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范畴化和非范畴化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il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对语言的兴趣由来已久,不断地创建了一些理论试图来说明语言的工作机制。对于人脑工作机制的研究和兴趣也同样由来已久。语言是人脑的产物,所以对一个方面的研究必然有助于对另一方面的理解。 本研究的动机主要来源于Taylor的著作《语言的范畴化:语言学理论中的类典型》,他非常巧妙地把范畴化研究集中到语言的范畴化上来,具体来说是类典型理论基础上的范畴化。 在语言学领域,新的理论层出不穷,类典型和基本范畴理论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这篇文章主要从两个方面评价这一理论:通过与以前范畴化理论的对比得出这一理论的合理性和心理现实性:通过语言各层次的实证性分析说明这一理论的普遍性和有效性。但也有不足,比如它没有对功能多义性和语言创新的问题给出合理的解释。这就提到了另一个机制-非范畴化。 总之,本文试图对语言范畴化和非范畴化作一个动态的、认知的解释。这一新方法势必会对语言学习和研究产生影响,对于语用学和其他方面的研究也有启发意义。 本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介绍研究背景和本篇论文所要实现的研究目标。第二章从两个方面为下文的研究作了铺垫:1)通过回顾比较前人的范畴化理论,力图证明原型范畴理论是认知科学和语言学研究共同发展的结果;2)分析这一理论的发展历程并指出其不足之处。第三章通过论证范畴化理论和基本层次范畴理论在语言各个层次的运用,证明此理论的普遍性有效性,另外还对范畴扩展的两大工具和途径一转喻和隐喻一作了分析。第四章讨论了原型范畴理论的一次不足并提出在范畴化和重新范畴化过程中还有一个非范畴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恰好弥补了范畴化理论的不足。第五章是对前面讨论的总结,得出本文的最终结论:原型范畴化理论是有效的语言解释工具,具有普遍性,但也有不足之处;非范畴化理论是其有效的和必要的补充,范畴化和非范畴化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应该同时加以研究。
其他文献
经济的全球化使世界上人们之间的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1959年,EdwardHall提出了跨文化交际学的概念。二十年后,这一学科传入中国。由于将跨文化交际学介绍入中国的学者大多是外
本文在回顾关于新闻导语研究和文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通过语料收集,分别建立了中国新闻报道语料库和美国新闻报道语料库,尝试通过探讨六个导语结构要素在分布,类型,社会功能和组合
大江健三郎作为继川端康成之后第二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被日本乃至世界人民所熟知。作为一名作家,大江健三郎所关心的问题并不仅仅局限于个人的事情及体验,他更加关心
英国作家劳伦斯对于自然的认识经历了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他的作品以讴歌自然,用自然对抗现代工业文明著称,但是他对于自然的认识并非固定不变,而是经历了螺旋式上升的进步过程:作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用于现代外语教学,多媒体技术带来了多方面的变化如:教师的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效果等,使师生受益匪浅。 有关
教师发展的各种方法在不同的时代分别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现在的社会条件正在从现代性向后现代性转折,后现代世界突出的快速、扁平、复杂的特点及不确定性,使得社会生态学研究
研制出用于H_2S焚烧的催化剂。在固定床上,考察了反应温度、浓度、空速等对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及催化剂的耐热稳定性。结果表明,与进口催化剂相比,该催化剂具有优良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