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活化木质纤维无胶胶合纤维板制备及其胶合机制研究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绿色化工理念发展,人造板生产企业已将研究重点转向生产具有低成本的高性能绿色环保板材,因而木质纤维无胶胶合技术备受纤维板行业关注。目前,无胶纤维板干态强度较好,但由于木质纤维活化程度不高导致其湿态强度不佳,使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因此,如何对木质纤维进行预处理,提高木质纤维表面反应活性成为无胶胶合技术研究关键。本文以杂木纤维作为原料,使用氢氧化钠-尿素-聚乙二醇(Na OH-Urea-PEG)混合水溶液对木质纤维进行低温冷冻活化,通过制备无胶胶合纤维板以及对板材力学性能进行测定,确定冷冻活化体系,优化热压工艺,筛选耐水增强剂种类与用量。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差示扫描量热、热重、接触角测量等现代分析测试手段,表征低温冷冻活化过程以及高温热压过程中木质纤维结构等变化,初步探究木质纤维自胶合作用形成板材机制。主要内容如下:(1)针对木质纤维活化程度不高问题,采用杂木纤维作为原料,使用Na OH-Urea-PEG混合水溶液对其进行冷冻活化处理,根据无胶胶合纤维板板材性能,优选木质纤维冷冻活化工艺参数:Na OH与Urea质量比为7:12,Na OH与PEG质量比为1:0.6,Na OH和Urea总质量与木质纤维质量比为1:12,冷冻温度为-15℃,冷冻时间为45min。使用此工艺冷冻活化处理后的木质纤维压制无胶胶合纤维板,其板材吸水厚度膨胀率、内结合强度分别为19.2%、2.05 MPa,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分别为72.0 MPa、5961 MPa。(2)采用经冷冻活化处理的木质纤维作为原料,通过正交实验以及方差、极差分析,确定板材目标密度对无胶胶合纤维板性能影响最大,纤维含水率、热压温度次之,热压时间最小。为平衡生产能耗与板材性能,优化热压工艺参数。优化后热压工艺参数:纤维含水率为13%,热压温度为190℃,热压时间为8.5min,设定板材目标密度为1.0g/cm~3。使用此热压工艺制备无胶胶合纤维板,依据GB/T 17657-2013《人造板及饰面人造板理化性能试验方法》以及GB/T 11718-2009《中密度纤维板》,测定其吸水厚度膨胀率为21.2%,低于国家标准39%,内结合强度、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分别为1.70 MPa、70.2 MPa、5724 MPa,分别高于国家标准183%、170%、120%。(3)以Na OH-Urea-PEG冷冻活化处理的木质纤维作为原料制备无胶胶合纤维板,通过不同阶段木质纤维分析测试结果,结合现有无胶胶合机理,初步探究木质纤维经过冷冻活化处理后自胶合形成无胶胶合纤维板的胶合机制。Na OH-Urea-PEG混合水溶液在冷冻活化过程中能够部分去除木质纤维中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破坏木质纤维中纤维素间氢键,扩张纤维素晶格并产生新结晶,降低木质纤维热稳定性,能提高木质纤维表面活性并且增加木质纤维表面活性羟基数量。在高温高压的热压过程中木质纤维活性羟基之间相互缔合形成氢键,增强纤维素分子间作用力,组分内部分纤维素发生降解,固有结晶区被破坏的同时原有晶型发生改变,非结晶区的半纤维素发生降解,并与木质素降解产物反应,形成具有“胶黏剂”作用的小分子物质,促使木质纤维之间更加紧密的结合成纤维板。(4)为提高板材湿态性能,选用硅溶胶、山梨糖醇分别作为无胶胶合纤维板耐水增强剂,经对比后发现山梨糖醇改善无胶纤维板湿态性能效果优于硅溶胶和硅溶胶-山梨糖醇复合体系。当山梨糖醇添加量为木质纤维总投入量2.0%时,对板材湿态性能增强效果最为明显,此时板材内结合强度、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吸水厚度膨胀率分别为2.81 MPa、77.0 MPa、5927 MPa、16.1%,相较于未使用耐水增强剂板材的内结合强度、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吸水厚度膨胀率分别改善65%、43%、21%、19%。通过对添加耐水增强剂前后木质纤维进行FT-IR、XPS等微观分析发现,硅溶胶和山梨糖醇能改变木质纤维结构,同时在木质纤维表面引入大量活性羟基提高木质纤维表面反应活性,木质纤维表面活性羟基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增强木质纤维之间结合效果。
其他文献
柑橘分级是柑橘采后商品化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可以极大提高柑橘的附加价值。昂贵的大型分级流水线不适用于中小型果园的田间地头现场分级需求。为解决此问题,本文以宽皮蜜橘为例,通过分析其特性和分级工艺,提出了自动化分级方法,开发出小型化的柑橘自动分级设备,实现了柑橘的自动化分级。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搭建平台试验的方式对柑橘的特性进行研究,分析了其外观特征、运动特征以及力学特征,为分级方法的研究
学位
