为“80后”命名时,其中就已包含着一种自我捍卫的纯文学立场而将“80后”视为文坛的他者。而我认为“80后”的写作性主体恰恰暗示出某种关于文学的“不可能性”,或者至少是80年代意义上的关乎存在价值的文学性自身的不可能性,并且其解构方式来自一种自反而不是反叛,即在纯文学霸权下保持一种“驯顺的”或沉默的状态而潜在地造成对文学性本身的归顺性的瓦解。   其次,从主流文坛对“80后”写作的“期待的捆绑”出发,“当代历史”本身的悖论性及其以现代性的未来图景占领当下的历史错置成为引出80后“写作”概念的另一个对立方,并试图通过对“写作”的寓言式勘查而赋予80后“写作”以某种悖论的存在意义和当下意识,即“‘写作’以其某种可能的形态表达着某种不可能的事实,而以某种将来语境表达着某种现在意识。”   从“80后”写作到80后“写作”实际上希望完成一种对重心的转移,因为对于“80后写作”而言,重要的并不在于作为一个代际名称,而恰恰在于它提示着一种新的“写作”态势,以及包含于其中的历史、时间等意识内容。
其他文献
在我国第八个“文化遗产目”到来之际,围绕“人人都是文化遗产的主人”这一主题,由文化部主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国家博物馆、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中国
期刊
杨绍萱是中国戏曲改革史上一个特殊的人物。延安时期,他创作的新编历史剧《逼上梁山》被毛泽东称赞为“旧剧革命划时代的开端”,因而成为“戏改功臣”;建国后,他任戏曲改进局
学位
一个美丽的风景,一个让你感动的瞬间,一个温暖的画面,一个值得回忆的地方……普通人眼中家乡最美一瞬是怎样的呢?请拿出你的手机,拍出你眼中最美辽宁,真实辽宁。作品内容不限
香港和上海相似的历史背景使香港和上海在1840年以来中国建设民族国家的现代性追求中形成了相似的同一性。八九十年代以来,怀旧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分别在两个城市蔚成气候。香港
学位
每个民族经过长时间的社会变迁与风俗习惯的变化后,都会形成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这些直接影响到一个民族的语言。不同语言中的惯用语体现着各自民族不同的民族特点、生
学位
成语是中国人在口头和书面交际中一种常用的特殊词汇,但因为其特殊性却成了外国学习者学习和理解汉语的一大难点,汉语水平考试中又经常出现与成语相关的题目,因此,成语教学在中高
学位
当前我国对外传播体系已初具规模,对外传播工作的成效也实现了持续提升。但与此同时,国际受众对我国英语媒体的“官方色彩”以及公信力仍旧存在质疑,面对这些质疑,我国英语媒
中国与韩国有着相同的封建传统,两国的人们都经历了相同的体验,也就拥有相同的夙愿。到了现代社会,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虽然中国与韩国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但
学位
《最后的天空之后——巴勒斯坦人的生活》是一部由摄影家和作家合作完成的作品。作家爱德华·W·萨义德出生在耶路撒冷,却无法返回故国,只能凭借照片来唤起回忆,寻找巴勒斯坦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