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复流式柔性生物反应器混合特性及转化过程强化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94668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质能源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可再生能源,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效益,有望在未来成为化石燃料的重要替代品。在生物质的转化利用过程中,通常需要在高生物质浓度条件下进行,以保证较高的产物浓度,降低后期产物分离及纯化的成本,提高整体流程的经济可行性。然而,随着生物质浓度的增加,体系中的自由水含量会急剧下降,导致催化剂与底物之间的传质阻力增大,这不仅会降低底物与催化剂之间的可及性,还会导致产物局部积累,转化率降低。混合可以使传质阻力显著降低,增加底物与催化剂之间的可及性,进一步减少催化剂的用量,同时加强物质传递,防止产物局部积累,降低产物抑制,促进反应的正向进行,提高产物的产率和转化速率。本文基于仿生学思想,根据自然界中能够高效降解生物质的昆虫及草食性动物消化道的特点,提出了一种仿生肠道往复流式柔性生物反应器,以实现高浓度生物质底物高效的混合,消除混合死区,提高转化速率。并通过可视化实验,研究了柔性往复流式柔性生物反应器强化混合机理,探究了不同反应器参数及流体物性对柔性反应器混合性能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实验研究了分别具有ABTS(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氧化反应、淀粉水解反应和木质纤维素水解反应的往复流式柔性生物反应器内传递及转化特性。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随着往复流频率、软管长度及最大膨胀直径的增加,柔性反应器混合性能增强并趋于恒定。往复流频率从8 cpm增加到12 cpm,混合时间降低了75%;最大膨胀直径从41 mm增加到46 mm时,混合时间降低了58%;软管长度从2.2 cm增加到3 cm时,混合时间降低了53%。膨胀体积的改变是柔性反应器混合性能改变的主要因素,最大膨胀直径和软管长度对柔性反应器混合性能的影响可以由膨胀体积统一表征。对于高粘度流体工质,柔性反应器比刚性管式反应器混合性能更好。(2)ABTS氧化反应的实验结果表明,在液相反应条件下,当流体粘度不随反应进行而变化时,工质粘度越高,混合性能越差,相同时间内的ABTS转化率越低;提高往复流频率能够增强混合,有效提高ABTS转化速率,ABTS转化率提高。此外,漆酶浓度越高,ABTS转化速率越快,混合对ABTS转化速率的影响更显著,反应速率提高1倍,在相同的流体粘度下,往复流频率对转化速率的影响提高了20倍以上。(3)淀粉水解反应的实验结果表明,在液相反应条件下,反应初始阶段,随着反应的进行,工质的粘度降低;此时,增加往复流频率可以有效增强流体混合,从而提高淀粉初始水解速率。但随着反应的进行,淀粉水解导致流体粘度迅速下降,反应器内流体混合均匀性增加,反应速率加快,流体初始粘度和往复流频率对淀粉转化率的影响显著降低。此外,相比于柔性反应器,在往复流式刚性反应器中,流体粘度的增加使刚性反应器的混合性能减弱,反应器内麦芽糖浓度分布显著不均匀,明显影响了淀粉水解速率。(4)粒径分布为在20~200μm,浓度为2.5%w/v和5%w/v的木质纤维素浆液在往复流式柔性生物反应器中,在8 cpm的往复流频率下,就可以保持木质纤维素浆液混合均匀的状态。在8 cpm的往复流频率下,往复流式柔性生物反应器木质纤维素浆液的糖浓度在前30min急剧增加并在2 h左右达到稳定,反应器内葡萄糖和木糖分布均匀,葡萄糖产率达到75%,木糖产率达到27%。在8 cpm的往复流频率下,反应器的混合性能已经达到木质纤维素转化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往复流频率使得流体内的剪切力增大,影响了酶的活性,使得木质纤维素的糖产率略有降低。
其他文献
在能源危机与“双碳”目标的驱动下,发展清洁能源已成为我国社会关注的焦点。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作为一种储量巨大且清洁高效的可再生资源,将其能源化利用有望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重要途径。在众多能源化利用技术中,生物转化技术过程温和、环境友好,极具应用前景。然而,转化过程中所使用的传统的生物反应器存在高粘度生物质浆液混合效率低、反应器中剪切速率过大导致酶失活等一系列问题,制约了生物质的高效生物转化。因此,发展
学位
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结构决定了煤炭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支柱型资源。准东煤预测储量高达3900亿吨,大规模开发利用准东煤有利于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但在“双碳”战略目标要求下,需要加强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生物质作为可再生能源,是仅次于三大化石能源的第四大能源。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有利于改善我国环境污染问题及化石能源危机。大量理论研究及实炉运行数据表明,在循环流化床
