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精液低温保存技术和精子抗冻性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blinze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鸡人工授精技术的广泛应用,对精液品质及其保存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适当的稀释和低温保存是充分利用优良种公鸡和实现短期异地输精的关键技术。精液冷冻保存对珍稀资源的保存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而精子抗冻性差异可能是影响冷冻保存技术的根本原因。因此,本论文对鸡精液稀释和低温保存方案进行优化,并对鸡精子抗冻性差异开展研究,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研究了稀释和低温保存对鸡精液品质和精子受精能力的影响。将精液分为4组,A组对照;B组用BPSE稀释液按照1:1比例稀释;C组精液离心后去除精浆,加入与精浆等体积的BPSE稀释液重新混匀;D组在C组处理的基础上用BPSE稀释液按照1:1比例再稀释。将每组精液分为两份,一份用于直接输精和精液品质测定,另一份在4℃保存,每8 h检测一次精液品质,将保存24 h后的精液用于人工输精,统计受精率和孵化指标。结果显示,未经低温保存的A、B组精子活力、活率、受精率和孵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C、D两组较A、B两组的精子活力极显著降低(P<0.01);B、C两组受精率、孵化率和A组无显著差异,D组极显著低于A组(P<0.01);随着低温保存时间的延长,A组精子活力和活率均极显著降低(P<0.01),畸形率显著增加(P<0.05),保存24 h后A、B组精子活力均显著低于C、D组(P<0.05),A、B和C组的受精率和入孵蛋的孵化率均显著降低(P<0.01),D组受精率和入孵蛋孵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北京油鸡新鲜精液可以进行1:1稀释,不影响受精率,提高公鸡的配种能力;将新鲜精液离心去除精浆后再稀释,在4℃保存24 h后,精子活力的下降幅度小,可维持正常受精能力,可用于异地输精。2.研究了北京油鸡精子抗冻性的差异,并对主要精液品质、精浆生化指标和候选基因(HSP70、HSP90、TEKT4、TEKT5、CIRBP和PRKCA)在睾丸中的表达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新鲜精液经过DMA细管冷冻法冷冻保存和复融,根据精子复活率(复融后活力/冷冻前活力)分为高、低复活率组,比较冷冻前精子密度、活力、精浆中果糖浓度、MDA浓度和精浆SOD活性。结果显示,精子密度、活力,精浆MDA浓度和精浆SOD活性在高、低精子复活率组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精浆果糖含量在低复活率组显著高于高复活率组(P<0.01)。精子复活率与HSP90的表达存在正相关趋势(P=0.08,r=0.36),与CIRBP的表达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r=-0.45),与HSP70、TEKT4、TEKT5和PRKCA的表达不存在显著相关(P>0.05)。结果表明,北京油鸡个体精子抗冻性存在差异,可能与精浆中果糖含量和睾丸中HSP90和CIRBP的表达有关。综合以上试验结果,精液经过精浆替换后稀释不仅能够提高公鸡的利用效率,还能延长精子的受精持续时间;不同公鸡间精子抗冻能力存在差异,精子抗冻性与精浆中果糖含量和睾丸中HSP90和CIRBP的表达存在相关性,类似研究尚未见其他报道。
其他文献
葡萄(Vitis vinifrea L.)是世界四大水果之一。生产上栽培的多为欧洲葡萄品种,但是欧洲葡萄抗白粉病、灰霉病较差,极易受到外界气候和病虫害危害,挖掘葡萄抗病基因对于葡萄抗病
山葡萄果皮中富含多种花色苷,该物质既能使植物呈现出诱人的色泽,又在各个领域中具有开发应用的潜能,对山葡萄花色苷的生物合成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不同发育期的
本文分析了保险经纪公司存在的必要性及其社会职能。
在线淬火工艺是复杂截面铝合金型材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型材产品性能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在淬火敏感区间,由于复杂型材各部分冷速率不均,使合金组织不均匀,产生弯、翘、扭等
在学校局域网上构建了基于.NET的图书馆管理系统,提出了系统架构技术与设计思想,并从系统总体结构设计方案、数据库设计、系统的安全性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改革发展,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资金需求。本文以福建省三明市沙县为例,总结分析县域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提出加快创
植食性动物胃肠道中存在丰富的与木质纤维素降解有关的酶类,但不同动物之间存在差异。滇金丝猴是我国I类重点保护动物,为典型植食性灵长类动物,由于摄食种类和物种的差异,其
仓库保管的运营成本在整体的物流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其仓库保管的工作效率也是整个物流管理中的核心,自动化立体仓库是现代仓储管理中迅速发展的组成部分,其仓储管理系统(
校园交通是校园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大学校园的不断扩建,与之配套的大学校园交通规划理论与设计方法却有所缺失。为改善浙江师范大学校园交通拥堵情况,保障师生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