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倾斜页岩矿床上向条带回采采场围岩变形特征及破坏判据

来源 :武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hongbao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页岩作为典型的沉积岩广泛存在于自然地层中,受层理和裂隙发育的影响,各岩层力学性能差异大,页岩体中的地下工程结构易发生变形破坏,严重影响着工程结构的稳定性。页岩矿床开采采场围岩的变形规律、应力分布、损伤特征是影响矿床开采安全的主要因素。因此,借助理论分析、物理相似模拟试验和数值模拟试验等手段,研究采场变形特征、应力状态、破坏模式和支护形式,是页岩矿床安全开采的岩体力学关键问题。以某典型缓倾斜页岩矿床为背景,通过岩石力学试验获取了页岩强度和变形参数,进行了相似材料配比试验,制备了高相似比、低强度页岩相似材料,浇筑了物理相似模拟模型;模拟矿床“隔一采一”上向条带式开采,研究了页岩矿床条带采场围岩的变形破坏特征。典型页岩矿床条带采场围岩变形具有稳定变形→加速变形→碎屑弹射→完全破坏4个阶段,顶板变形呈现出不均匀和非对称性,临空条带矿柱变形垂直中心轴线向下偏移。研究表明,采场上向顶板、采场上向侧帮,临空条带矿柱的底板非均匀变形显著。基于弹塑性力学理论,分析了采场围岩应力状态参数与压剪应力方向之间的关系,采场围岩应力状态参数随压剪应力与垂直受力面角度的增大而减小,表明页岩在不同主应力方向上呈现各向异性;采用Mohr-Coulomb强度理论,用采场围岩最大、最小主应力及其大小关系,分析了采场围岩强度应力路径的6种形式,划分为最大主应力主控型、最小主应力主控型和混合型等3种类型,奠定了定量表征条带采场围岩变形破坏理论分析路径。借助复变函数理论,构建了条带采场边界到复平面单位圆上的应力和变形映射函数,基于Burgers模型,建立了平面应变状态下采场围岩应力、变形的黏弹性解模型。模型的黏弹性解和物理相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采场顶板四个时步变形增量的标准差分别为2.5864、1.9259、2.3768、7.2805,标准差变化梯度随巷道变形增量而增大,变形演化规律相似,证明了利用黏弹性解模型分析不同时步采场围岩应力、变形状态的有效性。根据含I-Ⅱ复合型裂纹岩石的强度特性,建立了裂纹起裂角的计算模型,确定了裂纹起裂角区间为[52°,70°]、[-90°,-70°],表明裂纹起裂角随最大主应力和剪应力的比值增大而增大,从而将条带采场围岩裂纹划分为“主裂纹扩展”和“主裂纹扩展分岔产生次生裂纹扩展”两种模式;建立了Ⅰ-Ⅱ复合型裂纹尖端的应力分量模型,得到典型页岩矿床条带采场围岩的理论破坏强度是岩石单轴抗拉强度的1.43倍,而物理相似模拟试验的条带采场围岩平均破坏强度是岩石单轴抗拉强度的1.53倍,两者相差7.01%。采用数值模拟研究了条带采场围岩变形破坏规律,结合采场围岩应力和变形的黏弹性解、物理相似模拟试验采场围岩变形的非均匀不对称性,选择了采场锚杆支护方案。研究揭示了缓倾斜页岩矿床上向条带回采采场围岩的变形特征,解析了条带回采采场围岩的应力状态,建立了采场围岩复合型破坏判据,丰富了页岩矿床条带回采采场稳定性研究理论,为矿床安全开采提供了工程技术支撑。
其他文献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动物肠道微生物组的深入研究,但井喷式增长的微生物组学数据需要更加高效的分析方法,而机器学习算法对于微生物组学数据分析和建模有着其独特优势。青藏高原地区虽气候恶劣、人口稀少,但其特殊的环境也造就了此地区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因此,对青藏高原地区动物肠道微生物组进行探索,可以进一步推动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本文对非侵入式无损伤采样得到的青藏高原大量动物粪便样本,基于16S
矿产资源产业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资源保障,中国作为全球矿产资源产业大国,对世界矿产资源生产和供应具有重要影响力。然而,矿产资源产业的高速发展导致资源消耗过快、碳排放过多,使生态环境遭受威胁。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是中国矿产资源产业摆脱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威胁的关键,是实现矿产资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采用2004—2019年中国30个省(区、市)矿产资源产业数据,测算G
硅基涂层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如:耐腐蚀、好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气体阻隔性强,热导率高,电导率可控,光学性能好等,这些性能均可通过调控涂层元素组成获得。立足于硅基涂层的组分可调控性和性能多样性,使得此种涂层可以在很多领域得以应用。简单的硅基材料如SiO2,在芯片制造领域已经大量使用,通过添加其它元素如C、N或H等,使其成为最常见的硅基涂层材料。例如:用C原子替代SiO2中部分O原子,形成的SiO
