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与语音启动在模糊靶字语义加工中的作用:来自ERP的证据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ilyme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汇识别是指人们通过不同的通道,比如视觉通道或听觉通道,接收词形或词音信息,获得词汇的拼写、读音、句法及语义等信息的过程(陈宝国,彭聃龄,2000)。在词汇识别过程中,许多相关的因素会对其产生影响,包括字的频率、规则性、语义、语音、与字形有关的刺激质量等等。汉字具有形、音、义的特征,关于汉字字形、语音、语义等方面在词汇识别中的作用,相关研究给出了解释,但也存在不一致的结果,首先与字形有关的刺激质量效应,它是指相较于模糊刺激,被试对清晰刺激的反应更快、正确率更高;与语义相关的研究,如语义启动效应是指被试对语义启动字对会比无语义启动字对的反应更快、正确率更高;与语音相关的研究则存在不一致的结果,有研究认为语音在汉字识别过程中没有作用,是由形直接提取义(Chen,1988),有研究却认为语音在汉字识别中起到中介作用(Leck,1995),而有研究者则提出了综合两种理论的双通道理论,认为既有由形直接提取义的加工,也有形-音-义的语音中介加工方式(Jared,1991)。前人对拼音文字的研究还发现了语义启动与刺激质量在反应时上有交互作用,表现为模糊刺激的启动效应比清晰刺激更大(Meyer,et al.,1975),Holcomb(1993)采用词汇判断任务也发现在反应时上两者存在交互作用,但在N400上却没发现交互作用。而汉字相关的研究采用同一字判断任务却发现,语义启动与刺激质量在反应时及N400上都存在交互(孙海静,王权红,2012;董静,2014),这与Holcomb(1993)拼音文字研究在N400上的结果不同,N400脑电成分是反映词汇语义加工的指标,Holcomb(1993)的结果表明,词汇语义加工不会受到字形加工的影响,因为刺激质量与语义启动没有交互作用,字形与语义加工没有处于同一加工阶段,所以支持多阶段激活模型;而汉字研究则认为字形与语义加工处于同一加工阶段,支持交互激活模型。但汉字研究使用的实验任务多为同一字判断任务、材料的刺激质量分别为模糊水平5与6,不同于Holcomb(1993)的研究,所以本研究的实验一严格控制实验任务与材料,采用与Holcomb(1993)的相同的词汇判断任务,运用的材料刺激质量也基本相同,分别为清晰与模糊6,以探究语义启动与刺激质量的交互效应在中英文材料中是否相同,并进一步检验汉字词汇加工中交互激活模型的合理性。
  实验一采用词汇判断任务,结合语义启动范式,采用2(清晰vs.模糊)×2(语义启动vs.无语义启动)的两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结果发现:在正确率及反应时上,语义启动与刺激质量交互作用都显著,在正确率上进一步分析发现,不管是语义启动还是无语义启动条件,清晰与模糊差异都较显著,但语义启动的方差F值大于无语义启动,即语义启动下的刺激质量效应要大;清晰的语义启动效应比模糊更大,且清晰靶字条件下语义启动与不启动均值差大于模糊靶字,说明语义启动可能促进了清晰字的识别;在反应时上进一步分析发现,语义启动条件下,清晰与模糊的差异比无语义启动更显著。在脑电结果上,反映语义加工的指标N400为主要分析成分,结果发现:语义启动与刺激质量交互作用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相较于无语义启动,语义启动条件下的清晰与模糊差异更显著。
  实验一的结果说明,在反应时及脑电数据上语义启动与刺激质量都存在交互作用,根据Sternberg(1969)因素相加逻辑,语义启动与刺激质量有交互,那么语义与字形处在同一加工阶段,说明词汇加工可由字形直接通达语义,属于串联加工方式,符合交互激活模型。这一点与英文中Holcomb(1993)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但与中文的研究结果保持一致(孙海静,王权红,2012;董静,2014),中英文研究会出现不一致的结果可能是因为英文属于表音文字,有明显的形音对应规则,英文单词要经过语音加工才能进行语义提取,语音在英文等拼音文字中词汇加工中的作用毋庸置疑,而汉字属于表意文字,无明显的形音对应规则,汉字中语音的作用可能不大,但有研究却发现汉字语音在词汇通达中有重要作用(郭桃梅,2004),那么汉字的语音在词汇通达中的作用究竟是什么呢?
