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P-7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nayie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两种疾病形式,是一组原因不明的慢性消化道非特异性疾病。炎性细胞因子、蛋白水解酶等介质参与该疾病组织损伤和黏膜愈合过程,而肠道黏膜修复与愈合与IBD特别是UC的并发症、住院率、预后关系密切。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7,MMP-7)作为蛋白水解酶的一种,参与细胞外基质重塑、异常免疫调控、黏膜愈合、肿瘤侵袭等过程,但MMP-7在UC结肠异常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仍不清楚。研究发现,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的配体依赖性激活下调肿瘤环境及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小鼠结肠炎组织MMP-7生成。然而UC发病过程中主要的炎性介质如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 factor-α,TNF-α)是否影响MMP-7的表达以及MMP-7过表达是否影响黏膜愈合相关细胞因子水平,进而影响UC的黏膜修复与愈合过程,仍需进一步探究。目的本实验通过验证UC患者结肠组织中MMP-7的表达水平与定位,初步了解MMP-7与UC炎症程度之间的关系;通过构建模拟肠道上皮屏障的Caco-2单层细胞模型,经炎性细胞因子干预后检测MMP-7 mRNA以及ZO-1、Occludin、MLCK、p-MLC的表达,了解炎性细胞因子与MMP-7水平和黏膜屏障分子之间的关系;通过过表达MMP-7基因,检测该细胞因子是否影响黏膜屏障愈合相关蛋白表达,进而为UC的诊断和预后提供依据。方法1.病人组织标本的收集:收集2018年5月-2019年10月入院或门诊治疗的UC患者组织标本共33例,其中轻度7例,中度14例,重度12例,另收集20例同期收住院的结肠癌癌旁术中切除无癌细胞浸润(均距癌旁超过5 cm)组织标本,并经过专业的病理医生证实,上述患者近1月来未接受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等药物治疗。2.选取对数期生长的Caco-2细胞株,以4×105个/ml细胞接种于12孔Transwell小室内构建肠道上皮屏障模型,检测各10 ng/ml的IL-1β及TNF-α炎性因子混合物干预48 h、药物干预组另加入罗格列酮10 μmol/L干预48 h后TEER相对数值变化水平。3.收集不少于1×107个细胞,按照上述处理方式处理48 h后,荧光定量PCR或者 Western Blot 检测 MMP-7、ZO-1、Occludin、MLCK 和 p-MLC 等 mRNA或者蛋白的表达水平。4.以4×104/孔细胞数接种于24孔板中,按照上述干预条件,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细胞免疫荧光定位表达。5.构建MMP-7过表达稳转细胞系,Western Blot检测MMP-7过表达Caco-2细胞中黏膜愈合相关蛋白SDC-1的表达。6.采用spss 24.0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分析资料采用平均值±标准差描述表示,组间构成比采用χ2检验,各组数据经方差齐性或正态检验后,两组或多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检验标准α=0.0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UC患者结肠组织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UC患者结肠组织上皮细胞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并伴有肠道组织黏膜层及黏膜下层,甚至固有层腺体结构的消失,炎性细胞不同程度的浸润,隐窝结构融合、变形、消失等,光镜下可见黏膜层以及黏膜下层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并与UC病情程度密切相关。2.UC患者结肠组织MMP-7的表达阴性对照组和轻度UC组可见极少量的MMP-7阳性细胞,染色强度较弱;而中重度UC组结肠组织可见大量染色呈棕黄色或者深黄色的阳性区域,主要集中于损伤的肠道溃疡组织边缘上皮细胞中,且部分炎性细胞也发现MMP-7的阳性表达与定位。中重度UC结肠组织MMP-7表达的积分较对照组、轻度UC组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阴性对照组与轻度UC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5)。3.Caco-2细胞单层上皮细胞屏障通透性变化不同组别在不同时间段(12、24、48 h)之间的TEER相对比值分析发现,炎性因子组相对比值依次为(0.613±0.015、0.507±0.021、0.457±0.015),罗格列酮组的相对比值为(0.800±0.026、0.660±0.026、0.600±0.020),阴性对照组 TEER相对比值随时间变化不大,但炎性因子组TEER相对比值降低幅度较大,而罗格列酮组的相对比值变化则介于两者之间。4.