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陕西农田水利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西是一个农业大省,居民多以务农为生,农业经济在社会生产中占据主要地位。由于深处西北内陆,陕西降雨稀少且时空分配不均,仅靠天然雨水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较其它地区更加凸出。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陕西对农田水利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如周之沟洫之制、秦之郑国渠、汉之白渠等,都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进步。近代以来,陕西政局混乱、灾害频繁,天灾人祸导致农村经济凋敝,水利失修,二者恶性循环,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20世纪20年代末,西北各省暴发罕见旱灾,农业减产绝收,人民流离失所,通过水利建设来防御和缓解灾情刻不容缓;同时,日本虎视眈眈,国际局势日益紧张,加快大后方经济建设以备不时之需更是势在必行。在此内忧外患之际,社会各界关于开发西北的呼声日益高涨,国民政府也积极鼓励并大力支持西北经济建设,陕西农田水利事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为促进农业生产,达到开发西北和满足军糈民食的双重目的,自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陕西各界广泛开展以修渠筑堰、凿井挖塘为主的农田水利建设。在关中,筹划设计泾、洛、渭、梅、黑、涝、沣、泔等“关中八惠”;在陕南,整理兴修汉、褒、湑三大惠渠;在陕北,修建定惠渠、织女渠等一系列大型灌溉工程;与此同时,因地制宜地推广灌田水井、蓄水池塘、小型渠堰等水利设施,弥补大型水利工程的不足。通过农田水利建设,陕西农业用水紧张问题得到缓解,灌溉面积逐渐扩展。伴随水利工程的整修兴建,陕西农田水利事业管理日趋完善。按修建时间和工程性质不同,陕西农田水利基本可分为新、旧两套系统,新式水利主要指各大惠渠,旧式水利则包括天然河流及原有渠堰。在具体的权责划分上,各惠渠管理局和管理所负责新建各大惠渠的管理,水利协会和水利分会负责天然河流及旧式渠堰的管理,二者在日常事务中积极发挥群众的自主作用,逐渐建立起一套官民合作、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的现代化管理体制。在分水用水方面,各大惠渠在灌区内广泛进行清丈注册和确定用水权的工作,颁布灌溉管理章程,推行由下至上、先左后右的轮灌制度,促进了灌溉用水的公平化和合理化;天然河流和旧式渠堰则通过建立管理组织、加强水利监督、整顿违法行为等措施规范用水秩序,提高了用水效率,减少了水利纠纷。民国时期,陕西农田水利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一方面,农产品单位产量提高、耕地面积扩大、作物熟制增加,促进了农产增收,降低了水旱灾害的发生频率和破坏力;另一方面,农村地价大幅上涨,纺织、榨油、磨面等小机器工业广泛设立,教育、绿化、治安等社会事业进步明显,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村经济日趋繁荣。此外,农田水利管理作为近代乡村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政府与群众的协同合作,有利于官民之间的上下沟通和民众内部的自我调节,减少了灌溉用水纠纷,维系了社会关系的和谐稳定。随着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陕西区域社会发生着深刻变化。
其他文献
本文给出基于校准腔的水听器线列阵的校准原理和方法,通过搭建基于振动液柱校准腔和柱状换能器校准腔的实验系统进行实验验证,可对低频段20Hz~1kHz和高频段800Hz~10kHz的水听
冬季的雨雪冰冻会造成路面湿滑,继而会引发重大交通事故,不仅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而且带来了严重的人员伤亡。目前,国内外解决冬天道路结冰、积雪这一难题时,大多采用撒布融雪剂
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提供了一套测量、比较、改进项目管理能力的方法和工具。基于项目管理成熟度(OPM3)模型在分析现行电力施工项目管理存在的缺陷的同时,提出了电力施工项目
本文从揭示《人民日报》进入微博领域的社会环境与媒介环境开始,总结了当今中国两大舆论场:主流媒体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的舆论引导特点及其所面临的问题。当今社会,主流媒体舆
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打造高效课堂,让教师和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中收获知识,得到启迪。而对于语文课堂来讲,朗读教学、情境教学和文本细读这些
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深化过程中,必然涉及到多方的利益关系,如何协调好各方利益,在合作中实现双赢或多赢,科学合理、有序地定位彼此相关的利益主体,确定他们对加强高职院校校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人们对于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此外,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仍在快速的推进,每年有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城镇居民逐步实现
航班延误是全球民航业面临的难题。民航治理航班延误、提高正点率的脚步从未停歇,但航班延误的现象不但没有消除反而有增长趋势,据统计,目前我国的航班延误率在20%左右,比发
由于资料的限制,以往关于江南城镇化水平的研究无法在一个界定清晰的“城镇”概念下进行充分讨论,加之大多以县域为研究尺度,对整个江南地区的城镇化水平的讨论极少,从而使得
文章对近十年来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对发展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并就如何进一步发展我国图书馆事业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