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非周期时间预期的行为促进效应及Alpha频段神经活动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_t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脑作为重要的预测器官,可与预测即将发生的事件,引导适应性行为,促进对即将发生的事件的行为表现。经典夹带(entrainment)模型认为个体可以自下而上的利用刺激流的周期性,使内部神经活动与外部刺激序列产生同步化(锁相),预测即将发生的事件,促进行为表现。虽然该模型能很好解释周期刺激流中知觉反应以及神经活动之间的关系,但无法解释非周期刺激流后出现的行为促进和神经同步化现象;并且周期刺激流包含着低频的神经振荡,并不意味着神经振荡在时间预期中起着功能性的作用,个体也有可能主动地利用周期信息预测即将发生的事件。此外,先前关于非周期可预期刺激流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听觉通道,并且仅考察感受性/探测率/阈限或反应时,无法综合地反映行为表现,本研究结合听觉和视觉通道的研究范式,在非周期可预期刺激流后呈现一个接近阈限的目标,考察非周期时间预期的行为促进效应及alpha频段神经活动,以揭示视觉非周期时间预期中自上而下的调节作用,为自上而下的调节模型提供证据。研究一通过2个实验改进先前研究范式,结合前人在听觉和视觉通道的研究范式,通过呈现三种刺激序列PP(周期可预期),AP(非周期可预期)和AU(非周期不可预期),要求被试探测不同刺激序列后的(接近阈限的)目标,并且测量知觉感受性(d’)和反应时,考察视觉通道中非周期可预期刺激流对行为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PP和AP条件均可促进个体行为知觉感受性和反应速度,并且二者之间无差异,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驳了经典夹带理论,即非周期时间预期可以以自上而下的促进个体的行为表现,为自上而下的调节模型在视觉通道的应用提供了行为证据。研究二结合空间线索-目标范式,将三种刺激序列(PP vs.AP vs.AU)呈现于空间线索有效化位置,要求被试辨别不同刺激序列后的(接近阈限的)目标,测量被试目标判断时的d’,反应时以及目标出现时alpha频段的ITPC(inter-trial phase coherence),考察视觉通道中非周期可预期刺激流的行为促进效应,以及其与alpha频段神经活动之间的关系。行为结果与研究一相同,脑电结果表明PP和AP条件均可促进alpha振荡的同步化水平,并且二者之间无差异,该结果反驳了经典夹带理论中被动的调节作用,支持了非周期时间预期对行为和神经活动的自上而下调节。基于上述结果,本研究认为非周期时间预期可以自上而下的调节alpha振荡相位,并且提高知觉感受性,减少反应延迟。
其他文献
伴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汽车行业也开始朝着自动驾驶方向迈进。世界各国的自动驾驶技术已日趋成熟,自动驾驶汽车将会引领未来的汽车行业。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更新,在较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汽车的驾驶过程中排除了驾驶者的控制和参与,这些级别的自动驾驶汽车驾驶人和驾驶行为与传统机动车存在明显的不同。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对于传统机动车交通事故侵权责任规定于《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以及《道路交通安全法》之中,其归责的路径以人
控辍保学政策是我国基础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为保障所有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政策。为切实解决义务教育学生失学辍学问题,2017年,国家提出确保实现到2020年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的目标,2018,甘肃省提出确保实现到2020年全省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截止2020年5月,甘肃全省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可以说,随着国家对义务教育重视
MyoD基因是生肌调节因子MRFs家族的主要成员之一,是脊椎动物胚胎期肌肉发育的主导调控基因之一,对骨骼肌的形成和分化起主要作用,MyoD缺失可导致成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无法进行。而MSTN(myostatin,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属于TGF-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转化生长因子)超家族,其功能是抑制成肌细胞的过度增殖,是肌肉发育的负调控基因。现代肌肉发育
关联记忆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人们所经历的事件一般都是以关联记忆的形式保存的。研究表明,相关材料的关联记忆的效果要比无相关材料的关联记忆的记忆效果更好。那么有什么策略或者方法能够促进不相关材料的记忆效果。以往大量研究表明,当记忆材料为积极词时,并且记忆材料与自我相联系时,相比他人参照条件,在自我参照条件下,积极词的记忆成绩要优于消极词和中性词,也就是说,个体对与自我相关的积极信息带有记忆偏好。那么
在自我知觉系统中,自我面孔识别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被当做个体具有自我意识的指标。因此,许多研究发现相对于他人面孔,人们总能快速无误地识别出自我面孔,这一现象被称作自我面孔优势效应。但是也有研究发现该效应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那么与自我意识紧密相关的内在心理成分是否会影响自我面孔识别?对于此疑问鲜有研究涉及。因此,本研究将引入自我评价这一新的内在心理成分,以此探究与自我面孔识别的关系,即探讨自我
毒品成瘾及其复吸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尽管存在严重的负面后果,包括社会关系中断、失业、躯体和精神疾病,但成瘾者的生活往往围绕着选择的毒品和与之相关的活动。社会认知对成瘾者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研究表明它们影响药物使用的开始和物质使用障碍的发展,以及治疗成功。社会认知障碍会增加社会孤立、攻击性和抑郁的风险,这可能助长吸毒的恶性循环。此外,社会认知受损可能会导致成瘾者社会关系的衰退,并对戒断成功产生负面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及人民生活水的提升,社会公众对于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加之近年来对“二孩政策”的全面实施及城区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现有的学前教育资源短缺,解决学龄儿童“入园难”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尤其是优质、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的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学前教育是公共服务领域的重要内容,因此,近年来国家也十分关注,从国家层面上出台了相关政策法律来完善学前教育供给,倡导政府主导、社会、市场
吸烟警示图片是禁烟活动中一种重要的宣传方式,但吸烟警示图片能否影响吸烟者戒烟却存在争议。有证据表明,吸烟警示图片对吸烟者是一种个人相关性高的威胁刺激,会降低吸烟者戒烟意图阻碍其戒烟。面对威胁刺激个体的注意偏向会表现出注意警觉,注意警觉会阻碍个体接受威胁刺激。吸烟者对警示图片是否会产生注意警觉需要进一步验证。降低吸烟者对警示图片的注意警觉提高其戒烟意图有利于其尽早戒烟。有研究发现自我肯定的操纵对于吸
随着经济和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文化间的接触日益频繁,文化混搭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尽管文化混搭为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了新的思路,但也会引起文化间的冲突。因此,个体如何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冲击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研究表明,个体对本文化的认同度越高、心理定势越强、存在性动机越强、认知性动机越弱,越容易排斥文化混搭。事实上,依恋理论对理解个体行为也很重要。依恋理论是理解个体差异方面最有用和最具生成性的框架之一
面孔是人际交往与社会互动中最重要的情绪线索,已有大量的研究考察了社交焦虑个体对情绪面孔的眼动行为特点,发现社交焦虑个体在加工情绪面孔时存在异常。这种异常的情绪加工特点,可能是导致其在社会交往中存在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大量的研究都集中于社交焦虑加工机制的探查,几乎没有客观的生物学标记可以有效地对社交焦虑进行分类和识别。支持向量机(SVM)是机器学习领域中的一种分类算法,主要用于解决分类识别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