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吉尔国际秩序观念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ongyingy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论述的主题是英国著名政治家温斯顿·邱吉尔的国际秩序观念,按照论述的次序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说明本文研究此主题的缘由、有利条件和意义,同时也对国内外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情况做了一个简要的说明。   第二部分论述了邱吉尔国际秩序观念的内涵。首先,邱吉尔国际秩序观念的目的是维护英国领土的安全,这是其最根本的因素。其次,邱氏国际秩序观又与其自由的价值观念紧密相连,其核心是维护英国的传统--自由价值观。第三,这个观念体系的实质是固化先前形成的以英国为最大受益体的国际秩序。最后,这个观念表现出来就是邱吉尔维护和平、反对战争的努力。   第三部分主要探讨邱吉尔国际秩序观念的支柱。其第一根支柱是恩威并用的实力。邱吉尔认为要维护这个既定的国际秩序首要的条件就是拥有强大的实力,这样才能威慑那些破坏秩序的挑衅行为。同时邱吉尔也同样重视从道义和宽容这个层面去巩固军事实力的成就。其第二根支柱是大国主导。深怀英雄史观的信念,邱吉尔主张国际社会也应该由一些成熟的国家或国际组织来担当维护秩序的重任。这种大国主导的思想展现为三个阶段:英国为主、英法联盟为主、英美--美英为主。其中要强调的是第三个阶段,在前两个阶段都是以英国为核心的,但第三个阶段开始走向以美国为核心,英国成为了配角。其第三根支柱是势力均衡。邱吉尔珍视英国式的自由,反对强加于人的行为,因而必然发展出对国际格局中大国和实力为主的制衡因素,这表现在其势力均衡的思想中。通过分析邱氏著作中的褒贬和发掘其政治实践,我们会发现邱氏势力均衡的思想经过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参与进去的均势,英国作为欧洲制衡者的角色大大逊色,不得不通过参与到欧洲并通过与某些国家的结盟来维持欧洲的平衡。第二个阶段的背景是英国的生存受到致命威胁,邱氏于是走向了尽力协调均势这一阶段,致力于促进双方的理解和合作,这是其均势思想的最高阶段。   第四部分分析了邱氏国际秩序观念的内在矛盾。邱吉尔的国际秩序观,浓缩了一个昔日强国在日薄西山的情况下其执着与无奈、其辉煌与黯淡、其甜蜜与辛酸,因而,其国际秩序观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复合体。第一个矛盾是英国的实力和英国维护世界秩序的义务之间的矛盾。在英国实力相对下降而英国本身作为既定的国际秩序的最大受益者因而除了维护秩序外没有别的选择的情况下,这个矛盾不可避免。第二个矛盾是英国的安全和自由的矛盾。本文从广义上区分了安全和自由的关系,但是着重从狭义的角度上分析了这两者之间存在的深刻矛盾。邱吉尔国际秩序观念的内在矛盾还包括软实力和硬实力之间的矛盾、均势思想和实力和主导为一体的思想之间的矛盾、实力和大国主导之间的矛盾。纵观这些矛盾,我们能够看到这个观念体系里面本质的矛盾实际是安全和自由的矛盾。如果再深究下去,可以把它称之为历史和现实之间的矛盾。邱吉尔国际秩序观念酝酿于英国实力处于世界顶峰的时期,但却又不可避免的要接受现实的残酷调整。而这正是邱吉尔国际秩序观念的最根本的矛盾。  
其他文献
两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也是中央集权制国家制度形成并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汉承秦制,不管是在社会政治结构、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具有其历史烙印,而豪族是汉代社
20世纪20年代中期,中国民族主义进入一个全面高涨的时期,在国共两党的积极领导下和广大民众的英勇斗争下,此次民族主义高潮对英国在华利益和权威构成了最严峻的挑战。面对挑战,英
学位
铁路的兴起及其带来的社会巨变,成为英国工业化时期一个重要的时代特征,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建设和使用铁路的国家。工业化时期
学位
现代社会调查是个复杂的事物,它在中国的兴起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社会和学术现象。整体认知现代社会调查的兴起,对于了解近代学术的变革和社会的改良,具有双重的历史意义。  对它
◇如 果 听说 一个 领 导干 部被 “双 规”了,您会 想到 什 么?◇“双规 ”这 种特 殊 的组 织措 施 和调 查手 段 是如 何来 的 ?◇“双规 ”为 什么 有 那么 大的 威 力?◇党
《时代公论》是1930年代国民党体制内知识分子所创办的一份政论性刊物。该刊,是激于九一八事变后严峻的国内外局势而创办的。该刊成员,既是国民党党员,又都是国内知名高校教授。
学位
两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光辉灿烂的时代,但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灾害多发期。由于灾害本身的破坏性及灾异天谴说的压力,两汉政府比较重视对灾民的赈救,并把它作为继续维持统治的关键
本文主要阐述了当前会议系统的发展概况,总结了会议系统设计过程中使用的相关国家标准,并重点针对会议系统设计的可靠性问题进行了分析。 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d
清朝自同治以来,太平天国、捻军等各路起义遭到镇压,本来混乱的社会局势貌似安定下来,加之个别大臣究心洋务,引进西学,一时国家出现“奋发图强”、“河清海晏”的气象,于是大清朝野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