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品种柑橘果实黄酮类化合物组分鉴定与抗氧化活性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710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柑橘是世界第一大水果,也是我国规模化栽培的第二大水果。我国幅员辽阔,有适宜柑橘栽培的多种气候,柑橘在悠久的栽培历史中演变出丰富的品种资源。黄酮类化合物是柑橘植物中广泛存在的天然产物。本研究选取23个柑橘品种果实为材料,利用高分辨质谱等技术开展主要黄酮类化合物及相关活性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不同品种柑橘的单果重、果肉比例和TSS等指标差异显著,柚类单果重普遍较高,最高的‘沙田柚’单果重为2315.10 g,枸橼类的‘佛手’次之,为333.86 g;果肉比例在56.23%~84.00%之间,‘光皮金橘’最低,为56.23%,‘新会甜橘’最高,为84.00%;不同品种柑橘TSS在8.23°Brix~19.89°Brix之间,其中TSS值最高的品种为‘光皮金橘’(19.89°Brix),最低的为‘新会甜橘’(8.23°Brix)。
  2、不同品种柑橘果实的不同部位所含总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存在显著差异。23个品种柑橘果实中,油胞层总酚含量相对高于白皮层、囊衣和汁胞:油胞层总酚含量在4.38 mg GAE/g DW~21.10 mg GAE/g DW之间,其中总酚含量最高品种为‘桃叶橙’,总酚含量最低品种为‘爱媛38’。白皮层总酚含量在1.75 mgGAE/g DW~17.37 mg GAE/g DW之间,总酚含量最高的品种为‘代代’,最低品种为‘佛手’;囊衣总酚含量在4.86 mg GAE/g DW~11.37 mg GAE/g DW之间;汁胞中的总酚含量在2.73 mg GAE/g DW~7.92 mg GAE/g DW之间。不同品种柑橘抗氧化活性差异显著,油胞层、白皮层、囊衣、汁胞四个部位抗氧化能力最强的品种分别是‘本地早’、‘马水橘’、‘代代’和‘马家柚’,APC指数分别为96.25、93.70、73.18和84.61;果实4个部位抗氧化能力最弱的品种分别是‘爱媛38’、‘佛手’、‘新会甜橘’和‘沙糖橘’,APC指数分别为18.54、13.27、20.46和23.99。总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在油胞层、白皮层、囊衣部位中二者显著正相关。
  3、采用高分辨质谱鉴别技术对23个品种柑橘果实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分析,共鉴定出53种黄酮类化合物,包括5种黄酮-碳-糖苷,4种黄酮-氧-糖苷,12种黄烷酮-氧-糖苷,32种多甲氧基黄酮(PMFs)。对比已有文献,有2种黄酮类化合物是首次在柑橘中被鉴定出,分别是根皮素-3,5-二-碳-葡萄糖苷和槲皮-3-氧-鼠李糖基己糖苷。
  4、对23个品种柑橘果实各部位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有37种物质在油胞层中的含量均高于其他三个部位,其中多甲氧基黄酮类仅在油胞层被检测到。油胞层中的黄烷酮类化合物主要有圣草次苷、新圣草次苷、柚皮芸香苷、橙皮苷和香蜂草苷;油胞层中的多甲氧基黄酮主要为川陈皮素、橘皮素、5HPMF和甜橙黄酮。
  5、以新圣草次苷、柚皮苷、柚皮芸香苷、橙皮苷、新橙皮苷、橙皮苷-7-氧-糖苷、异甜橙黄酮、甜橙黄酮、橘皮素、5-去甲川陈皮素、单羟基四甲氧基黄酮、单羟基三甲氧基黄酮、麦黄酮、五甲氧基异黄酮、四甲基-氧-异黄芩素、六-氧-甲基棉皮素、四甲基-氧-野黄芩素、5,4-二羟基-3,7,8,3-四甲氧基黄酮等25种组分为特征性物质,可以较好地将所收集到的柑橘品种聚类为橙类、柚类、橘类及杂柑类。
其他文献
在本文中,通过对“中国春”小麦灌浆期热胁迫转录组分析获得的热胁迫响应基因咖啡酸-O-甲基转移酶(caffeic acid O-methyltransferase,TaOMT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以及转化水稻与功能研究,确定了该基因在热胁迫中起负调控的作用。通过对107个小麦品种耐热性鉴定选出了9个耐热性不同的小麦品种,通过RT-PCR技术对TaOMT1在热胁迫中起负调控的作用进行了验证。随后构建了C
学位
近年来,由低温引起的小麦倒春寒现象频发,这对小麦生产造成严重的威胁,倒春寒已成为小麦产量损失的主要灾害之一。本研究从表型、生理和分子层面揭示了外源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对小麦春季低温胁迫的缓解机制,并利用Label-free技术对倒春寒响应关键蛋白进行挖掘,主要结果如下:  外源ABA预处理显著提高了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郑麦9023在药隔期(A
学位
