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附加虚拟结构构造的贝叶斯损伤识别方法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niba34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土木工程结构大型化、复杂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土木工程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结构损伤识别作为结构健康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各国学者争相研究的重点。然而,在结构的损伤识别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以下诸多问题: (1)实际试验测量得到的数据信息量少,使得损伤识别成为一个欠定问题; (2)试验测量仅能得到结构的低阶模态信息,对结构的局部损伤并不敏感; (3)在试验与模态分析过程中存在着诸多诸如环境噪声、测量误差等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得损伤识别并不能得到一个确定的结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对结构损伤识别的影响,本文提出了基于贝叶斯理论的虚拟结构构造的损伤识别方法。本文首先对目前广泛应用的基于振动特性的损伤识别方法与基于概率统计信息的不确定性损伤识别方法的研究进展做了简要介绍,并对该类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基于上述方法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结合虚拟变形法的基本理论,本文提出了构造虚拟结构的方法,并对其理论公式进行了推导与验证。通过在原始结构上附加虚拟构造得到新的虚拟结构,结合灵敏度分析方法,得到对结构局部损伤灵敏度较高的低阶模态信息与多组结构响应信息,解决了结构损伤识别中灵敏度低,识别欠定的问题。在虚拟结构构造理论的基础上,为了解决损伤识别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对识别结果的影响,本文从贝叶斯理论的基本公式出发,结合结构参量的物理意义,通过分析得到结构损伤因子与结构先验信息和试验测得的模态信息的近似线性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Matlab建立一个三层框架结构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得到结构损伤因子的概率分布情况,并对得到的结果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与验证。在此基础上,当只识别结构局部损伤时,在考虑局部结构自身先验信息的情况下,加入识别范围外的结构的先验信息,得到在该情况下结构损伤因子的概率分布情况,并利用上述框架结构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最后,本文在上述理论基础上,通过对三层框架结构进行试验分析,并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高层结构、大跨度结构的发展,基坑工程越来越复杂,基坑工程的安全施工成为工程建设中面临的重大问题。根据深基坑的位移监测数据,建立基坑水平位移的预测系统,及时将预
型钢轻骨料混凝土(SRLC)是一种新型结构形式,在高层、大跨结构中有广阔应用前景。粘结滑移问题是混凝土(RC)结构的基本问题,型钢轻骨料混凝土结构中同样存在这个问题。SRLC结构
震害表明,地震时饱和砂土液化往往引起地基失效而导致结构大规模破坏,液化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目前地基液化的研究主要涉及液化区桥梁、铁路、管道、地下结构等,对于可液
桩基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形式,在工程中应用广泛,但斜坡上的桩基在水平向荷载作用下桩基工作机理的研究尚显薄弱。由于斜坡上桩基两侧土体厚度有差异,桩基受荷载作用时桩周土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腾飞,各行各业的能源需求与日俱增,尤其是电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出现了巨大的供电缺口。为了减小输电线路的能耗和增加电网的输送容量,有必要采用特高
桩基础作为一种古老的深基础形式,广泛应用于建筑物、桥梁、石油平台等结构物中。随着现代化生产生活的需求,桩基础的应用条件变得日趋复杂,目前桩基础理论研究已经滞后于工程实
近年来,在组合结构中出现一种新型的结构形式,即由钢筋混凝土柱和钢梁(RCS)组成的框架结构。该结构在结构和构造上具有合理性和经济性,作为主要传力部件的节点是RCS框架研究
本文通过研究再生骨料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试验、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以及对12根组合模型桩(再生骨料掺量为100%、75%、50%的砼芯桩与水泥含量为20%的水泥土组合而成的3根水泥
自上世纪末全球范围内发生的几次破坏性地震以来,近断层地震引起国内外地震学家和地震工程学家的强烈关注。目前,虽然在近断层地震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近断层地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高速铁路和地铁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列车运行产生的振动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一方面,列车提速引起的振动增大对邻近振动敏感的精密仪器、设备和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