学位
蒸发相变是第四代工质氢氟烯烃在制冷循环和有机朗肯循环(ORC)中的重要能量传递方式之一,因此揭示氢氟烯烃纯工质及其混合工质的蒸发机理对于提高循环系统热效率、降低蒸发器的设计成本具有重要意义。现如今,对氢氟烯烃工质界面相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验研究,从实验角度难以揭示氢氟烯烃纯工质及其混合工质的界面蒸发机理以及对应的驱动机制,而基于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则有望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以典型氢氟烯
学位
有机太阳能电池,又称有机光伏(OPV)电池,具有轻质、柔性、可连续溶液法制备以及有望实现低成本等优点,是最具应用前景的新型太阳能电池之一。目前报道的二元单节有机太阳能电池最高光电转换效率(PCE)已经超过18%,但这与传统的硅太阳能电池仍有较大差距。为了进一步提升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效率,需要深入理解OPV材料的构效关系,进一步开发新的有机光伏材料,尤其是非富勒烯受体。机器学习(ML)技术能够从现有数
学位
液滴迁移现象在自然界中十分普遍,在生产、生活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微流控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外加磁场、温度梯度等方法来实现液滴的定向迁移。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关注磁性液滴的迁移,而抗磁性液滴的研究较少。仅限于有包覆效应的液滴,缺乏对无包覆效应液滴的研究。为此,本文以超滑表面上的液滴迁移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了超滑表面上磁场驱动纯水液滴的迁移过程,以及温度梯度驱动无包覆效应液滴的迁移过程,分析
学位
高超声速飞行器是近半世纪以来航空航天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超燃冲压发动机是发展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核心技术,热防护问题是其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再生冷却技术是目前公认的实现超燃冲压发动机长期稳定运行的最有效热防护技术。再生冷却技术以航油为冷却剂对发动机进行冷却。再生冷却过程中,冷却槽道内的航油常处于超临界压力,其密度、比热容和导热系数等物性参数随温度的变化十分剧烈。此外,当温度相对较高时,航油会发生裂
学位
表皮电信号监测在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对健康监测和生物医疗具有重要意义。作为连接人体信号和外部空间的交互桥梁,表皮电极是电信号监测中必要的组成部分,其电学、力学性能直接影响监测信号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因此,如何实现表皮电极优异、稳定的导电性以及良好的拉伸性、低模量等力学性能,是表皮电信号监测的重要研究方向。金属薄膜、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和本征导电聚合物是目前常用的表皮干电极,其中本征导
学位
随着微机械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微机械电子系统在通信、军事设备、生物医学设备及航空航天等应用领域备受青睐。目前微机械电子系统大多由化学电池等微能源动力系统驱动,存在能量密度低、价格昂贵、废旧回收会带来化学污染,续航时间短等问题。而微热光电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无运动部件等优势,成为目前微能源动力系统的研究热点。微燃烧器作为微热光电系统的核心部件,是影响微热光电系统输出功率的关键。基于此,本文为强化微燃烧
学位
Rayleigh-Bénard(R-B)对流作为科学领域的经典课题,与大气对流、海洋环流、太阳能集热器、晶体生长和热交换器等许多自然现象和工程应用紧密相关,有着悠久的研究历史和丰富的成果。但是,目前对R-B对流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密度随温度呈线性变化的常规流体,而对具有密度极值流体和气体混合物的R-B对流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环己烷氧化过程中的R-B对流问题为研究背景,采用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了立
学位
核反应堆发生失水事故后,应急堆芯冷却系统启动,冷却剂注入堆芯使高温燃料元件重新冷却的过程称为再淹没冷却。由于堆内余热的存在,在再淹没冷却初期的先驱冷却阶段,其冷却能力是否足以带走堆内余热,对于包壳峰值温度(PCT)的预测十分重要,而再淹没过程中先驱冷却换热阶段因涉及到弥散液相、连续蒸汽相以及高温壁面间复杂的两相流动换热过程而难以预测。因此本文将针对再淹没冷却中的复杂先驱冷却过程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通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