材料高温力学性能在材料的应用和研发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在金属切削加工过程中,刀具与材料之间的内外摩擦产生的大量热能使得切削区域温度上升形成切削加工的高温环境。切削高温不仅影响工件的可加工性,还对刀具的切削性能造成很大影响。本文主要对不同切削温度下刀具与工件高温硬度的演变行为及其对刀具切削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行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有限元仿真,为难加工材料的切削加工工艺参数及刀具材料的合理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学位
可压缩炭材料是一种具有抗压缩形变能力的多孔炭材料,具备传统炭材料比表面积高、密度低、耐酸碱性好和吸附容量高等优点,同时兼具可压缩的能力,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可压缩炭材料制备主要基于合成高分子,存在原料成本高、制备工艺复杂等问题。本文以轻木(Balsa wood)为原料,通过酸性Na Cl O2脱木质素处理、Na OH润胀、冷冻干燥和高温炭化制备了木质海绵炭(Wood carbon sponge
学位
Al-Si-Cu系铸造铝合金是典型的轻质耐蚀易成形金属结构材料之一,在汽车等领域应用广泛,提高其强度、塑性及耐蚀性是这类合金的一个永恒的研究课题。(微)合金化和强韧化热处理是提升其组织性能的有效手段。本文围绕这一课题所开展的工作及取得的结果如下:(1)研究了稀土RE(La、Ce、Y)对Al-6.5Si-5.5Cu-0.2Zr-0.01Sr-0.06Ti-0.2RE合金铸态组织性能的调控。结果表明:
学位
五倍子是一种常见的林产品,在我国分布范围广,产量丰富,价格低廉。五倍子中含有大量的酚酸化合物,其中单宁酸含量较多,单宁酸含有丰富的酚羟基结构,酚羟基可以与金属进行螯合,使其应用价值大大提高。通过浸提法对五倍子中的单宁酸进行提取,使用福林酚(Folin-Ciocalteu)法测量单宁酸中酚羟基的含量,通过核磁共振氢谱(NMR)和紫外光谱(UV-vis)对提取的单宁酸进行成分的分析,并使用红外光谱(F
学位
金属-有机骨架(MOFs)作为一类新型的无机-有机杂化多孔材料,在各个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但其粉末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纤维素纤维(CF)是一种绿色可再生的生物质材料,具有可生物降解、可回收、易加工等优点,可作为MOFs的优良柔性基质。然而,在CF上高效沉积MOFs仍然是开发这种新材料(MOF@CF)的一大挑战。本论文首先提出以聚苯胺(PANI)和间氨基苯甲酸(m-ABA)的共聚产物(
学位
有机固-液相变材料在相变过程的泄露限制其应用。微胶囊定形法和多孔材料定形法可改善其泄露问题,但复合相变材料失去了透明度可逆性。本论文用10-十一碳烯酰氯对微晶纤维素改性,合成纤维素10-十一碳烯酸酯(CUE),随后与三种不同链长的丙烯酸烷基酯(AAs),包括丙烯酸十六烷基酯(AA16)、丙烯酸十八烷基酯(AA18)和丙烯酸二十二烷基酯(AA22)通过自由基共聚形成具有交联网络结构的CUE-AAs膜
学位
柞木是目前国内市场中既能满足广大消费者需求又具有独特经济价值的高档木材,在国内木材加工领域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然而,柞木密度及干缩系数较大,导致其极易出现干燥开裂等问题,严重制约柞木的高效、高附加值利用。干燥过程中应变的精准检测及应变规律的解析,对控制木材干燥开裂的产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虽然,传统切片法可提供干燥过程中应变变化信息,但无法获得木材的实时应变场信息;更重要的是,切片法可能破坏木材整体
学位
微生物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成员,人们开发利用其有益性的同时,也逐渐意识到它带来的危害性。涂覆抗菌涂料是阻碍病原微生物传播最有效的办法,因此人们对抗菌涂料的需求日益增强。抗菌涂料简单来说就是基体涂料与抗菌剂的结合,目前涂料基体选择上大多是溶剂型涂料,但是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释放不符合我国“碳达峰与碳中和”政策,不利于绿色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人员将目光转移至水性涂料,然而这又带来力学性能差、硬
学位
基于生物质原料,通过化学改性的方式将其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生物基功能材料是现今研究的热点,符合国家双碳战略的需求,对缓解化石资源的过渡依赖,发展循环经济和构建可持续发展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导电水凝胶由于其可调节的力学性能、高电导性和生物相容性受到柔性可穿戴电子设备领域的广泛关注。然而,传统的导电水凝胶存在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难以平衡的困境,严重限制了导电水凝胶在柔性电子设备领域的实际应用。作为生物质原料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