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14--羟基芸苔素甾醇对冬小麦穗花发育与结实的影响

来源 :河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futa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明确外源14-羟基芸苔素甾醇(14-hydroxylated brassinosteroid,14-HBR)对冬小麦穗花发育成粒的调控机制,于2018-2020年设置两种水分条件并以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V1)和大穗型品种周麦16(V2)为材料开展专题研究。在小麦拔节前15天开始控水,分别设置拔节期灌水(充足水分)和不灌水(低至中度干旱)两个处理,每个水分处理均于拔节后20天喷施14-HBR(0.05umol L-1)和清水对照。系统研究了灌水与干旱条件下外源喷施14-HBR对冬小麦穗花发育阶段可育小花发育、干物质积累、可溶性糖含量、氮含量及氮素积累动态,以及光合碳代谢酶、氮代谢酶、抗氧化酶、渗透调节物质、穗内源激素以及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
  (1)外源14-HBR促进了小麦可育小花发育及结实,提高穗粒数及产量。外源喷施14-HBR减少可育小花的退化和败育数量,显著提高了可育小花结实率和小穗结实率以及结实数。灌水条件下,两品种可育小花数平均提高3.17(V1)和4.54(V2)个,结实数提高3.45和4.42粒,小花结实的增加主要集中在中部强势穗位及其附近弱势穗位;干旱条件下,两品种可育小花数分别提高5.04(V1)和6.83(V2)个,结实数增加3.83和4.71粒,小花结实的增加主要体现在中部强势穗位结实,弱势穗位的影响较小。外源14-HBR对穗数及千粒重影响不大,显著增加穗粒数,进而提高产量,灌水条件下两品种产量平均提高9.31%(V1)和12.03%(V2),而干旱条件提高幅度为18.33%和24.02%,产量的增加主要通过增加穗粒数来实现。比较而言,外源14-HBR对大穗型品种V2的调控效果更明显。
  (2)外源14-HBR对灌水和干旱条件下小麦碳氮同化物的积累和分配均有所改善,但两种水分条件的调控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外源14-HBR提高了旗叶Rubisco、SPS和SS代谢酶活性,以及氮代谢GS和NR酶活性,增强了碳氮物质积累与营养供应,穗部C/N比增加,穗/茎糖总量比增加,穗部碳代谢增强。碳氮物质在器官间分配因水分条件而异,在灌水条件下,外源14-HBR提高了穗/非穗器官比例,干旱条件的氮素分配与灌水处理一致,但干物质分配则相反;外源14-HBR提高了灌水处理的各器官可溶性糖含量及C/N比,而干旱处理的穗可溶性糖含量及C/N比增高,但叶、茎却降低,这主要是干旱导致小麦植株糖代谢异常和积累,而外源14-HBR促进了糖的代谢和转运。
  (3)相较于干旱处理,外源14-HBR提高了小麦叶片的SOD、CAT酶活性;同时外源14-HBR增加了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的酶活性,促进脯氨酸的合成;外源14-HBR还减少了丙二醛的积累,V1、V2丙二醛含量平均降低7.01%和9.44%;外源14-HBR还增加了小麦各器官的含水量,V1、V2两品种的叶、茎、穗的含水量分别提高3.81%、5.32%、2.90%和3.89%、4.94%、2.51%。外源14-HBR增强了干旱胁迫下活性氧的清除能力,同时促进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的积累,增加植物含水量以及降低丙二醛的含量,进而增强干旱胁迫下小麦的抗旱性。而灌水条件下喷施外源14-HBR对以上抗氧化代谢及渗透调节生理指标无显著影响。
  (4)干旱造成植株激素代谢的紊乱,V1和V2两品种的穗内源ABA含量升高,而CTK、GA和IAA含量降低,激素间比值CTK/ABA、GA/ABA和IAA/ABA也表现下降。灌水则改善激素代谢过程,外源14-HBR增加了穗内源CTK、GA和IAA含量,提高CTK/ABA、GA3/ABA和IAA/ABA比值。相关分析表明,开花期可育小花数与CTK、G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AB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IAA含量呈不显著正相关,且可育小花数与CTK/ABA、GA3/ABA、IAA/ABA呈极显著正相关。保持较高的CTK和GA含量,以及适宜IAA含量和较低ABA含量,进而提高CTK/ABA、GA3/ABA和IAA/ABA比值,更有利于促进穗花平衡健康发育。
  综上,外源14-HBR提高小麦旗叶Rubisco酶活性,增加CO2同化能力,增强碳代谢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向穗器官的转运能力,并同时提高了植株氮代谢酶活性以及氮素供应能力;此外,外源14-HBR还提高IAA、CTK和GA含量,降低ABA含量,进而增加CTK/ABA、GA3/ABA和IAA/ABA的比值,这为穗花良好发育提供信息及物质供应保障。在干旱条件下,外源14-HBR对碳氮营养及激素代谢的生理调控作用相对较小,而在维持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物质含量方面效果明显,进而减轻干旱胁迫对小麦生长的不利影响。
其他文献
