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乳化柴油的研制及其性能研究

来源 :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7894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柴油是一种重要的液态燃料,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已经渗透到交通、物流、农林牧渔、建筑、工矿和生活等各个领域。随着我国经济及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国内柴油消费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柴油消费以年均8.3%的速度增加,2013年柴油消费总量达1.85亿吨,预计2014年柴油消费总量为1.95亿吨,2015年将首次突破2亿吨。同时,我国原油的对外依赖度逐年增加,2013年,原油对外依存度为58.1%。随着能源消耗不断增加,能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于是,替代燃料开发倍受各界关注。微乳化柴油的出现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新方向,其作为一种理想的节能、环保燃料,在能源紧缺、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微乳液不仅燃烧效率比普通柴油高,而且制备方法很简单,使用微乳化柴油的节油率可达到5%~15%,微乳化柴油节约大量的能源的同时,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柴油为社会发展提供动力支撑的同时,也带来了燃烧尾气污染问题,其中尾气污染物包括:NOx、CO、SOx和颗粒物质等,这些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具有严重危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环境意识的提高,各国越来越重视空气污染问题。而使用微乳化柴油替代纯柴油作为燃料时,可促进柴油在燃烧室充分的雾化,完全的燃烧,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动率,使油耗减少,同时降低排气温度,使得有害气体(NOx、 CO)的排放量和烟度排放量大幅度的降低。因此,微乳化柴油是一种具有节能降污的燃料。  本文通过对多类乳化剂的筛选与复配,当复配乳化剂的质量比为Span80∶OP-10∶ ABS=0.55∶0.19∶0.26时,微乳化性能较好,在常温下,乳化剂用量为10.2%时,微乳体系的增溶水量为22.1%,无需添加助剂醇。当复配乳化剂HLB值不同时,微乳液体系的拟三相图中微乳区面积与最大增溶水量不同,水滴平均粒径也不同,由微乳液拟三元相图与粒径分析结果可知,表面活性剂Span80、OP-10、ABS三元复配的最佳HLB值为7.5。该无醇微乳液体系稳定性较好,可与4-6倍的纯柴油稳定互溶;当乳化剂用量为5%时,含水量为12%的微乳液能保持180d外观透明,含水量为15%的微乳液放置120d时开始析出游离水。  通过对柴油微乳化的制备过程机理进行初步研究,采用稀释法,水/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柴油体系,在正构C5~C8醇作为助乳化剂的作用下,微乳化过程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均为负值,说明微乳化过程为自发过程。随着助剂醇碳链的增加,微乳化过程的吉布斯自由能越来越小,柴油微乳液更易自发形成,因此,正庚醇、正辛醇更宜作为微乳液的助乳化剂。当使用正戊醇、正己醇作为助乳化剂时,吉布斯自由能随着温度的增大而减小,升高温度对微乳化过程有利;而当使用正庚醇、正辛醇作为助乳化剂时,吉布斯自由能,在一定范围内先增大后减小,313K为最适宜乳化温度。而体系随着水含量的增加,微乳液水滴粒径增加,吉布斯自由能增大,微乳化过程越难自发形成。经热力学一致性检验,表明用稀释法求得的柴油微乳化过程热力学数据结果可靠。  通过对0#柴油与微乳化柴油的密度、沸程、闭口闪点、凝点和冷滤点、运动粘度、酸度、铜片腐蚀、十六烷值、热值等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对比,除铜片腐蚀指标外,其他指标均符合车用柴油技术质量指标,为其作为清洁替代燃料提供现实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铜基催化剂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工业催化剂,其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和优良的性能,广泛的用于合成气制甲醇、甲醇重整制氢、酯类加氢制醇等羰基加氢反应、醇催化氧化制醛、醇类氢解
该文以邻二甲苯氧化制苯酐为工作反应,采用计算机模拟计算与单管实验模拟工业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相结合的手段,研究了轴向导热对反应器操作特性和多态现象的影响.该文用带有
该文将化学工程知识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成功地开发出了化工流程模拟CAI软件WinSimu系统,使之基于Windows的中文环境.WinSimu的主体部分可以分为四个模块:组份选择与物
该文对玉米皮渣固态发酵生产蛋白强化饲料过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其中包括菌种的优选,培养条件的优化,通风放大试验以及培养动力学的探索.通过对纤维素分解菌株的优选,发
会议
会议
水性聚氨酯(WPU)因其具有绿色环保、无毒安全的优势而逐渐代替溶剂型聚氨酯成为研究与应用的热点。但水性聚氨酯乳液固含量不高,胶膜耐水耐溶剂性差、热稳定性不佳的缺陷限制
该文研究的GA-J多基因结合性皮革加脂材料,就是一种皮革加脂剂,以下简称为GA-J加脂剂.该文通过大量实验,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探讨了"GA-J加脂剂"的合成机理.对主要材料和催化
会议
该文研究了以明胶为原料,用悬浮成球、甲苯制孔的方法制备大孔明胶微载体的工艺,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及其配比、油水比、明胶浓度、制备方式、表面修饰等对载体性能的影响,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