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水界面自组装法制备一维稀土纳米薄膜及其发光性能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refly0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显示技术一直是信息最直观、最重要的载体。发光薄膜在光电信号的相互转换中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发光薄膜的制备也一直是显示器件的核心技术之一,其质量直接决定着器件的性能参数。发光薄膜制备通常采用的电子束蒸发、溅射、分子束外延、气相沉积等几种方法存在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设备要求高,工艺参数需要极为精密地控制,从而大大增加了发光薄膜的制造成本。发展一种新型、通用、简便的发光薄膜制备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在本文中,我们以一维稀土纳米结构Gd203:0.05X3+(X=Eu,Tb)作为单体,利用水相/油相界面自组装的方法制备单层及多层纳米薄膜,并研究其发光性能。Gd(OH)3:0.05X3+(X=Eu,Tb)纳米管结构通过水热法制备,并调节反应温度、时间和pH值获得最优反应条件。将获得的纳米管分散到水中,加入适量正己烷形成油/水界面,通过滴加异丁醇作引发剂,一维纳米结构在油/水界面处聚集并自发组装成纳米薄膜。通过理想圆柱体模型理论验证了油水界面自组装的驱动力来自于系统界面能的减少。在500℃的条件下对Gd(OH)3:0.05X3+(X=Eu,Tb)薄膜进行加热退火,得到Gd203:0.05X3+(X=Eu,Tb)薄膜。该薄膜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并且与二维结构单体(纳米片等)组装成的薄膜相比,一维稀土纳米薄膜更为致密,覆盖率更高。通过荧光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薄膜的发光机理,实验中观察到的Gd203:0.05Eu3+两个激发峰分别来自于立方结构的Gd203:0.05Eu3+晶体中的宿主(Gd2O3)激发带和Eu3+-O2-电荷迁移带两种激发路径。双层薄膜中每层薄膜都完好地保持了各自的发光特性,可以通过不同薄膜的组合来设计特殊功能纳米薄膜。该方法不但证实了具有可行性,而且操作简便,具有很好的普适性,可以推广到ZnS等多种低维纳米结构,在显示器件、光电探测、生物传感等诸多领域都很有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本论文以聚苯胺(PAn)及其复合膜改性铂(Pt)电极,研究了PAn膜及复合膜改性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首先通过对PAn电化学合成方法的选择,探讨了Pt电极上循环伏安法的扫描电位
本文重点分析了园林绿化工程的前期准备、分项分部实施方案的制定,并从苗木种植前的准备工作及栽植技术要求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同时对园林绿化施工技术的规范和标准的建立提出
流域环境治理是近年来我国环境保护的重点工作之一,全面评估流域环境治理取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对激励治理主体的环境行为,使其主动、持续地治理流域环境来说至关重要。本
本论文在固相反应法的基础上结合流延成型制备CaCu3Ti4O12(简称CCTO)陶瓷薄片,研究两步法烧结和Cu不同化学计量比对流延成型CCTO陶瓷致密度、微观结构和电学性能等方面影响;同时
金-金热压工艺在键合过程中会产生芯片开裂(IC cracking),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利用ANSYS软件,运用有限元模拟方法研究了金-金热压工艺中键合力对芯片内部Al压焊块应力分布的
由于当今社会电子设备的大量应用,电磁污染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因而微波吸收材料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传统的单一组分的吸波材料,如四氧化三铁,它的吸收频带窄、
金属板材单点渐进成形技术是基于快速原形制造技术"分层制造"的思想所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金属板材加工技术,该技术可以直接加工薄壳类的工件,并且由于加工时是对金属板材的局
本文以廉价二氧化锰作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系统的研究了水热法制备的二氧化锰的电容性能,并在最优条件下制备了石墨烯复合二氧化锰材料及石墨烯复合镍掺杂二氧化锰材料以
以贵州高原为中心的贵州、云南、广西等西南地区是世界上喀斯特分布面积最大的地区。这一地区人口较多,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土地生产力低,经济力量薄弱,客观上造成了毁林开荒,将林地
安全管理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意义巨大,它能够帮助构建良好的企业管理模式,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也能够确保其他施工作业的顺利进行,也符合建筑工程的基本目标,在当前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