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修辞与词语训释研究

来源 :吉首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e_te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经》是我国古典文学奇葩,有其精湛而独特的语言表现艺术。自古诗无达诂,除语言的时代隔阂外,古代修辞理论的缺失,忽视修辞活动对词语的影响,也是重要的原因。《诗经》注疏者不明诗人修辞之用心,势必导致误训词语,歪曲诗文原意。  本文据此问题,立足于《诗经》修辞与训诂之关系,以《诗经》文本为基础材料进行研究,提出明确区别“比兴”的方法,以词语在修辞语境中的组合与聚合关系,作为变文与互文的判断依据,并论述变式重言特殊构词语素的基本性质,对《诗经》修辞理论有一定的补充作用。考察《诗经》注疏以修辞阐释词语的基本方式,将《诗经》修辞与词语训释相结合,如运用修辞说明“矇瞍”组合的原因;辨析“绥”、“将”、“成”与“累”、“荒”、“萦”的不同语义关系;推知“归”与“归宁”的诗文含义;考证“泽”的修辞意义。在修辞与训诂相结合的过程中,归纳以修辞求词义的训诂方法与依据,如孔颖达《毛诗正义》中“对散通别以求词义”、“依象辨义”、“依韵定文”,以及提出诗文“比”中用“如”与不用“如”字的修辞理论。本文认为,既要重视在《诗经》研究中,明修辞以求词义的训诂意义;也要看到修辞只是训释词语的重要依据之一,有时甚至只能是旁证。所以,修辞研究与词语训释相结合难免有不足之处,要做到不臆说,必须有训诂依据,味之以文情,衡之以语法,不脱离当时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即知人论世。正确解读《诗经》,毫无疑问,必须综合运用多种训诂方法。明修辞以求词义,在训诂实践中是一种重要的训诂方法,可惜训诂学专书中罕有人详细论述之。本文以《诗经》为例,把明确修辞上升到训诂方法的高度,比较充分地阐释了修辞对词语训释的重要性,举例说明了忽视修辞而造成的词语误训现象。
其他文献
作品简介:“似兰斯馨,如松之盛”源自南朝梁(502年-549年)周兴嗣所作的《千字文》,大意是让自己的德行像兰草那样的清香,像松柏那样的茂盛。书者行笔过程注重中锋的运用,线条
我国传统的花生种植方式是每穴播2粒种子,每亩播8500~10000穴,亩用种量(荚果)大花生23~25kg,小花生18~20kg,每年用种量约占花生总产的8%~10%,不仅用种量大、成本高,而且在高
在中国,因为版画自己制作的独特性,并不像其他的画种很“明显”的去创作,所以不被大多数人所认识。而,版画有其独特“印刷”的效果,所以在市场中的价位不如别的画种高,在历史
期刊
皮埃尔·绿蒂和维克多·谢阁兰这两位法国作家和中国都有着深厚的渊源联系。绿蒂将中国纳入到了他异国情调之中,在没落帝国中找寻异域之美。谢阁兰更是因为中国而闻名,他的诸多
期刊
文章介绍了磁悬浮列车监测系统的一种方案设计。它采用 SIEMENS的 PL C采集列车信号并通过组成的网络将数据传到首车和尾车 ,并在车载计算机上显示。文章主要给出了 PL C网络
期刊
期刊
聚类算法广泛应用于生物芯片数据分析中,用于寻找表达相似的基因或样本.大多数已有算法都需要人为地给出一些参数,然而在没有先验知识的情况下,人为地确定这些参数是十分困难
潮人、畅饮、盛装、欢笑,每年伦敦年轻人最期待的节日莫过于由加勒比海移民传承下来的诺丁山嘉年华了。诺丁山嘉年华在每年8月的最后一个周末举行,在盛夏的阳光明媚之中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