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化运营轨道换乘站短时换乘客流预测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j55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城市交通车辆保有量持续增长,道路交通需求量迅猛增加,造成城市交通拥堵、道路交通污染等城市交通问题。发展与建设智能城市、智慧交通,发掘利用既有城市轨道交通基础建设的潜能,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是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举措之一。随着轨道网络化发展使得轨道站点的覆盖范围日渐广泛,对城市出行客流的吸引强度不断增强,研究网络化运营轨道换乘站短时换乘客流预测,精准掌握轨道换乘站换乘客流的短时变化,对提高轨道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缓解城市公共交通拥堵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网络化运营轨道交通IC卡数据为研究对象,针对目前短时客流预测模型的预测准确度、适用范围和可靠性等无法适应智能城市交通、高智能化轨道交通发展所需要的问题,总结国内外现有短时客流预测方法的优缺点。利用箱型图与3σ准则两种数据清洗手段处理IC卡数据,分析换乘客流特性,引入Dijkstra算法、DFS算法确定客流有效换乘路径,分析客流换乘路径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构建客流有效换乘路径选择广义费用模型和客流有效换乘路径概率选择模型,借助贝叶斯估计对模型中乘车时间系数、换乘客流系数值、换乘次数惩罚系数、路网熟悉程度等相关参数进行标定,并使用MCMC算法进行求解,依据换乘客流分配流程,得到换乘客流量。为克服BP神经网络在算法效率上的缺陷,使用LM算法、GA算法进行模型优化,建立GA-LM-BP预测模型,并给出详细求解方法。基于模型可靠性分析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GARCH)、异方差性检验和置信区间确定等相关理论,选取平均绝对误差(MAD)、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APE)和均方误差(MSE)3个预测模型精度评价指标,平均置信区间宽度(Average CI width)和无效覆盖率(KP)2个预测模型可靠性评价指标。基于两路口换乘站上行换乘客流量对GA-LM-BP模型进行案例分析,将该模型与BP、LM-BP、SVM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相比较。研究结果表明:GA-LM-BP优化模型的精度与可靠性评价指标分别为MAD(27.42),MAPE(5.12%),MSE(25.48),Average CI width(120)和KP(3.24%),GA-LM-BP模型在短时换乘客流预测有良好的精度及可靠性,优于其他模型。本文基于IC卡数据,研究构建的GA-LM-BP短时换乘客流预测模型,以重庆两路口轨道交通换乘站进行案例应用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短时换乘客流预测精度,改善预测可靠性,为完善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中短时换乘客流预测提供了参考。
其他文献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因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较低的造价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但其不透水、早期易产生反射裂缝且维修成本高等弊端使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难以达到长寿命使用需求,并影响了道路的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研究表明柔性基层沥青路面能有效避免早期反射裂缝的产生,且其病害多产生于沥青混合料面层中维修便捷。但相比之下,柔性基层沥青路面更容易产生车辙,而现有的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还相对较少,难以获取大量基于工程实
学位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道路交通的压力愈来愈大,由于轨道交通具有不占地面运输资源、快捷、高效等优点,逐渐走入大众视野。但是轨道交通站内环境复杂、设施繁多、空间狭小、人流密集、一旦出现大客流或其它突发情况,如果不能及时疏散,将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事故,危及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骨架式公共交通,其线网密度相对较低,而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公交方式的有效接驳可以充分发挥其疏散优点。城市轨道交
学位
近年来,许多城市开展了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工作,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城市交通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短时交通流预测是实现智能控制和诱导的关键,科学、准确的预测结果在提高交叉口控制水平、优化出行路线和出行时间、辅助交通管理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以提高短时交通流预测准确性为目标,构建性能更佳的预测模型,对支持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提高预测准确性为目标,结合数据预处理技术、机
学位
道路交通事故已经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十大原因之一,严重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安全,故减少道路交通伤害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引起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可以分为驾驶员行为、车、路和环境四个要素,而因驾驶员行为造成的交通事故占比很大,其中重大交通事故大多是由驾驶员注意力分散造成的。我国青年驾驶员在驾驶员总量中占比越来越大,但目前鲜有针对青年驾驶员群体的分心驾驶行为研究。本文以青年驾驶员为研究对象开展城市道路实车分
学位
当前国内交通运输业和物流业迅速发展,物流需求不断增长对整个社会和物流行业带来的压力日益凸显。传统物流配送有着劳动力成本高的特点,同时对能源消耗、环境污染和交通事故等方面都存在这不可忽视的影响,考虑到社会效益和企业经营成本,无人车配送能够有效改善上述问题。无人车配送从提出到应用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的发展,但受限于技术水平和政策法规,实现全面商业化应用仍然需要时日。因此,本文提出了无人车与传统车协同配送的
学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群内城市之间的经济、人员、物质交流和沟通也大幅增加,从而催生了大量的城际出行需求。已有研究多是单独考虑了城际出行一个阶段,针对城市群城际出行链的研究较少,且较少考虑到旅客的心理因素和感知变量对出行决策的影响,无法满足日益频繁的城际出行活动需求。本文将成渝城市群区域范围内的出行旅客作为研究对象,充分考虑了对旅客出行决策存在影响的心理因素,建立基于出行链的城际出行方式
学位
随着我国隧道建设速度加快,特长隧道的数量和规模急剧增加,特长隧道比普通路段具有更复杂的交通环境特征,其内部行驶安全稳定性薄弱,是事故高发路段。特长隧道内运行的车辆数量是短隧道的数倍,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如果不能及时掌握交通流状态并采取相应流量管控措施,拥堵将在隧道内快速传播,车辆排队长度可能长达数千米。若拥堵排队车辆发生碰撞,引发火灾甚至爆炸等,后果将不堪设想,这对于特长隧道而言存在相当大的安全隐患
学位
随着城市的发展,轨道交通的覆盖率不断提升,轨道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噪声这一副产物,临轨居民区更是长期饱受轨道噪声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主客观共同作用的轨道噪声对临轨居民区影响程度评价方法,从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以不浪费资源且有效解决问题为准则,以期为改善临轨居民区声环境提供科学参考。本文将重庆市轨道3号线的5个临轨布置的典型居民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各居民区不同的环境及布局特
学位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特别是城市轨道交通有利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而轨道站点客流与周边建成环境条件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通过捕获轨道站点客流和建成环境信息,聚焦轨道站点周边建成环境,从步行可达范围识别、5Ds建成环境要素的真实数据提取与量化描述、客流相关因素的模型选取与比较,形成一套由数据驱动的建成环境与轨道站点客流量化建模方法,在模型设计和性能方面进行优化提升,总结对比了各模型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主要
学位
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系统的供给与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呈现出不匹配的趋势,导致城市交通拥堵频发。城市交通拥堵通常分为常发性拥堵和偶发性拥堵,偶发性拥堵往往具有极强的随机性,会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严重阻碍了城市的经济发展。研究偶发性拥堵演化机理可为制定拥堵消散措施提供依据,同时智能网联车辆(Connected and Autonomous Vehicles,CAVs)的逐步普及有望从微观层面改善交通流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