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批评话语分析是产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一种语言学理论。它着眼于语言与权力的关系,关注语言中隐藏的社会不平等现象,揭露并致力于结合互文分析和社会分析来消除这种社会不平等现象。如今,新闻语篇作为一种重要的非文学语篇形式,已成为批评话语分析的重点研究对象。从批评话语视角对新闻语篇进行分析和解读,有利于探索新闻语篇是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读者对报道内容的态度。 本论文对中美主流媒体关于中国“双11”狂欢购物节的英文报道进行批评话语对比分析,对比中美主流媒体塑造的不同中国形象,并揭示新闻语篇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 本文语料分别选自中国两大报刊《中国日报》和《人民日报》(英文版)10篇,美国主流媒体《纽约时报》和《CNN》10篇,时间节点集中于双11当天的新闻报道。语料运用Fairclough的话语三维理论框架,分别从描述、阐释、解释三个阶段进行分析。描述阶段分别从词汇选择和被动语态两方面对新闻报道的语言特点展开分析。阐释阶段主要对情态动词和转述引语的转述形式进行阐释,探究新闻报道者的态度和潜在价值观。解释阶段,则是结合经济、政治及媒体等外在因素进行分析,探究新闻话语与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 分析表明,美国媒体对中国双十一购物节的新闻报道集中关注中国假冒伪劣商品、电商之间恶劣竞争、中国基础设施落后等负面消息。反之,中国国内媒体则主要宣传正面力量,对“双11”予以肯定态度,并对中国经济发展表现出信心和期望。由此可得,新闻话语看似公正客观地对事件进行报道,实则受报道者意识形态及价值观的影响,以自身利益为依据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性”报道。本研究有助于培养人们对新闻话语的理解,提高人们对媒体新闻报道的批判性读。笔者建议,中国的新闻工作者应不断了解各国的文化差异,积极对外媒关于中国的批评报道进行回应,以便维护中国的国际名誉,提升国家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