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洋渔业捕捞能力管理——现行实践、局限性及改进方向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e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总体研究目标是,对我国现有海洋渔业捕捞能力管理方法、效果、局限性有一个整体理解,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研究目标,本文将研究如下内容:(1)我国渔民转产转业政策出台的国际国内背景,以及这一政策的基本内涵;(2)捕捞能力过剩的形成机制:(3)捕捞能力管理诸方法对捕捞能力的影响;(4)我国现有捕捞能力管理措施及实际效果;(5)我国捕捞能力管理的改进方向。 为达成上述目标,本研究在查阅大量参考文献的基础上,进行有目的的访谈和“参与者观察”(即亲身观察),然后根据这些资料,运用模型进行定性分析。 然而,由于获得数据途径有限,又考虑到已获得数据的可信度,所以本文没有进行定量分析,此乃本文的一个局限性。此外,为了有效管理捕捞能力,我国实施了多种渔业管理措施,但本文仅研究了具有典型意义的捕捞许可证制度、休渔制度和渔船回购制度,这是本文的另一个局限性。显然,上述的两个局限性将是笔者今后努力的方向之一。 按照文中定义的捕捞能力,我国当前采用的捕捞能力管理实际上是“命令与控制”式的制度,而该种制度的一些缺点使其难于、甚至不可能有效控制我国的捕捞能力。 上文研究表明,捕捞能力过剩并不一定导致过度捕捞,但是,过度捕捞肯定源于捕捞能力过剩,而捕捞能力过剩又源于渔业资源的自由准入性质和捕捞活动有利可图,所以解决过度捕捞的根本出路有二:一是明晰界定渔业产权,精密构建和有效实施“激励相容”的基于产权的渔业共同管理,从根本上消除渔民过度投资和过度捕捞的经济激励;二是通过税收、收费等手段人为地压低捕捞作业的盈利水平,使捕捞的私人成本真实地反映捕捞的社会成本。 此外,只要政府向共有财产渔业提供补贴,不管是直接地,还是间接地提供,均将加剧捕捞能力过剩和过度捕捞问题。
其他文献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俗称加州鲈,原产于美国密西西比河淡水流域,是一种肉质鲜美、生长迅速,适温较广的名贵肉食性鱼类。1983年首次由台湾引进中国大陆[1],经过20多年
学位
近年来,我国对虾养殖业迅猛发展,年产量增幅较大。2008年,我国对虾养殖产量达108万吨,约占世界对虾养殖总产量的43.2%。但目前我国虾类养殖主要仍采用传统的高密度、高换水率等方
学位
本研究通过两个试验,探讨脂肪酶在南方鲇幼鱼饲料中应用的初步研究。   试验一:添加脂肪酶对南方鲇生长性能、饲料表观消化率、消化酶活性、血液生化指标及鱼体肌肉成分的影
学位
为了解决数控加工中非圆二次曲线的直接插补难题 ,本文提出了一种通用插补算法 ,可对各种二次曲线进行直接精确插补 ,运算速度快 ,插补误差不大于 0 .70 7个步长。它还可以推
figla(factor in the germline alpha)是bHLH(basic helix-loop-helix,碱性螺旋-环-螺旋)家族的一员,在动物的生殖发育调控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大部分脊椎动物
本实验通过研究“氟苯尼考三种给药方在罗非鱼体内的药动学特征”,结合氟苯尼考对无乳链球菌的体外和半体内的药效学研究,建立氟苯尼考对无乳链球菌的半体内药动/药效学同步
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是一种中上层暖水性鱼类,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已成为中国南方地区主要的海水养殖品种之一。由于暴雨和台风等极端天气经常导致池塘
绒螯蟹属(Eriocheir)内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日本绒螯蟹(Eriocheir japonicus)和合浦绒螯蟹(Eriocheir hepuensis)是东亚地区重要的水产经济物种,广泛分布在中
本实验通过研究非生物因素(营养盐、光强、温度)以及与生物因素(鞭毛虫)对微囊藻生长、多聚糖含量、表型变化的影响,探究水华形成的机理,结果如下:   (1)本实验将铜绿微囊
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举办的第十八届国际电磁兼容技术交流展览会于2013年7月30日至8月1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胜利召开。为期三天的展会共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50余家企业、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