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内生细菌StC01的鉴定及其促生作用初步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d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生细菌是存在于植物体内与宿主之间具有共生关系的寄生菌,已在许多植物中发现。研究表明,内生细菌在宿主的生长和环境适应中起重要作用。在马铃薯上,已有从田间生长的植株上内生细菌分离的报道。本实验室在保存的马铃薯组培苗中发现内生细菌的存在,为了研究该内生细菌对组培苗生长的影响及机制,本研究首先对该内生细菌进行了鉴定,然后分析了其对宿主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从马铃薯cv92028-1中分离到一株内生细菌,菌体短杆状,菌落呈圆形黄色。经过生理生化分析及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属于短小杆菌属Curtobacterium,命名为StC01。对StC01在植株体内的分布研究表明,该细菌在根组织中种群密度最高,茎组织次之,叶片中种群密度最低。将StC01接种到非宿主植物中后,种群密度经历了一个先升高后下降最后达到一个稳定的数值的过程。为了从带菌植株中获得无菌苗,本研究采用溶菌酶法进行除菌。溶菌酶对内生细菌的MIC为0.4mg mL-1,在本试验中,合适于马铃薯组培苗茎段溶菌酶处理浓度为2 mg mL-1。StC01对马铃薯组培苗的生长和结薯都会产生影响。在促生方面,与对照相比,接种StC01的马铃薯组培苗,不论是栽培种还是野生种,都表现出明显的生长变快。接种StC01的栽培种马铃薯,培养5周后,平均株高增加17.85%,整株平均鲜重、单株平均地上部分鲜重、根鲜重分别增加17.56%、25.87%和2.26%。整株干重、地上部分干重、根部干重增加24.46%、38.13%和1.67%。接种StC01的的野生种A组培苗的地上部分干重和鲜重增加量分别是13.72%和10.63%,与全株的增加量(分别是16.29%和10.39%)相似,根部的干重和鲜重增加量都相对较大(分别是24.52%和14.05%)。对接种StC01的组培苗进行结薯诱导试验,发现StC01对微型薯结薯数和重量都有影响,与对照相比,带菌茎段外植体平均结薯数减少6.80%,薯块平均鲜重减少70.18%,平均干重减少70.84%。
其他文献
禾谷类作物对于人类,尤其是亚洲大陆的居民来说是不可缺的重要食材。而胚乳作为谷类作物种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淀粉等等一系列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因
“辽白21号”为中晚熟大白菜品种,生长期81d左右。亲本‘S7-1’和‘S7-2’为大白菜品种“青帮河头”和“天津青麻叶”分别经多代自交分离选育而成的高代自交不亲和系。该品种
本文以南林895杨为试验材料,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利用构建的可去除选择标记载体PX6-GFP和PX6-CpTI,开展杨树无选择标记遗传转化的研究,分析转化效率和选择标记基因去除效率,旨
摘要:新时期,我国提倡创新教育的大环境下,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还是在用传统的模式方法。笔者通过本文把地理传统教学方式与新课程标准下的创新教学方式进行对比探究,希望教师能更好的把握新课程理念,推进地理新课程创新教学,加快素质教育发展。  关键词:初中地理;传统;创新;教学模式  《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
本文对植物激素ABA调控木栓质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进行了研究。糖类、脂质、蛋白质及核酸代谢是植物的四大初生代谢,此外植物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还进化出了次生代谢途
本论文研究了冷敏感植物水稻品种明恢63通过低温锻炼提高抗寒性的适宜条件。在此基础上,采用改进的焦锑酸钾电镜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冷敏感水稻幼苗低温锻炼中,细胞内Ca水平的时
王春辰:作为年轻艺术家,首先简单聊一下你一路走来的经历,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你与你的艺术。赵露:听父母说,我从小就在几乎所有能画画的地方到处涂画,纸张、书本、盒子、桌子
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我国现存野生东北虎的数量很少,而人工圈养的东北虎又存在近亲繁殖的现象。对东北虎的精液进行超低温冷冻保存研究,为将来
本文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自然生长的同属近缘的两种沙生短命植物——粗柄独尾草(Eremurus inderiensis(M.Bieb)Regel)和异翅独尾草(E.anisopterus(Kar.et Kir)Regel)健康生长
本研究以实验室自行制备的魔芋葡甘低聚糖为研究对象,通过多种研究方法,不同的分析手段和策略研究了魔芋葡甘低聚糖的抗氧化功能及其硒酸酯化的最佳条件。设立自由基清除体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