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视力残疾主要致残因素在比例和数量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视力残疾的流行病学特点,是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的依据之一,也是有效防治视力残疾的重要前提。近年来,人们对低视力及助视器的认识逐步提高,国家救助力度逐年加大,为视力残疾人提供更加规范、优质、高效、个性化的康复服务是残联面临的重要课题。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地区2012年市区及郊县进行视残鉴定患者的基本情况、等级分布以及主要致残原因进行调查,了解分析视力残疾发病特点及其主要致病原因,同时了解常用助视器在视力残疾患者中的使用情况以及对其康复效果的差异,为北京视力残疾的有效防治及康复提供依据。方法本课题分为两部分:(1)北京市视力残疾患者现状的调研。调查2012年北京市视力残疾患者,详细记录患者个人情况及视残病因,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视残分级标准进行分级,不同致残原因、不同年龄、性别、地区等。(2)视力残疾患者助视器康复效果评估。对应用助视器的患者,比较应用不同常用助视器后脱残率及阅读成功率的差异。应用助视器前后远视力康复效果采用秩和检验,脱残率及阅读成功率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结果1、本文根据北京市残疾证办理系统,2012年统计16个区县登记在册的视力残疾持证者的基本情况。(1)全市共有持证视力残疾人44159人,其中男性占52.85%,女性占47.15%(2)年龄构成以41岁以上中老年为主占残疾总人数的88.84%(3)致残原因前三位分别为视网膜、色素膜病变,先天异常或发育障碍和白内障分别占残疾总人数的16.33%、16%和10%。(4)全市视力残疾一级占23.87%,二级占15.61%、三级占13.42%、四级占47.10%(5)全市享受贫困补贴的视力残疾人占总数的8.66%,其中远郊区县比例最高为12.80%2、常用助视器康复效果评价(1)盲目组和低视力组应用单筒望远镜及中远距离眼镜式助视器后中远视力均有提高。(2)盲目组和低视力组应用单筒望远镜及中远距离眼镜式助视器后脱残率无差异(P=0.6474,P=0.3681)。(3)两组应用电子助视器阅读成功率均高于近用眼镜式助视器(χ2=9.45,P=0.0021)、(χ2=30.24P<0.0001)结论1、北京市视力残疾的流行病学特点。(1)男性多于女性。(2)年龄构成41岁以上中老年为主,占视力残疾总人数的88%。(3)致残原因前三位分别为视网膜、色素膜病变,先天异常或发育障碍和白内障分别占残疾总人数的16.33%、16%和10%。(4)全市视力残疾一级占23.87%,二级占15.61%、三级占13.42%、四级占47.10%。(5)全市享受贫困补贴的视力残疾人占总数的8.66%,其中远郊区县比例最高为12.80%。2、助视器可有效帮助视力残疾人利用残存视力、提高视觉能力。(1)视力残疾患者应用单筒望远镜及中远距离眼镜式助视器可提高中远视力。(2)盲目组和低视力组应用单筒手持式望远镜及眼镜式远用望远镜后脱残率无差异。(3)电子助视器提高阅读成功率优于近用眼镜式光学助视器。3、本文对北京市视力残疾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描述和统计,比较常用的助视器进行康复效果,分析目前视力残疾现状及助视器服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1)工作完善辅具政策,加大辅具补助力度(2)进一步加强机构建设,构建辅具服务网络(3)加快人才的培养,推进评估适配服,(4)加强对外辅具机构的学习与交流(5)将辅具工作融入残疾人工作的大局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