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作用下边坡背坡面效应的机理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140274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通过统计分析滑坡地质灾害特征发现,大量的滑坡表现为明显的“背坡面效应”,即在地震波传播的背坡面一侧的滑坡发育密度明显大于迎面坡一侧。背坡面效应的形成机理非常复杂,但普遍认为与在斜坡体内波的传播有关,故基于地震波传播理论开展对背坡面效应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为了揭示地震作用下边坡背坡面效应的形成机理,本文以单斜均匀岩质边坡为例,采用静力和动力叠加的方法研究边坡的地震稳定性,其中,用常规方法计算静力,采用波传播方法计算动力,重点研究地震波传播效应对边坡稳定的影响。根据地震学原理,建立地震边坡的波传播模型,推求得到计算边坡动力时程公式,然后静力计算方法,得到动安全系数时程计算公式,并通过与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比,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据此分别计算研究了地震边坡动应力和动安全系数随角度的变化规律,初步揭示了产生地震边坡背坡面效应的行波机理,并取得了以下几点认识:(1)对于相同条件的背坡面和迎坡面,当地震波以相同倾斜角度入射时,入射角与坡面夹角有所不同,由此产生的动力场不相同,是导致背坡面效应的主要原因。(2)由于受入射方向的影响,背坡面法线与入射波形成小角度入射,迎坡面法线与入射波形成大角度入射,造成背坡面产生动力场大于迎坡面,故背坡面要比迎坡面更容易失稳。(3)对于倾斜入射地震P波,随入射角度的增大,背坡面的动应力要明显大于迎坡面,而背坡面的动安全系数值要明显小于迎坡面。(4)对于倾斜入射地震SV波,当入射角约为40° ~70°时,引起的边坡的动应力比相同条件下的地震P波大,动安全系数值则比地震P波作用下的值小。(5)对于以60°入射的地震波,当边坡坡角约为50°~65°时,引起的边坡的动力响应相对较大,其中SV波引起的动力响应更明显,该结论与文献统计调查结果相一致。
其他文献
  三塘湖盆地致密油勘探开发前景广阔,水平井技术是实现该区有效开发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分析三塘湖致密油水平井钻井难点出发,开展了以井身结构优化及剖面设计、个性化钻头优选
  应用水力振荡器可有效降低滑动钻进钻具组合与井壁间的摩擦力并有效地改善钻压传递,进行定向滑动钻进效果明显,改善工具面的控制,有效地提高定向能力;减少井下扭转、横向振动
  塔里木油田台盆区油气资源储量主要集中在碳酸盐岩储层,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埋藏深、温度高、非均质性强、储层类型复杂、压力窗口窄、普遍含硫化氢等特点,钻井过程中深部地层
会议
本文以分布式子结构拟动力试验理论为基础,以防屈曲支撑的高层钢结构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该类结构的分布式子结构拟动力试验方法。同时在开源有限元软件框架OpenSees下借助通用脚
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其污染严重,而农业用水占用水总量的65%,由此可见,水资源短缺与污染并存的局面使发展节水农业成为必然选择。作物水分亏缺补偿技术是充分利用对适度水分亏缺的适应和补偿能力的新型生物节水技术。一般将作物经适度水分亏缺并复水后超过平常的生长现象称为补偿或超补偿。补偿效应引发植物的生理响应,包括根冠比增大、渗透调节和弹性调节能力增强、同化产物代谢中心的改变、脱落酸
  热迪拜油田从2012年开始进入水平井开发,在对该区域地质情况和前期已钻井资料的统计分析后,总结出一套适合该地区的钻井提速工艺措施,包括优化井身结构和水平井轨迹设计剖面
  S6储气库是辽河油田自行设计、独立建设的首座储气库。面对复杂的地质结构和多变的完井方式,技术人员采取了多项工艺技术,如承压堵堵技术、平衡压力固井技术、分段完井技术
强震作用下饱和砂土地铁车站地下结构的液化破坏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关键问题。本文以太原地铁为研究对象,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的途径,进行了饱和砂土地铁车站模型振动试验研
  拉克艾哈代布油田白垩系K层以水平井型方式进行开发。在开发过程中,多口井在油层部位钻遇了碳化沥青,施工发生严重坍塌卡钻导致无法继续施工;同时,由于碳化沥青作为溶洞的充
会议
  缅甸油田C2区块地质条件复杂,钻井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井壁失稳现象。为保证缅甸油田C2区块后续石油勘探钻井作业,根据区块第1口探井所取得的资料及岩样,对区块进行地质组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