水分是限制小麦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合理的灌溉不仅造成水资源浪费,还会影响小麦的外部表型、内部生理、产量与品质。因此,在水资源短缺条件下,研究不同灌水次数对小麦叶片及植株含水量的影响,构建小麦叶片及植株含水量的高光谱监测模型,对实现麦田精准灌溉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以河南省7个主推小麦品种为材料,设置全生育期不灌水(w0)和拔节期灌1水(w1)、拔节期+灌浆期灌2水(w2)三个灌水次数处理,
学位
为探究氮肥施用对冬小麦根系、产量、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和分配等指标的影响,进而为选择合理的氮肥施用量和施肥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新乡封丘典型小麦种植区进行长期定位控失尿素试验,并结合搜索相关文献,通过分析施氮量对小麦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在宏观尺度上得出合理施氮范围,为选择合理施氮量提供参考依据。田间试验设置160和240kg/hm2(以下分别记作N160和N240)2个施氮处理,以不施氮为对照处
学位
生长素响应因子(auxin response factor,ARF)是一种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基因的表达调控起着关键作用的转录因子。无论是在双子叶模式植物拟南芥中还是单子叶模式植物水稻中,关于生长素响应因子的研究已经有很多报道,但关于其参与磷素调控水稻生长发育及磷素吸收转运的机制还有待于深入研究。本研究以水稻转录因子OsARF18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获得了两个纯合的T-DNA插入突变体株系,构建了
学位
为明确外源14-羟基芸苔素甾醇(14-hydroxylated brassinosteroid,14-HBR)对冬小麦穗花发育成粒的调控机制,于2018-2020年设置两种水分条件并以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V1)和大穗型品种周麦16(V2)为材料开展专题研究。在小麦拔节前15天开始控水,分别设置拔节期灌水(充足水分)和不灌水(低至中度干旱)两个处理,每个水分处理均于拔节后20天喷施14-HB
学位
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在生产中存在严重的连作障碍问题。本文以地黄根区土壤为研究对象,以地黄品种“温85-5”为试验材料,对地黄生长过程中干物质及活性成分积累分配规律进行分析;同时研究不同生长时期地黄根区土壤水提液、地黄植株水提液的化感自毒效应;并采用孔径为0.2μm的微滤膜、0.004μm的超滤膜(5000 D)和0.001μm
学位
环境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的重要因素。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时刻受到来自外界的各种刺激。信号转导是植物细胞应答环境刺激最为重要的环节,而蛋白磷酸化是信号转导的关键步骤。因此鉴定甜菜的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家族、构建与响应非生物胁迫相关的蛋白激酶与磷酸酶的互作网络对了解甜菜响应胁迫的机制和培育更耐胁迫的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对甜菜蛋白激酶与磷酸酶进行了鉴定,在甜菜中鉴定出752个蛋白激酶和143
学位
用CSPh(高水平配对系)以及CSph1b、CSph2a、CSph2b和对照CS为母本,分别与不同的山新星草、中间偃麦草、黑麦、小黑麦和T. timopheevii进行杂交,F1用CS进行回交,统计各组合杂交及回交结关情况,观察了杂交F1和BC1植株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配对情况,对Ph基因从Ae. speltoides转移到中国青小麦后,在可交配性、诱导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作用、回交结实与染色体配对
学位
低温胁迫严重影响了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等喜温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极大地限制了蔬菜的周年生产和供应。克服以番茄为代表的大宗蔬菜在冬春季节设施栽培中的低温胁迫障碍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剖析蔬菜作物对低温的应答机制,挖掘低温响应的关键因子,进而通过基因编辑、植物生长调节剂、环境调控等手段,诱导蔬菜作物的低温抗性,对提高蔬菜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保障周年生产和供应具有十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