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碱激发粉煤灰/矿渣抗碳化性能研究

来源 :广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zeng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碱激发材料是一种新型的绿色胶凝材料,因其强度高、凝结快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建设中,然而常规的液态碱激发剂受限于其具有腐蚀性、不易运输储存的问题,极大限制了碱激发胶凝材料的应用发展,而固态碱激发剂却能够避免这些施工方面的难题,因此,研究固态碱激发剂对碱激发材料的应用和推广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但是,耐久性不足又是碱激发胶凝材料的另一大痛点,在各种外界环境的作用下,碱激发材料很容易因为发生碳化反应而导致性能下降,故本文首先对采用固态激发剂的碱激发材料(固态碱激发材料)配合比进行研究,通过正交实验法得到最佳配合比。然后对研究固态碱激发材料在自然暴露和底部浸水暴露条件下的抗碳化性能进行研究,通过XRD、FTIR、SEM、TGA、氮气吸附等检测手段对碳化产物的早期性能、微观结构和内部的化学成分变化进行表征,研究了固态碱激发剂材料在各种暴露环境下的碳化产物,并与传统的液态碱激发材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其碳化反应的规律和反应机理。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正交试验发现水灰比对固态碱激发粉煤灰/矿渣的流动性和凝结时间影响最大,矿渣含量对碱激发材料强度影响最大,正交试验得到:当配合比为矿渣含量为75%(粉煤灰25%)、模数为1.2、碱含量为6%、水灰比为0.45、缓凝剂掺量为2%时,能够兼顾流动度良好和较高的早期抗压强度。2.固态碱激发样品自然碳化条件下Si-O-T键对应的吸收峰向高波数偏移的幅度比浸泡碳化条件下更大,这是自然浸泡后的凝胶发生碳化脱钙反应以后凝胶中的Ca/Si更小导致,说明自然碳化条件下凝胶的脱钙程度更高。3.液态碱激发剂能够更加充分的与原材料反应,所以在反应速率和放热总量方面都比固态碱激发的样品要高,原材料参与反应的程度更高,凝胶的生成量较多,因此养护28d后液态碱激发的样品比固态碱激发的样品的孔隙率更低,因此,未养护的液态碱激发的样品的强度要比固态碱激发的样品要高。4.固态碱激发样品自然碳化后的产物以亚稳态的无定型碳酸盐为主,存在少量的方解石。而浸泡碳化的样品同时出现了三个不同分解温度的峰值,分解温度从高到低分别对应无定型碳酸钙、球霰石和方解石。5.固态碱激发的样品暴露碳化的龄期越长,碳化的程度越高,孔体积越大,抗压强度逐渐下降。三种不同养护条件中,浸泡碳化条件下的孔体积增加最快,其次是自然碳化组,因为水分通过毛细压力进入基体并在表面蒸发,内部形成了自下而上的水流,水分的流动携带基体内部的金属阳离子到达基体表面并与CO2发生反应沉淀,而内部的离子浓度降低引起凝胶的脱钙反应,导致凝胶的体积减小,形成了更多的微孔。6.早期的碱激发碳化反应发生在基体的孔隙液中,产生的方解石等晶体能够填入孔隙,提高抗压强度,但是随着碳化反应继续进行,孔隙液中Ca2+浓度降低,C-S-H凝胶脱钙补偿孔隙溶液中的Ca2+浓度,脱钙后的凝胶体积变小,孔隙增大,导致长期碳化的碱激发材料强度下降。所以碱激发材料的抗压强度随着暴露时间普遍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7.在自然碳化条件下,固态激发样品的碳化程度更高,这是因为由于液态碱激发样品的碱激发反应程度较高,孔结构更加致密,导致其碳化反应的程度较低;浸泡碳化条件下,主要的碳化反应是水在基体中的流动将基体中的阳离子带到表面与CO2反应生成碳酸盐沉淀,加速了碳化,因此不同激发剂形式导致的孔结构差异对浸泡碳化样品的碳化速率的影响不大。
其他文献
进化算法是人工智能算法的分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广泛用于计算机相关的许多方面。基因表达式程序设计(Gene Expression Programming,GEP)作为进化算法的一种,因其编码简单却能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而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青睐,现已在时间序列预测、大数据分析、多目标优化等诸多领域取得了丰厚的成果。但经典的GEP算法也存在一些不足:基因型某种意义上多为随机产生,这使得种群中存在大量
交通标志检测与分类是辅助驾驶和无人驾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减少交通事故和减少人员伤亡至关重要。传统的交通标志识别系统主要针对在良好环境条件下的交通标志图像。然而,在实际场景中,由于不利的因素,所捕捉的图像会变形和模糊。使用深度学习算法检测交通标志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检测速度,可以保证检测的实时性。随着深度学习与卷积神经网络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一些交通标志检测与分类算法陆续被提出,但是,实际的检测效
