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现存问题及提升策略研究 ——基于J省三所师范院校的调查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2009)》文件精神,我国自2009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至今已有12年的时间,先后有10届研究生毕业。如何做好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工作,不断夯实教育硕士培养质量工程,相关各部委及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指导委员会印发各类政策文件指导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工作。但当前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工作仍然存在不足,在面向“教育现代化2035”,在社会不断发展,教育不断进步的趋势下,必须不断完善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工作,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需要,突出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这一实践取向符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高质量发展”,“质量效益”的要求。解决当前问题的办法首先是通过对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开展系统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针对关键问题强化培养全过程质量管理,并对各个培养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控。要想将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工作做好,必须全面检测培养质量。建立一个科学的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对于探讨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评价,科学地选择和使用质量评价工具是前提。在本研究中,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以及个人访谈法。在文献、相关政策文本以及评价模型分析基础上,以CIPP评价模式为依据,建立起结构维度,从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输出评价四个要素出发,编制出当前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现存问题的系列问卷,并进行信度检验与结构方程效度检验,使之达到测量学标准。在调查实施阶段,用编制好的系列问卷,分别调查校内导师与任课教师216人,校内管理者65人、全日制教育硕士毕业生325人等不同主体对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认识与看法,从中发现问题,并根据实证调查与访谈结果,再结合理性探索,对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剖析原因。在上述基础上,再结合相关理论基础,提有效地提升升策略。针对质量评价在各个维度中所呈现的问题,探寻其背后的原因,就是在整个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过程中,探讨质量文化、质量实施、质量保障以及质量评价等原因对问题产生的影响。例如在质量文化这一层面上,由于质量文化成为教育利益的附庸,而衍生的质量观念落后,质量体系缺失,质量导向不足等诱因,使得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观念没有深入到整个培养过程中。其次,在质量实施过程中,无法满足供给侧自身发展需要,造成培养过程中出现培养模式重形式,轻过程;课程配置重理论,轻实践;指导机制重成果,轻浸润等价值取向,这必然会影响到实施结果。再次,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保障资源的不足,也是导致培养质量存在问题的原因,例如学生资源优质比率低,导师资源结构不平衡,配套资源投入产出少等,这些都是保障培养质量的关键性资源,这些资源的缺失必然造成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无法达到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预设的程度。最后,现有质量评价开放式增维能力薄弱也是造成培养质量问题的原因,由于诊断针对性不强,没有及时发现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在这一层面上,外部评价缺乏调节性,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内部评价缺乏特质性等都是导致不能科学、客观反映培养质量问题的原因。如何切实提升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解决现有问题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具有一定的整体性、联动性特征。根据对导致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最主要的就是建构合理的培养模式体系,并坚定落实。首先,需要提升以价值为导向的质量动力,提升质量文化氛围,诸如营造教育质量软环境,转变师生共生新观念,创新质量监管新模式等,具备良好的质量动力,是保障质量培养的前提。其次,夯实以实践为导向的质量支持,实践部分是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关键,在这一目标下,要创设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培养模式,探索符合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课程,建立产学研共同体的供需互动平台,实现实践过程的联动,夯实专业型硕士的实践能力基础。再次,应该是强化以学生为导向的质量保障,包括优化学生选拔制度,开发优势导师资源,保障持续性投入链等,做到保障有力,才能确保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最后是完善以发展为导向的质量评估,在这一层面上,应该弱化行政部门干扰性政策,建立多维的质量评价标准,增强学术评价的主体职能,使得对于培养质量有清晰的认识,做到随时调整改进,不断优化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工作。
