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分模型地震波传播与弹性参数反演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yuanbo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组分模型开展孔隙介质地震波传播研究,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单元体组合原理的固体型弹性孔隙流体介质理论研究”(No.40874052)开展工作。组分模型是由牛滨华教授独创的一种针对孔隙介质地震波传播的等效模型,主要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内容,分别用于研究孔隙介质地震波传播和组分弹性参数反演。基于组分模型分析介质中孔隙与地震波传播的相互关系,即地震速度对孔隙和孔隙流体的表示以及孔隙和孔隙流体对地震波传播和衰减的影响。组分模型利用孔隙度将孔隙介质整体弹性和各个组分,即骨架矿物和孔隙流体的弹性性质联系起来,通过引入临界孔隙度概念体现孔隙介质的微观结构特征,从而将整体弹性和组分弹性之间建立起简洁而有机的联系。这种联系包括在宏观层面上利用各个组分的弹性特征来正演孔隙介质整体的弹性特征并用以研究地震波传播。大尺度条件下用骨架矿物和孔隙流体的弹性或者黏弹性特征去表征孔隙介质整体的弹性或黏弹性特征,并用以研究孔隙介质地震波传播。通过组分模型可以定量分析各个组分的弹性特征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在研究地震波传播方面组分模型与传统的各向异性模型和黏弹性模型相结合,为描述复杂介质地震波传播提供一个新的途径和方法。组分模型中,孔隙及孔隙流体与地震波传播的关系不但在宏观上被用于研究地震波传播,也可以在微观上用于研究小尺度条件下介质组分的弹性特征。当介质的尺度比较小从而可以介质的黏弹性和各向异性而只需考虑其弹性的条件下,如岩石样品物性测量,测井等,可以利用孔隙介质整体的弹性特征去反演其组分的弹性特征。利用介质的4个整体弹性参数包括孔隙度,密度,纵波和横波速度去反演12个组分弹性参数,包括5个骨架矿物弹性参数,4个临界体弹性参数和3个孔隙流体弹性参数。这12个组分参数中7个相互独立。文中通过分组,计算,统计的方法针对饱水岩石样品进行组分弹性参数反演,丰富和发展了的组分弹性参数反演方法。针对饱水灰岩样品对分组,加权等方法对组分弹性参数反演方法的影响进行了讨论。最后实现了 CX井的组分弹性参数反演,得到了井区流体弹性参数的分布情况
其他文献
研究区位于南羌塘西部,夹持在龙木错—双湖结合带与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之间,是研究特提斯演化关键地区。该区也是多不扎多金属矿集区,被列入国家整装勘查区。研究区的时空结构和演化对于中国大地构造分区、多金属找矿以及特提斯研究等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前人对该区研究主要侧重增生杂岩剥露机制、晚古生代古生物、沉积古地理及岩浆岩演化等方面,研究区晚古生代增生杂岩以及未卷入深俯冲的晚古生代浅变质地层构造变形序列、演化
亚欧板块与印度板块之间的碰撞是中生代末期以来最重要的构造事件之一。始新世是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拼合的最后阶段,也是东特提斯的消亡时期,因此形成了最年轻的海相沉积,其地质时代即为残留海盆的消亡时间。西藏南部发育着连续的海相古近纪地层,亚东地区是特提斯演化晚期残留海的居留地。对藏南地区最高海相层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东特提斯的晚期演化特征及封闭时限,也能为印度-亚欧板块碰撞时间的厘定提供直接证据。本论文
经棚古湖位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半湿润与干旱半干旱气候分界线附近,燕山山脉、大兴安岭以及浑善达克沙地三大地貌区的结合部,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瞩目。本文在野外对其典型沉积剖面进行实测的基础上,运用光释光(OSL)法建立其年代格架,探讨古湖的形成和演化。并利用环境代用指标的分析,对其晚第四纪的沉积环境及古气候进行了恢复。主要取得以下认识:1、通过野外详细的地貌学、沉积学研究,为古湖的存在找到更多的证据,并
塔里木盆地经历了多其构造变革和多类型盆地的叠加,具有复杂的地质结构。目前,对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地层的油气勘探工作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有利储集体的发育分布,演化及主控因素认识比较模糊,主要是对碳酸盐岩地层中裂缝、孔洞的发育分布及制约因素的研究不够深入,制约着油气分布规律的认识。在大量的岩心,常规测井以及FMI测井等资料分析的基础之上,应用地震沉积学,沉积学等理论对塔中地区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碳酸盐岩地层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低孔低渗透储层特征和控制因素不清的问题,以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现代沉积学和储层地质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对露头、岩心、测井和化验分析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在研究区开展了高精度层序地层、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研究。建立了研究区下延长组的五级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并分析了重点层序格架下沉积体系的时空演化规律、微观储层和控制因素。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研究区有利区带的预测。主要认识以及成果
大黑山地区处于秦祁昆晚加里东造山系祁连造山带北祁连造山亚带与中祁连元古宙古陆块体接合部位的南侧,该地区总体研究程度较低,大黑山矽卡岩型钨矿床为该区新发现的小型钨矿床。本论文选择大黑山地区为研究对象,对本区成岩成矿作用进行全面的研究,详细解剖了大黑山钨矿的地质特征,对宝库河花岗质复式岩体的地球化学、年代学及大黑山钨矿床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开展了与其它矽卡岩型钨矿床流体包裹体的对比研究,总结
斑岩型Cu多金属矿床,是矿床的重要类型,它为世界提供了大部分的金属来源。拉萨地块冈底斯斑岩Cu矿带作为孕育大陆碰撞成矿理论的地点被广泛重视。中新世斑岩系统作为大型、超大型斑岩矿床的赋存体,具有显著的埃达克岩性质。然而现有研究多局限于拉萨地体东部,87E°以西却少见报道。本文选择位于拉萨地块西部的亚热南岩体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和Hf-O同位素、全岩元素和Sr-Nd-Pb同
位于新疆西天山北缘的博罗科努成矿带发育一套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矽卡岩-斑岩-热液脉型Fe-Cu-Mo多金属成矿系统。矽卡岩型矿床包括哈勒尕提-木祖克铁铜铅锌矿床和可克萨拉-艾木斯呆依铁铜矿床,斑岩型矿床包括莱历斯高尔-3571铜钼矿床,热液脉型矿床包括七兴银铅锌多金属矿床。典型岩体研究显示,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的是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岩石地球化学总体具高硅、准铝-弱过铝质、富碱且富
先进刀具材料的进步决定着高端制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陶瓷刀具作为高速切削最重要的刀具材料之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陶瓷刀具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因韧性较差导致刀口崩裂的情况,严重制约高端数控机床的工作效率。因此,开展陶瓷刀具材料的增韧研究,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基于此,本论文选取目前应用广泛的Al2O3-TiC陶瓷刀具为对象,旨在利用金属延性相增韧和ZrO2相变增韧的协同作
巴丹吉林沙漠是中国第三大沙漠,是我国乃至世界最高沙山所在地,也是世界上唯一高大沙山群分布密集的沙漠。迄今为止对该地区所记录的环境和其他地质信息的提取和解释仍是一项非常艰难的工作,如果能够利用新方法、新技术重建并获取巴丹吉林沙漠环境的演变,将对我国第四纪地质、地貌学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起到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选择巴润宝日陶勒盖作为研究对象。巴润宝日陶勒盖剖面位于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巴润宝日陶勒盖鸣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