牙隐裂的诊断问题一直以来是口腔医学界的重点难点问题。其重点在于,医病则诊断先行,没有诊断无从谈其治疗对策。其难点在于,牙齿微裂纹检测问题涉及固体力学、检测学、医学、材料学等多学科的综合交叉,需要融合多学科知识,以“多管齐下”的方式才有可能有所突破。目前常见的临床诊断手段均有一定的局限性,鉴于DIC技术的无损检测,高精度,设备系统相对简单等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的无损检测模拟隐裂牙微裂纹的方法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工业以及家庭用水中排入水体中的含氮污染物在不断增加,水处理工艺末端出水常面临着硝酸盐氮(NO3--N)和总氮(TN)超标问题。与其他硝酸盐氮(NO3--N)处理技术相比,电化学脱氮技术具有无需外加试剂、操作简单、环境友好的特点。但电化学脱氮技术也存在电极使用寿命短、去除效率低和能耗高等问题,难以满足实际工程应用。因此,开发高效脱氮、性能稳定、经济效益高的电极材料用于电化学
水体污染对人类健康和水生生态系统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是当前国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多相芬顿催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废水净化技术,近年来在废水处理中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由于多相芬顿反应需要依赖单一金属位点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来实现对H2O2的活化,导致其仍存在催化剂稳定性差,中性条件下催化活性低及H2O2过度消耗等问题。本文以水中难降解新兴有机污染物的去除为目的,针对当前芬顿反应体系的这些缺
随着Fermi卫星巡天的进展,越来越多的活动星系核被发现。作为活动星系核的一个特殊的子类,耀变体具有与一般天体不一样的物理性质。耀变体的喷流方向几乎直接面对着观测者,因此能被探测到很强的辐射流量。在这种表现为强流量的天体中,天文学家们观测到了很多极端的观测性质。耀变体一直是天文学中的一大研究热点,而对其进行分类是进行进一步研究的必要前提。目前,对于类星体的分类仍存在较多方法。当前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利
由于含氮化肥的使用和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地下水硝态氮污染日益加重。目前,去除地下水中硝态氮的方法主要有物理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等。物理修复技术本质上只是发生了硝酸盐的转移和浓缩,存在成本高、处理后产生的废水仍需后续处理等问题。生物修复技术高效低耗,能将硝态氮转化氮气。但异养反硝化细菌需要有机物作为碳源,会存在有机物二次污染问题。化学修复技术中零价铁修复技术成本相对较低、处理效
铊(Thallium,Tl)是一种毒性极大的稀散重金属元素,铅(Plumbum,Pb)是另一种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有害重金属元素。近年来,水体重金属污染现象日益严重,国内外频繁发生铊、铅污染事件,因此它们的去除技术备受关注。相较化学沉淀法、电化学法、离子交换技术和微生物技术这几种去除铊、铅的技术方法,吸附法是目前最有实际应用潜力的一种方法,因其经济高效、工艺简便且不易产生污染,而吸附法的关键在于
日益严峻的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促使人们探索绿色和可再生能源,以维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可以通过微生物分解有机污染物产生生物电,而被视为没有二次污染的绿色能源转化技术。根据电子受体的差异,MFC的阴极还原可分为好氧或厌氧反应。在好氧阴极中,氧气是末端电子受体,厌氧条件下则为一些特殊化合物。空气阴极MFC可以从周围空气中获得作为电子
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与人类生产的进步,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这两大问题渐渐成为了阻碍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寻找并开发新型的环境友好能源就成为了现阶段热点课题之一。光电催化技术(Photoelectrochemical,PEC)能够有效地对环境污染物进行降解处理,同时在太阳能新能源利用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PEC技术通过外加偏压手段可以有效地使光生电子与空穴更容易分离,可以在利用更少太阳能的条件下实现反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