其他文献
近20年,热成形钢在汽车白车身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汽车市场对热成形钢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随着市场对整车安全性能及轻量化要求的不断提高,同时具备高强度和高韧性是热成形钢的主要发展趋势。针对高强度热成钢韧性不足及氢脆敏感性较高等问题,该研究基于原有22Mn B5热成形钢,通过适当调节成分,设计了新的适合Q&P工艺的钒微合金化模型钢。基于新设计的模型钢,文章通过晶粒细化和Q&P处理复合韧化方式获得同时具
幼儿园教师的质量影响着学前教育的质量,只有那些具备良好胜任特征的幼儿园教师才能高效地完成幼儿教育教学工作,达到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的目的。幼儿园教师胜任力是指幼儿园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表现出能够出色、高效地完成工作的一些特征的综合,可以通过个体的表现来度量。对幼儿园教师胜任力开展测评,明晰其当前的胜任力水平,有助于建设优秀的幼儿园教师队伍。本研究采用《幼儿园教师胜任力量表》对C市N区218名在职幼
随着中国现当代山水画的蓬勃发展,山水画创作涉及的题材日渐广泛,题材分支也越来越多。其中,“田园山水画”作为一个题材分支,它的称谓和概念在20世纪末才被艺术家们在创作实践中明确的提出。田园山水画是一个具有相对独立范畴、独立内涵、独立审美取向的画目,有自己的产生和发展史、画理和画法,它在山水画的基础上,还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田园山水画越来越被艺术家和理论家在实践创作中所重视,今天的田园和过去的田园有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一大批农村地区纳入到城镇建设中,新的城区也流入了新鲜的血液——外来务工人员,为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周边村镇子女教育问题,城乡结合部学校便应运而生。但部分转入的高年级学生学习基础薄弱,语文知识结构混乱,再加之家长对于孩子关注度较低;教师忙于琐事,不够重视;学校新建,管理水平有限,产生了许多语文差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语文学习习惯均表现不佳。为解决城乡结合部地区部分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习
数学核心素养自提出以来引起了我国数学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近几年一直是教育研究的热点。直观想象是数学六大核心素养之一,是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是探索和形成论证思路、进行数学推理、构建抽象结构的思维基础,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数学元认知是数学思维的内在表现,是个体在进行数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对整个数学活动起到认知调节的作用。因此,本研究以直观想象素养为因变量,数学元认知水平为自变
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技术(SCR)是去除电站锅炉烟气中氮氧化物的有效方法之一。在SCR中使用商用催化剂V2O5/Ti O2的运行成本较高,但是Fe2O3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成本效益和效率。本文的重点是利用煤灰催化剂以及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x的实验研究。本文选择了各种具有不同元素组成的原煤样品,以分析选择性催化还原的性能。将煤样品粉碎成不同的粒径,并在不同温度(800 oC至1800oC
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和主攻目标之一。数学素养的内涵既包含知识与能力,又含情感与态度,但随着逻辑推理能力在课堂“落地生根”的口号愈发铿锵,初中数学教师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方法策略大量涌出,有些方法却缺乏理论依据,有些方法则停留在机械训练,忽略了内心情感特质。鉴于此,本研究以广西桂林为例,调查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与数学学习态度的现状,探究两者的关系并揭示初中生数学学习态度对逻辑推
近年来,热力发动机对环境的影响已成为问题。因此,天然气作为传统石油的替代燃料,以其对环境友好和优异的经济特性受到关注。燃烧NG基气态燃料的燃气发动机通常根据其主要燃烧模式分为两大类。一种变化是由某些点火源引发的燃气和空气的预混合燃烧。另一类是高压燃气射流扩散进入缸内和空气的扩散燃烧。可以预料,只要预混物的燃料密度非常稀薄,以使燃烧温度保持在使NOx产生范围内(超过2,200K),预混物燃烧模式就可
构建科学系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育体系是当前热门的研究话题。落实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原则,也是育人价值的核心体现。数学育人的核心即是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教会学生有效地运用数学逆向思维解决问题,是从学科思维层面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数学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锐性,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首先,本研究从高中数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因此,有必要改变教学方法,尝试将其他教学方法应用于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题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通过确定某一主题,整个教学过程围绕主题辐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系统化。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