  实验二与实验一使用相同任务,结合语音启动范式,采用2(清晰vs.模糊)×2(语音启动vs.无语音启动)的两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与以往实验不同的在于本实验通过拼音启动的方式对靶字进行语音启动。结果发现:在正确率上,语音启动与刺激质量的交互效应显著,反应时上不显著,对正确率进一步分析发现,语音启动与无语音启动条件下,清晰与模糊的差异都显著,但语音启动条件下F值要小于无语音启动,根据均值差,语音启动下的模糊靶字与清晰靶字的均值差要小于无语音启动,说明有语音启动可能减少清晰字与模糊字的差异,且语音启动条件下清晰字的正确率均值高达0.92,说明语音启动可能促进了模糊靶字的识别或因为清晰字识别较为容易从而产生了“天花板效应”,导致清晰字的语音启动效应不显著。在脑电数据上,对P200分析发现,语音启动与刺激质量两者交互效应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相比于无语音启动条件,语音启动条件下清晰与模糊有显著的差异。对N400分析发现,语音启动与刺激质量两者交互效应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相比于无语音启动条件,语音启动条件下清晰与模糊有显著的差异,说明语音启动与刺激质量在正确率及脑电上都存在交互,说明字形与语音处在同一加工阶段,靶字呈现时,拼音启动导致较强的语音激活,且字形少量激活可“倾泻”到语音,导致靶字语音信息的激活,最后通达语义,支持语音中介的形-音-义间接通达的加工方式。
  根据实验一与实验二的结果,实验一结果符合交互激活模型,词汇加工是由形直接通达义,实验二的结果显示词汇加工可能是有语音中介的形-音-义间接通达,这说明词汇加工有两条通路,分别是形-义直通通路和形-音-义的语音中介通路,本研究的结果为双通道理论模型提供了证据,但源于双通道模型的双通道交互激活模型能更好地解释实验一与二的结果,双通道交互激活模型指的是词汇识别包括正字法加工和语音加工两条路径,每一条路径自上而下依次为视觉或听觉特征输入、亚词汇水平、词汇水平加工,最后通达语义,信息在传至正字法编码单元后,会传至正字法与语音的交界面,正字法与语音表征形成相互映射,因此,正字法和语音可在每条加工路径的不同节点建立连接,语义通达也是正字法和语音的词汇水平加工共同作用的结果。实验一偏向视觉特征输入,正字法加工占优势;实验二有拼音启动靶字,偏向语音输入,语音加工占优势,但不管是实验一还是实验二,语义通达都是正字法加工与语音加工两条路径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21世纪以来,教师专业标准成为教师教育中的主流话语。我国先后颁布幼儿园、中小学和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包括体育在内的各学科也在积极研制本学科的教师专业标准。在此背景下,为获得对体育教师专业标准更全面的认识,全面审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体育教师专业标准,揭示其缺陷,提出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建设的新方向,为我国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建设提供借鉴。研究方法:
人类是社会动物,与其他人的社会关系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影响,缺乏社会联系则会给个体带来诸多的负面结果,比如孤独感。孤独感常常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痛苦体验,长时间感到孤独无疑会损害个体的心理健康。如今,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交流互动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越来越多的人沉浸于线上的世界,更少与现实生活中的人进行深度交流,也因此更多地体验到孤独感。特别是大学生群体,独自一人进入大学这样一个陌生
学位
今年是我国全面建设落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同时也是实现两个百年发展目标的重要时间和关键节点。一个公正的小康社会在当下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显得尤其重要。个体对于同一个公正事件的感知和反应强度是不同,这种不同被称之为个体的公正敏感性。研究者已发现个体的公正敏感性会影响其政治参与意愿、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个体的亲社会行为并减轻自我利益对人们行为的影响。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里,在许多实行民主统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组以社交互动、社交交流的持续性缺陷,及行为模式、兴趣活动的重复性、受限性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13)。多项研究表明,ASD者难以通过运动线索分辨实体的生命性,他们的生命知觉在不同运动模式中均表现出了异常(Cook, Saygin, Swain,
学位
色情材料是指任一类型的以激发或增强性感受、性幻想为目的的材料,同时这些材料对性器官或性行为(例如阴道性交、肛交、口交、自慰等)进行刻意地、详细地展示或描述。色情材料的类型多样,比如可以按照媒介分为色情文字、色情图片和色情视频,可以按照内容分为同性恋和异性恋色情材料,肛交、阴交色情材料等。色情材料的使用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国内都十分普遍,研究发现色情材料使用存在显著的性取向差异,男性少数人群色情材料使用
早期母婴关系对于婴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长远的重要意义,与母亲早期互动经验痛苦的孩子可能在2个月开始出现社会退缩行为以保护自己,这是一种预警信号,表现为缺乏积极行为(如眼神接触、微笑、低语)或消极行为(如反抗、哭泣)。具有较高敏感性的母亲能够及时读懂婴儿的信号,给予恰当的反馈,支持、陪伴或者适时地退出互动,这些敏感的养育行为有赖于良好的父母反省功能,缺乏足够的父母反省功能使得母亲难以理解孩子行为背后
疼痛信息作为一种威胁信息会快速的捕获个体的注意。前人行为实验结果表明,慢性疼痛患者相较于正常个体表现出对疼痛信息更强的注意偏向。除了反应时指标外,N2pc成分近期也用于检测个体的注意分配,并被认为存在一个威胁优先的假说。但N2pc未应用于慢性疼痛被试以检测其针对疼痛信息的注意偏向。此外,前人研究发现实验室疼痛能够增强个体对疼痛信息的注意偏向。但过去此类研究的疼痛刺激多为短暂性疼痛,未探索当个体处于
学位
如今,全球约有46亿人使用互联网,中国手机网民约有8.47亿,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社交媒体。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因为担心错过或失去什么而持续处于焦虑的状态中,这样的状态又随着社交网络的迅速普及和流行更加严重,这一现象被相关研究者称为错失恐惧。错失恐惧被定义为一种担心别人可能正在经历自己没有的有益经历的弥散性恐惧,错失恐惧的特征是渴望与别人所做之事保持持续联系。前人研究表明,错失恐惧与社
“互联网+”的发展压缩了时间和空间,不仅强化了经济交流,也使得文化混搭现象随处可见。文明的发展动力源于创新,而创新往往通过不同文化间的接触、混搭和互动产生。因此,一个发展的时代将是多种文化交流混搭的时代,考察文化混搭的心理效应极富实践意义。文化混搭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群体文化元素在同一时空呈现。以往相关研究聚焦于个体对文化混搭物(产品)的态度,发现主要存在接纳与排斥两种反应。然而,文化混搭将不同群
学位
集体未来思考(collective future thought)是指想象一个尚未发生的群体事件。个体未来思考和集体未来思考可能具有基于情绪效价的分离,进一步探索集体未来思考基于情绪效价的认知偏向(简称情绪认知偏向)及其影响因素,对集体未来思考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以往有关集体未来思考的研究均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展开的,而中国是一个典型的集体主义国家,与西方国家有不同的价值观和思维习惯。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