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激素水平与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相关性分析

来源 :天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oria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肉芽肿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mastitis,GM)又称非哺乳期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是一种发生于乳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相较于其他乳房良性疾病而言,发病率较低、临床上也不常见,但有报道显示,这些年来,GM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而且,由于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诊断标准尚不明确、治疗方案也不统一、发生发展机理尚在研究、病症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又缺乏特异性,所以临床上对该疾病的整体治疗系统比较混乱,误诊误治、失诊失治现象屡有发生,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因而加大对GM的研究,提高广大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迫在眉睫。GM多发生于生产后的中青年女性,发病时孩子多在五岁以内。目前针对该疾病的发生诱因比较流行的看法有吸烟、乳腺外伤、避孕药、精神类药物服用史、乳头内陷等。针对该疾病临床上的诊疗措施有:类固醇类药物治疗、祖国传统中医药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本篇以性激素水平为切入点,探究从激素水平的角度对该疾病的发生发展认识,以期寻求新的诊疗思路和诊治方案,为广大GM患者带来福音。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患者的性激素水平,来探讨性激素水平与GM的发生发展有无关系。另外,通过对伴有泌乳素水平明显升高的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分组治疗的研究,从而进一步探究辅助纠正泌乳素水平对于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治疗及预后的影响。研究旨在探求一种能提高疗效、避免复发的治疗方案,为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诊治决策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研究方法:第一部分:1.初筛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院乳腺外科门诊、初步诊断为GM的女性患者,在其卵泡早期时空腹行女性激素六项检查,记录数据。待患者行手术治疗后,从中进一步筛选。纳入标准:初治绝经前女性,平素月经规律,术后病理诊断为肉芽肿性乳腺炎。排除标准:妊娠、哺乳期及绝经后女性,有肿瘤、甲状腺、糖尿病、血液系统和免疫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经过筛选得到80例符合上述条件的患者,登记为实验组。另于体检中心随机选择30个绝经前健康妇女记为对照组。2.将实验组血清性激素水平与正常人群性激素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是否与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发病存在相关性,是否可以考虑性激素水平的改变是该病的病因之一,若相关,哪些项对该病影响最大。3.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将80例实验对象进行临床分期。对不同临床分期患者之间的性激素水平进行比较探讨,分析性激素水平与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分期是否存在相关性,是否会影响疾病进展。第二部分:1.收录于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门诊就诊、伴有血清泌乳素水平升高的属于脓肿期的GM患者共56例(所纳入患者患者均符合纳排标准)。按照是否使用降泌乳素药物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抑制泌乳素用药+中西医结合传统治疗。对照组为中西医结合传统治疗组。每组各28例。2.通过研究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效果、复发率、复发时间及术后乳房外形评价等临床评价指标上的差别,以探究辅助纠正泌乳素水平用药对于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治疗及预后的影响。研究结果::观察组泌乳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雌激素、孕激素、睾酮、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水平与对照组中相应的性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期性激素水平两两之间进行统计学分析,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1.GM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与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具体关联机制尚不明确。2.血清孕激素、雌激素、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睾酮水平与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发病不存在相关性。3.肉芽肿性乳腺炎各个病理分期之间性激素水平相当,GM的血清性激素水平与病理分期不存在相关性。4.中西医结合传统治疗对GM患者有一定的临床疗效。5.纠正泌乳素水平联合中西医结合传统治疗相对于单纯中西医结合传统治疗疗效更好。6.纠正泌乳素水平联合中西医结合传统治疗可以缩短临床治愈时间,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术后乳房外形满意度。
其他文献
目的:1、观察宣肺清络方治疗儿童MPP痰热闭肺证痉咳的临床疗效2、探索宣肺清络方干预治疗MPP痰热闭肺证痉咳的疗效机制。研究内容:第一部分:中医药辅助阿奇霉素治疗儿童MPP痰热闭肺证的Meta分析本研究检索中国知网、Pub Med等文献数据库,检索日期为建库至2020年10月。研究对象为MPP痰热闭肺证患儿,试验组的干预措施为中药+阿奇霉素+基础治疗,对照组为阿奇霉素+基础治疗。结局指标为有效率、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比小儿功能性腹痛(食积气滞证)主次症候积分的变化,观察并评价沙棘干乳剂和运脾消滞法推拿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食积气滞型)的临床疗效,同时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沙棘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的作用机制。探究运脾消滞推拿手法及沙棘干乳剂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以期为小儿功能性腹痛的治疗机制及外治法治疗方案提供借鉴。方法:1.本项研究采用单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研究。按照纳排标准纳入64例患儿,按1:1
目的:1、通过临床试验探索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相关炎性指标;2、通过临床试验观察清宣通络方治疗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3、通过体外实验验证清宣通络方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CARDS TX表达量。方法:1、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随机选取同期符合纳入标准的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30例(男童14例,女童16例)为重症组,儿童非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30例(男童15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并联系李新民教授所传经验,探索归纳其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的组方用药规律,以继承与发扬,并为临床小儿PNS的中医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李新民教授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这一时间段内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诊治的PNS患儿的病例,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且使用统一规范的辨证施治方案诊治的31例PN
研究目的:观察中药香囊预防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该香囊在儿童中的推广及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并探索中医治未病理论在外治法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空白对照及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根据诊断将儿童分为三组:(1)健康组:无慢性病且1周内无呼吸道感染;(2)抽动组:抽动障碍且1周内无呼吸道感染;(3)肺炎组:确诊肺炎痊愈1周。将三组儿童分别编号,其中健康组及抽动组儿童根据
目的:通过180例厌食症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舌脉,分析小儿厌食症中医体质、证型及其兼证的证候特点和相关性,为该病的临床诊疗和预防提供证据支持。方法:收集180例厌食症患儿,采用横断面问卷调查法,由家属及小儿自行填写或调查员询问后填写《小儿厌食症病例信息记录表》和《厌食症患儿体质分析表》,并由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判定小儿中医证型和兼证及小儿体质类型。运用Excel建立数据库,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2
一、动物实验研究目的:1通过SD大鼠建立病毒性肺炎模型,并进行中药灌肠治疗,为临床试验提供基础性实验数据。2通过组间对比治疗后肺炎大鼠粪便钙卫蛋白(CALP)的浓度以及治疗后肺泡灌洗液中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大鼠防御素1(rBD1)的浓度,综合评价中药灌肠对肺炎大鼠机体的影响作用,进一步明确灌肠疗法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取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B组)12只、模
研究目的:通过观察小儿功能性腹痛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脾虚寒凝型)的临床表现,探讨基于“温中散寒”理论采用艾灸敷贴法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脾虚寒凝型)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推广外治法提供理论及数据支持。研究内容:对我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儿科门急诊就诊的符合中西医小儿功能性腹痛诊断标准的60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平均分为3组,每组20人,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小儿功能性腹痛伴肠系
目的:通过对90例Ⅰ、Ⅱ期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IMN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肾病诊疗中心中医治疗IMN的用药规律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情况,并探讨IMN合并高凝状态的危险因素,初步总结本肾病诊疗中心对特发性膜性肾病治疗特色,为今后进一步制定治疗本病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0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肾病诊疗中心的90例
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根据导师高靖主任丰富的临床经验,结合临床具体病例,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指导原则下,通过对比加味五桑汤联合西药与单纯西药治疗G1-G3a期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气阴两虚证的疗效及安全性,客观地评价加味五桑汤对临床应用的价值,为该病的中药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根据天津中医一附院内分泌科门诊或病房住院治疗且诊断为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选取符合纳入标准(血糖、血压稳定期)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