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DM1A调控胃癌EMT促进侵袭转移的机制研究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eibin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中国是胃癌发病大国,多数患者发现胃癌时已为中晚期,常伴有淋巴结或者远处转移,导致治疗效果不佳。因此,探明胃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KDM1A作为体内重要的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已经被发现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表达升高,参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但其在胃癌中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我们前期研究发现KDM1A可以调控胃癌细胞的增殖,但KDM1A在胃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将通过免疫组化检测KDM1A、EMT相关蛋白(E-cadherin、Vimentin)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明确其临床意义;通过体外细胞实验研究KDM1A的表达对胃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最后,通过Western blot、细胞免疫荧光等实验方法探讨KDM1A调控胃癌侵袭转移的机制。本研究以KDM1A通过EMT调控胃癌侵袭转移为研究方向,为揭示胃癌侵袭转移的机制奠定基础,同时为寻找胃癌靶点治疗提供实验研究依据及理论基础。方法:1.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胃癌及其癌旁组织中KDM1A与E-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水平,采用χ~2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的方法结合临床数据,分析蛋白间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2.采用分子克隆及慢病毒转染等方法,构建KDM1A过表达和敲弱的胃癌稳转细胞,通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观察胃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变化。3.采用荧光鬼笔环肽染色检测不同胃癌转染细胞株中F-actin的表达情况,通过细胞免疫荧光、Western blot检测KDM1A与EMT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深入探讨KDM1A调控胃癌侵袭转移的潜在机制。结果:1.KDM1A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69.70%,在癌旁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52.53%,Vimentin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16.16%,在癌旁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5.05%,KDM1A和Viment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癌旁组织相比,明显高表达(P<0.05);E-cadherin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36.36%,在癌旁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7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DM1A、E-cadherin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TNM分期以及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P<0.05),Vimentin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与TNM分期有关(P<0.05);KDM1A和E-cadher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现负相关(rs=-0.278,P<0.05),与Vimentin的表达则呈现正相关(rs=0.230,P<0.05);2.KDM1A过表达后胃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明显增强,反之KDM1A敲弱后可抑制胃癌细胞的侵袭转移。3.胃癌细胞在KDM1A过表达后,呈间质细胞形态,多为长梭形,细胞胞质周边有较多的F-actin染色沉着,能发现明显的细胞伪足,而KDM1A敲弱后,胃癌细胞多呈较平坦、多边形的形态,细胞中较少有F-actin聚集,未见明显的细胞伪足;细胞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过表达KDM1A后,E-cadherin的表达较对照组减少,而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增加。反之,敲弱胃癌细胞KDM1A后,E-cadherin的表达较对照组增加,而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较对照组减少;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过表达KDM1A后,TGF-β1、Notch1、hes1、N-cadherin、Vimentin、Snail表达增加,而E-cadherin表达减少。反之敲弱KDM1A后,TGF-β1、Notch1、hes1、N-cadherin、Vimentin、Snail表达减少,而E-cadherin表达增加。结论:1.KDM1A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其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是否转移相关;2.KDM1A可促进胃癌细胞侵袭转移;3.KDM1A可能通过TGF-β/Notch信号通路调控胃癌细胞的EMT促进胃癌细胞侵袭转移。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一项回顾性研究,评估肥厚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合并二尖瓣病变患者的手术疗效及术后远期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为此类患者的外科术式选择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01月至2018年08月在我院心外科收治的57例HOCM合并二尖瓣病变患者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57例患者均按常规经主动脉切口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
人们生活水平在飞速提升的同时,对化学分析检验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此,在化学分析检验工作开展期间,应该从不同角度出发,强化对各类因素的管控,诸如实验仪器设备、环境等。同时,对检验人员进行有效管理,着力对其分析水平加以提升,保证化学分析检验结果更加精准,切实提高化学分析检验工作质量和效果。
目的 比较keyhole手术与全椎板手术切除髓外硬膜下肿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手术治疗的102例髓外硬膜下肿瘤(≤3cm)患者临床资料[(颈段13例,胸段45例,腰段(L1)44例],50例行keyhole手术,52例行全椎板手术。分析keyhole组及全椎板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置管引流情况、术后并发症、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目的探讨发育期内脏痛觉高敏感SD大鼠肠道菌群的结构特征,为临床儿童、青少年功能性腹痛疾病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清洁级发育期SD大鼠在出生后第42天(PND42)进行结直肠扩张(CRD)下行痛阈测定,根据痛阈测定结果,选择痛阈小于均值减一个标准差((?)-s)的大鼠6只为痛敏组,在痛阈大于均值((?))的大鼠中随机选择6只为非痛敏组。两组大鼠在CRD刺激下进行腹外斜肌放电幅值检测;留取结肠粘膜及其肠
目的:伊马替尼是对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常用的术前辅助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对于患者的生存率的提升有显著的效果。本研究通过进行组织学效应分析,分析组织学效应与预后的关系及影响组织学效应的相关因素,并探讨影响GIST伊马替尼术前靶向治疗后的预后相关因素,以形成对GIST术前靶向治疗的深入了解,从而指导患者术后个体化治疗。方法:选
目的探讨Apelin对D-半乳糖(D-Gal)诱导的心肌细胞衰老、线粒体结构及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1.D-半乳糖干预H9c2细胞建立衰老心肌模型,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β-半乳糖苷酶染色、RT-PCR测P16基因表达水平检测建模是否成功;浓度梯度法探索D-Gal和Apelin最佳工作浓度。2.电穿孔转染技术,构建APJ过表达(h-APJ)H9c2细胞、APJ低表达(Si-APJ)H9
背景食管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在我国,近年来食管癌的发病率已较前有所下降,但其死亡率仍较高,一直位居第四位,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即便通过食管癌根治术或放化疗,5年生存率仅有不到20%。然而,如能在早期就通过筛查发现,并积极治疗,其5年生存率可以上升至90%以上。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食管癌诊治的关键措施。由于受到许多因
目的:围术期营养是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对其加速康复胃癌术后包口饮食的时机、血量和方案并未有统一的临床标准。本研究旨在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胃癌术后精确目标量化饮食管理与术后短期并发症关系的研究。方法:本研究分析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7区胃肠外科近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根据纳内和排需标准,或终内组85例,随机数字发将其分确对照组
目的:比较GI-RADS分类、IOTA Logistic回归模型(LR2)与ADNEX模型在低年资医师中诊断附件肿瘤良恶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34例附件肿瘤患者的资料,由低年资医师分别用GI-RADS分类、LR2模型及ADNEX模型判断肿瘤性质。针对GI-RADS分类,采取3种分界法以判断肿瘤良恶性,分别为GR1、GR2和GR3:GR1将GI-RADS 1~3类判定为良性病变,4
目的(1)观察肥胖状态下LRG1表达水平的变化;(2)观察冷刺激对肥胖小鼠脂肪血管新生和LRG1表达水平的影响;(3)明确在诱导3T3-L1细胞成脂过程中LRG1表达水平的变化;(4)探索LRG1对人脂肪组织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1.第一部分:构建食源性肥胖模型: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于恒温恒湿(30℃)动物饲养箱中,高脂饮食喂养16周。体重增长1.5-2倍则造模成功。2.动物分组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