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全球变化的特征之一,区域干旱化已成为全球变化区域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干旱的形成既有大尺度的气候背景,同时又受到区域尺度气相互作用的影响,是自然变化和区域人类活动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以山东省滨州市为研究区域,研究该区干旱变化规律特征,分析干旱对于耗水作物冬小麦的影响,分析水资源在社会经济中的利用和循环过程,从而提出滨州市应对干旱的有效策略。主要的结论有: 一、干旱及主要影响因素的变化特征(1951-2014年): (1)滨州市平均降水量为559.8mm,降水量呈现波动下降趋势(-3.7mm/10a);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比最高(69.2%)。 (2)滨州市平均气温为12.6℃,年平均气温以0.27℃/10a的速率升高。 (3)滨州市平均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为1524.8mm,滨州市年蒸发蒸腾的以-28.3mm/10a速率呈现显著的递减趋势。 (4)滨州市平均每年出现干旱月频率为56.0%,波动范围在30%-80%之间,总体呈现上升趋势(0.003/10a),发生重早的频率呈现的上升趋势(0.015/10a)。 二、干旱对滨州市冬小麦长势和需水量的影响: (1)滨州灌区冬小麦生育期内出现干旱月份的频率达70.1%,在冬小麦生长关键期的3月、4月、5月、6月干旱频率分别是:92.2%、60.9%、39.1%、9.4%;根据计算多年(2001-2014年)冬小麦生育期内NDVI值得知,灌溉只能减弱干旱对冬小麦长势的影响,但不能完全消除其影响。 (2)滨州市冬小麦在返青-抽穗期(2月下旬至4月中旬)水分亏缺平均值最高,其平均值为300mm;灌浆-成熟期(4月下旬至6月上旬)次之,水分亏缺平均值为141.4mm;越冬期(12月上旬至次年2月中旬)平均值为55.8mm;冬前生长期水分亏缺平均值为51.8mm;冬小麦水分亏缺比较严重的月份是3月、4月,水分亏缺平均值分别是150.3mm、162mm。 (3)滨州市冬小麦生育期内干旱月发生的频率和总水分亏缺值的变化存在着一致性,说明SPI指数在该区域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三、通过分析滨州市水资源在社会经济系统中的利用和转化情况提出了滨州市应对干旱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