小麦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FHB)主要是由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Fg)引起的世界性病害,长期威胁着国内外小麦的稳定生产。而培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手段。为提高抗病育种效率,亟需高效利用已克隆的重要赤霉病抗病基因并挖掘具有育种实用价值的优异种质资源。  近期报道的Fhb1基因对赤霉病具有较强的抗扩展能力,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
区域尺度的作物生长动态监测和产量预测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政策的制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作物模型能够模拟特定环境下作物的生长,已经在作物产量预测、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等领域广泛应用。但由于区域尺度的模型参数获取较为困难,作物模型在区域应用上受到了较大的限制。基于遥感的产量预测充分体现了遥感在空间、时间上的优势,极大的提高了作物估产的时效性和精度。但遥感只能获取瞬时的作物信息,且估产方法没有涉及作物的生
学位
针对黄淮平原典型农田土壤钾资源利用较低,土壤中钾素不能直接被作物吸收利用的现状,探讨了不同施钾方式和施钾量条件下根际解钾微生物与根际土壤中钾素利用及根系活力的关系,以期为减少化肥施用,提高钾素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裂裂区设计,主区为肥料配施处理(A):设20%有机肥(鸡粪)+80%氮肥(A1),100%氮肥(A2)2个水平;副区为施钾量处理(B):设不施钾(B1)、减量施钾80kg·hm-2(
学位
为了筛选参与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毛蕊花糖苷生物合成相关的转录因子,在地黄转录组数据库中鉴定出具有完整开放阅读框(ORF)的WRKY基因转录本,分析诱导子处理后WRKY基因的表达特征,以及WRKY在地黄不同组织中的时空表达模式,确定可能参与毛蕊花糖苷合成的关键WRKY基因。为了研究候选WRKY基因的功能,建立了地黄的基因编辑体系。利用过量表达和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了其中一
学位
谷氨酰胺合成酶是小麦氮同化关键酶,包括胞液型(TaGS1)和质体型(TaGS2)两类,其中TaGS1又分为TaGS1(TaGS1.1)、TaGSr(TaGS1.2)和TaGSe(TaGS1.3),小麦是异源六倍体,有A、B、D三个染色体组,每组染色体都有一套TaGS同工酶基因。为了研究异源六倍体小麦A、B、D染色体组TaGS同工酶表达差异及调控机制,本项目测定了不同氮处理对氮高效品种豫麦49(YM
学位
在本文中,通过对“中国春”小麦灌浆期热胁迫转录组分析获得的热胁迫响应基因咖啡酸-O-甲基转移酶(caffeic acid O-methyltransferase,TaOMT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以及转化水稻与功能研究,确定了该基因在热胁迫中起负调控的作用。通过对107个小麦品种耐热性鉴定选出了9个耐热性不同的小麦品种,通过RT-PCR技术对TaOMT1在热胁迫中起负调控的作用进行了验证。随后构建了C
学位
近年来,由低温引起的小麦倒春寒现象频发,这对小麦生产造成严重的威胁,倒春寒已成为小麦产量损失的主要灾害之一。本研究从表型、生理和分子层面揭示了外源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对小麦春季低温胁迫的缓解机制,并利用Label-free技术对倒春寒响应关键蛋白进行挖掘,主要结果如下:  外源ABA预处理显著提高了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郑麦9023在药隔期(A
学位
水分是限制小麦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合理的灌溉不仅造成水资源浪费,还会影响小麦的外部表型、内部生理、产量与品质。因此,在水资源短缺条件下,研究不同灌水次数对小麦叶片及植株含水量的影响,构建小麦叶片及植株含水量的高光谱监测模型,对实现麦田精准灌溉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以河南省7个主推小麦品种为材料,设置全生育期不灌水(w0)和拔节期灌1水(w1)、拔节期+灌浆期灌2水(w2)三个灌水次数处理,
学位
为探究氮肥施用对冬小麦根系、产量、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和分配等指标的影响,进而为选择合理的氮肥施用量和施肥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新乡封丘典型小麦种植区进行长期定位控失尿素试验,并结合搜索相关文献,通过分析施氮量对小麦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在宏观尺度上得出合理施氮范围,为选择合理施氮量提供参考依据。田间试验设置160和240kg/hm2(以下分别记作N160和N240)2个施氮处理,以不施氮为对照处
学位
生长素响应因子(auxin response factor,ARF)是一种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基因的表达调控起着关键作用的转录因子。无论是在双子叶模式植物拟南芥中还是单子叶模式植物水稻中,关于生长素响应因子的研究已经有很多报道,但关于其参与磷素调控水稻生长发育及磷素吸收转运的机制还有待于深入研究。本研究以水稻转录因子OsARF18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获得了两个纯合的T-DNA插入突变体株系,构建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