聚丁烯-1(PB-1)是一种高性能聚烯烃材料,由PB-1制成的商品具有高柔韧性,突出的耐环境应力开裂性和耐磨性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PB-1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复杂的多晶型行为的影响。本论文选用不同分子量的PB-1均聚物及丁烯-1共聚物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利用低场固体核磁共振(LF-NMR)技术,结合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和X射线衍射/散射(WAXD/SAXS)技术,对PB-1的分子链段动力学、
赋予材料自愈合能力有助于应对柔性器件因为反复弯折、拉伸及扭转等造成的机械损伤。但具有本征自愈合能力的聚合物正面临着机械性能与自愈合性能难以兼容的问题。此外,大多数自愈合聚合物都需要人工干预以确保损伤界面完全接触才能发生自愈。基于此,本文将合成能够自发闭合创口的高韧性自愈合聚氨酯作为主要目标。首先,以脂肪族二硫键和基于羧酸的分子间氢键为研究重点,探查了动态键含量和软链段长度对聚氨酯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在当前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大背景下,社会对于清洁能源和储能载体的需求不断扩大,锂离子电池产业迅速发展。镍钴锰(NCM)三元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性能好、制造成本低等优势,发展势头迅猛,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然而,NCM三元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较差,其偶发的“热失控”故障往往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此外,使用状态下的电池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如高倍率放电等过程中发生的火灾爆炸事故,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
红外发射率是材料的一个重要物理性能,其数值高低对物体的红外辐射(热辐射)行为有很大影响。物体的红外辐射主要由其表面层的红外发射率决定,为了改变材料的辐射特性且兼顾该材料的其它性能,通常在其表面涂覆具有特殊发射率的涂层来改变其红外辐射性能,实现材料在特定场合的应用。红外功能涂层主要分为高红外发射率和低红外发射率涂层两类。高红外发射率涂层主要有两个应用领域:一是作为航天器TPS(热保护系统)最外层材料
癌症作为影响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探索持久且有效的治疗方式成为医学界的重要攻关方向。目前癌症的主流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但是这些传统治疗方式在治疗效果上都存在固有缺陷。纳米催化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能够对肿瘤实现精准的杀伤并且不损伤正常组织,正受到广泛关注。亚铜基纳米催化材料在肿瘤微环境(TME)中能够促进羟基自由基(·OH)的生成和抑制谷胱甘肽(GSH)的过表达,进而提高化学动力
随着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上的推广应用,重量轻、高续航的车辆需求推动了动力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和尺寸的增加。大幅面高比能软包锂离子电池及其装配而成的电池包因具有能量密度高的优点受到市场青睐。然而,此类电池热失控引起的相关安全问题仍是制约发展的最大阻碍。当前国内外研究多集中于小容量圆柱型或方型电池,采用的研究方法能否适用于大幅面高比能软包电池还需进一步研究;且高比能的高镍电池(LiNi0.8Co0.1M
本文是对黎曼面上奇异双曲度量的研究,主要包含下面两个部分。一方面,我们用两种方法给出了双曲度量在孤立奇点附近的局部模型。即我们证明了在孤立奇点附近存在复坐标z,使得度量的表达式要么为(4α~2|z|2α-2/(1-|z|2α)~2)|dz|~2,其中 α>0,要么为 |z|-2(In|z|)-2|dz|~2。另一方面,我们提出了下述猜想:位势理论意义下的非双曲型黎曼面上的奇异双曲度量的单值化群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