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吠陀》的文学研究

来源 :深圳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_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诗人雪莱说:"自有人类便有诗."诗歌是初民的感情宣泄端口,而且是最文明最具有文化本质的方法.自公元前175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之后,给南亚次大陆带来了吠陀文明.四大吠陀,是雅利安文化的源头,古代印度宝贵的文化遗产.吠陀反映了雅利安人氏族部落组织解体,并向阶级社会迈进的历史.从吠陀诗歌中,我们可以窥见这样一个社会转型之下带来的宗教思想、文化、政治、生活上的转变.同时这种转变和印度独特的地理环境有着割舍不了的关系.印度三面环水,一面临山,西北边境的兴都库什山口成了文明传入的主要通道.这样一个几乎封闭的地理环境给印度造成了独特的人文环境,助长了印度文化的独立精神.从文学价值看,在四部吠陀中,《梨俱吠陀》水平最高,它以颂神为主要题材;其次是《阿闼婆吠陀》,咒语诗是其主要内容.这两部吠陀是雅利安人童年时代的诗歌总集,包含大量先民的集体创作.该文用文学的眼光从四方面解读《吠陀》,即从巫术、神话、战争和爱情等四个视域分析《吠陀》.几乎所有的早期诗歌都与宗教有关,从宗教的角度考察,《吠陀》的实用功能大于审美功能.从一篇篇咒语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先民想从诗歌语言中得到心灵抚慰的强烈愿望;其丰富的神话是上古印度文学的骄傲,也是其后婆罗门教、印度教的神话基础;大量关于战争的颂诗是两大史诗和众多《往世书》的滥觞,后来终于发展成为印度古代文学的主体;爱情文学独树一帜,是那么妖冶而热烈,同样也发轫于《吠陀》.抓住源头是为了揭示本质.在剖析《吠陀》和印度古代文学的渊源关系之后,抽丝剥茧,深入其核心:从感观的"味"到文学的审美原则,从业报轮回到宗教的仁爱观,从最初的社会分工到种姓制度,来探究《吠陀》作为印度文化之源的本质特征.《吠陀》展示的是上古印度社会朦胧的历史画卷.该论文旨在用文学的眼光分析、解读之,试图让那段因印度不重文字、缺乏史料而变得模糊不清的历史生活面貌尽可能变得清晰起来.
其他文献
新时期特别是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商品经济的发展,大众文学以其强劲的势头,日益震荡和激变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和行为方式。它尽可能地满足了现代
"内倾化"原本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指的是人在面对外界时一种退缩、保守的态度.作者在此借用来指女性小说的某种普遍特征.女性由于生理的、情感的、主要是历史文化的原因,在生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自然美的东西越来越心驰神往。花草以其至真至美的形象日益受到老百姓的重视和追捧。在自己家里创造一个赏心悦目的花草世界,已是人们生活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脑图、心智地图、脑力激荡图、灵感触发图、概念地图、树状图、树枝图或思维地图.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
期刊
在线辊式冲孔是一种应冷弯生产线高速冲孔要求而发展起来的新工艺。所开发的新型辊冲设备采用钢质凸模配对聚氨酯凹模的新型模具结构,能够完成厚度小于1 mm低碳钢薄带的高速
普列姆昌德(1880~1936),印度现代文学史上地位仅次于泰戈尔的文学家,生平写过不少长篇小说和大量短篇小说,在印度有"小说之王"的称誉.普氏称自己的创作是一种理想主义的现实
阿多诺是西马法兰克福学派著名代表人物,其艺术思想取得重大突破巨大成就。他采取艺术社会学的视角,结合社会批判理论,在阐释艺术诸性质与特征的过程中,赋予艺术拯救人类、救赎世
扬雄是汉代士人中颇为独特的一位。本文着重对扬雄一生的文化实践中内在的反思与批判理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 扬雄的写作从此远离了对于体制的直接诉求,因为他意识到,
两宋是中国小说批评的转折期,宋人的小说批评拉开了古代小说艺术批评的序幕.该文试从小说虚实,艺术形象,小说功能、分类观,小说艺术结构等方面,分析、总结宋人小说观,探讨宋
海南航空成立于1993年,历经12年的艰苦创业,已发展成为以航空运输为主业,横跨机场管理、酒店旅游、金融证券、基建房地产和信息等相关产业,拥有员工两万余人的国内第一家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