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的社会学思想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egon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梁启超“以西方社会为镜”对中国传统社会开展的大量对比研究的事实,以及康梁“群学”是中国社会学发轫时期探寻社会学本土化的重要代表的基本判断,本文对梁启超的相关社会学思想进行了尝试性研究。本文的初衷并不限于用现代的社会学术语对梁启超的社会学思想进行解读,更力求通过梁启超这一“窗口”,窥探草创时期的中国社会学发展的一些基本问题,并通过对这些基本问题更加深刻地把握,以响应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的号召。对“社会思想”与“社会学思想”这两个概念进行明确的区分,是研究得以进行的重要前提。本文的主题是研究梁启超的社会学思想,这就直接限定了研究框架和研究内容。研究某个学者的社会学思想,首要关注的是该学者如何对社会学的学科进行定位。戊戌维新时期正好是西方社会学传入中国的发轫期,社会学在中国的兴起,最早是以“群学”的面貌为人所知。这一时期包括梁启超在内的维新志士,大力鼓吹“合群立会”之说,以求得政治变革与政局统一。受此影响,梁启超将社会学的学科使命定位于用“群术治群”。随着梁启超对西方社会学更加深入的了解,他又围绕这条主线,就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步骤、研究范围、资料收集方法、社会调查等问题进行了明确地阐述。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也是贯穿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经典二元“困惑”之一。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西方社会学被引入到中国的那一刻起,社会学的本土化过程便已开始,梁启超的“化育新民”思想是其代表之一。在“新民”的努力中,梁启超就如何处理好“公德”与“私德”的关系问题论及个体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他的这一分析路径,不仅与孔德、涂尔干等实证主义社会学家的立场迥异,而且同韦伯从个体的社会行动出发及马克思的实践立场大相径庭。早在二十世纪初,梁启超就大力提倡“新史学”,向传统史学发起革命性的挑战。他的“新史学”突破了将史学的研究对象仅限定于“王侯将相”,而下移至普通百姓,要求历史研究要面向社会群体的社会生活;他强调借鉴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改善史学研究。这种思路无形中促成了历史学与社会学的融合。当代强势的西方历史社会学大行其道之时,我们不仅面临如何介绍和引进之的问题,还将囿于本土化的困境。当此,梁启超的“新史学”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鉴于以上几个方面的认识,本文对中国社会学史下梁启超的地位问题进行了探讨。用文献梳理的方式描述了不同学者在此问题上截然不同的认识,并对形成这种巨大认识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这种尝试,能更直观的方便对梁启超社会学思想,以及社会学基本问题的把握。本文的最后,总结出梁启超社会学思想的几大特点:浓重的社会秩序“情结”;显著的实用主义倾向;鲜艳的人文主义色彩;丰富的社会建构精神。就本文的新意思之处和不足之处,文章也做了小结。
其他文献
利用地基土计算压力随时间增大的潜力,辅之以减轻加层部分的建筑自重的方法,来达到不加固地基不扩大基础而增加建筑物层数的目的,并对之进行探讨.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我国不仅高等学校的数量迅猛增加,大学生的数量也是不断攀升。这种扩招,带来的不仅仅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教育过度问题。那么,教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天津市总工会劳动保护工作在改革中求发展,建立了、工作制度,加强了群众监督手段.10年来,有12万职工群众运用这一工作制度填写12万余份,工会组织填写3万余份,运用各种手段查
本研究从马克思主义的婚姻家庭理论出发,以社区情理、符号互动论为支撑点,主要运用社会学的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人类学日常生活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枝江市Z村的个案调查,对中国农
民族旅游对民族“文化本真性”的影响是旅游影响研究中一个极具争议的议题。不少学者批评民族文化在旅游的“商品化”力量下逐渐“失真”,导致民族旅游与文化一起走向衰落。
学位
本文是一项个案方法的实证研究。以黑龙江省W村的基督教组织和基督教活动为研究对象,采取实地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运用国家—社会理论作为分析框架。通过比较分析农村基督教与
“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只是一种特殊的生理属性。这样的一种生理属性本身并不值得讨论,但当它由于附着于个体身上,并成为了共同具有这种差异的所有个体的群体性标签时,它也就在
学位
在消费社会,消费日渐脱离满足人类基本生理需要的生产性消费的意义,成为个体身份建构与认同表达的重要实践手段,是建构自我与社会、文化与身份认同的重要场域。本研究主要就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