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伦理问题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97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保障是国家对遭遇疾病、伤残、生育、死亡、失业、灾害或其他风险的社会成员给予相应的帮助,以保障其基本需要的一种社会经济福利制度,与广大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社会保障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和伦理原则的要求下,覆盖范围广泛,必然会对社会的运行产生重要影响。从社会保障伦理的视角出发,研究中国现行社会保障体系伦理取向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充分发挥社会保障的功能,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经历了萌芽、发展、成熟、改革四个时期,在不同时时期有不同的特点。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百废待兴到改革开放后的完善和发展,与中国经济发展的步调相一致。中国当代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助和住房保障等,涵盖了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从物质上,而且从精神上对社会成员给予帮助和尊重,蕴含着浓厚的伦理意蕴。
  社会保障伦理具有人道性、公平性、互济性等特点。人道性是指社会保障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尤其是对处于弱势的群体的保障,同时可保障的项目越来越多,从衣食住行等多方面进行保障,覆盖了人生的各个阶段。公平性是指社会保障以社会公平为追求目标,每个社会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接受社会保障的权利,体现了参与的机会公平。互济性是指社会保障需要由社会成员之间互济互助,在他人困难时期施以援手,在自我陷入困境时也会得到其他社会成员的帮助。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还存在着一些伦理问题,面临着伦理困境。中国全社会社会保障伦理观念还不完善,人道关怀较为单一,过程公平和起点公平尚未实现,未能充分激发互助精神,人民群众对社会保障认识不足,没有形成全社会的社会保障观念,同时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着道德风险,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中国正处于建设社会保障事业的关键期,借鉴国外社会保障体系的有益经验,从中国国情出发,把握社会保障的伦理特性,促进社会保障伦理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行政伦理和法制伦理建设,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防范社会保障体系运行中的道德风险,有助于解决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中存在的伦理问题,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划分,已成为学界共识。以“心学”称朱子学,似犯下指鹿为马的错误。然而,从文献依据与义理依据两方面看,朱子心学的提法是公允且必要的。  从文献依据上看,自朱子之后以至于明弘治(1488-1505),不以“心学”与“理学”之称法作派系划分,朱学也被称为“心学”。嘉靖年(1522-1566),出现“心学”独指阳明学之论。万历年(1573-1620),邓元锡作《皇明书》,视阳明学为儒家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近年来,“动物福利”这个名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动物福利为何兴起?现代社会,人们在维护自身的生存秩序后,考虑到了动物的生存状况,并对此进行思考。这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现代化养殖的特点是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自动化程度高,将动物的笼舍当作生产车间配备机械化自动化的设施,有效的减少人力输出以降低经济成本。在近代科学诞生以来,笛卡尔提出的“动物机器论”,将动物排除在道德考虑之外。动物福利作为工
学位
食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食品安全问题是人类生命健康与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目前,食品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食品安全状况差,食品农药残留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与食品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引起食品安全的关注,引起了我国政府和消费者的关注。食品安全伦理极其重要,外部依赖法律法规和全体道德体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