荧光定量 PCR 检测 MMP-7、ZO-1、OccludinmRNA 表达;炎性细胞因子组MMP-7 mRNA的相对表达量数值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罗格列酮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炎性因子组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 mRNA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罗格列酮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细胞免疫荧光定位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ZO-1、Occludin激发光均为红光;阴性对照组下ZO-1、Occludin蛋白荧光沿细胞膜分布,并清晰可见,荧光较强,边缘光滑,勾勒出内皮细胞铺路石轮廓,细胞之间连接紧密。炎性细胞组紧密连接蛋白荧光强度较弱,细胞之间连接可有断裂、裂隙等。罗格列酮组可见细胞连接荧光强度、完整性、轮廓、荧光信号均较炎性因子组清晰,但仍低于阴性对照组。6.Western Blot 检测 MLCK、p-MLC 蛋白的表达炎性细胞因子组MLCK、p-MLC蛋白表达较阴性对照组及罗格列酮处理组水平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MMP-7与肠道黏膜愈合相关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阴性对照组SDC-1表达相对值较MMP-7过表达Caco-2细胞组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UC患者结肠组织MMP-7表达增强。2.炎性细胞因子IL-1β及TNF-α促进MMP-7的表达、破坏肠道紧密连接蛋白,激活MLCK/p-MLC信号分子通路。3.MMP-7的黏膜破坏作用与SDC-1降低有关。
其他文献
针对目前全球能源危机,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而光催化技术的核心在于光催化剂的选择,其中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作为一种高效、廉价、高稳定的光催化剂,已在光催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由于g-C_3N_4层间的范德华力较弱,使其易于形成类石墨烯型的纳米薄片。二维氮化碳纳米片(2D g-C_3N_4)广泛应用于电子、传感器、催化剂和储能等领域。与体相g-C_3N_4相
浅相接双星是两子星均充满它们的临界洛希瓣且相接度低于20%的密近双星系统。它们是联系分离双星与过相接双星的桥梁,其研究对于理解密近双星的结构与演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论文研究了两颗浅相接双星CN And和V737Per的轨道周期变化行为,并对V737 Per开展了测光研究,得到了以下一些研究结果:1.基于所有可利用的光极小时刻数据,我们对浅相接双星CN And进行了轨道周期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其
东南沿海地震带的范围在东经107°~120°、北纬18°~26.1°,地域上包括广东、海南、福建、广西、湖南、及江西南部,这是我国华南地震活动相对频繁的地带。广东省在全国范围来说不属于地震多发和强震活跃地区,但就东南沿海地震带的范围而言,又是一个中强地震较为多发的地区,历史上曾经发生过数次7级以上强地震,新中国成立后在省内陆地还发生过1962年新丰江6.1级地震和1969年阳江6.4级地震,造成了
目的:回顾性分析单纯中药治疗和中药联合雷火灸治疗的两组气血两虚型乳腺癌患者的病例经治疗后NLR和PLR水平及生存质量的变化,探讨雷火灸在治疗气血两虚型乳腺癌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L-1(白细胞介素-1)、CRP(C-反应蛋白)、PCT(降钙素原)水平的变化,及术后应用ω-3多不饱脂肪酸对其水平的影响,从而探究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
研究背景肝硬化是许多肝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在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仍然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主要病理学特点是肝细胞在弥漫性肝纤维化的基础上,结
论文的研究内容是有限交换群中零和自由序列的子序列和问题.它属于组合数学与数论的交叉研究,可以归结为组合数论这一国际上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近年来,子序列和问题的研究吸引了许多国内外学者,包括R.B.Eggleton,P.Erdos,J.E.Olson,I.Leader,A.Pixton,高维东,袁平之等,其研究成果已经相当丰富.本文我们重点关注一类特殊的序列——集合.令G是一个交换群,S(?)G是G
本实践报告的源语文本选自《ARRL无线电通信手册》的第七章。该技术手册是一本无线通信和电子技术的权威工具书,由美国无线电中继联盟组织编写。手册辑录了大量无线电应用理
贺兰山岩画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风化问题日益突出,岩画受损严重,亟待保护。本研究在对贺兰山岩画载体砂岩进行基础物理、力学试验的同时进行了声发射的试验研究,以便更好地描述岩石的损伤过程。首先进行了岩样的孔隙率与块体密度相关性的检验,在此基础上对岩样进行了超声波测速和剔除、分类,保证后续试验的可靠性。而后进行了劈裂试验、直剪试验、单轴及三轴试验。实验得出,单轴与三轴试验均有较为明显的压密阶段、弹性阶段
目的描述孕期双酚A(bisphenol A,BPA)暴露、妊娠相关焦虑以及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异常的分布特征,探究孕期BPA暴露、妊娠相关焦虑以及两者联合暴露与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异常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