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沉陷区土壤—底泥多氯联苯垂向分布特征比较研究

来源 :安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chaocui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煤沉陷区积水后,原来的陆生环境演变为水生环境,沉陷前的土壤转变为沉陷后水体的底泥,土壤中的污染物也随之发生迁移、聚集。鉴于PCBs对人体及环境的危害性,研究土壤与底泥中PCBs分布特征,对进一步研究PCBs在不同介质间的迁移转化规律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淮南杨庄沉陷区为研究区域,研究探索、优化了土壤、底泥样品中PCBs的提取、净化程序;研究探讨了采煤沉陷区不同介质中(土壤、底泥)PCBs的含量与其所依存介质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分析研究了PCBs在不同介质间的迁移倾向,得出以下结论:1.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制订了严格的质量控制和保证方案,使用PCB65和PCB155作为回收率指示物,测得土壤样品PCB65平均回收率在70.56%~128.4%之间,PCB155平均回收率在77.7%~122.6%之间;底泥样品PCB65平均回收率在80.5%~124.4%,PCB155平均回收率在97.8%~126.1%。均符合EPA标准要求70%~130%,实验数据可信。2.不同深度土壤样品中PCBs均以TriCB、PentaCB为主,二者平均贡献率达70%以上;土壤样品平面分布受到煤矸石影响较大,垂向分布总体规律不明显,但各类型采样点垂向分布规律显著。3.不同深度底泥样品中PCBs均以TriCB、PentaCB为主,二者平均贡献率达85%以上;底泥中PCBs平面分布较均匀,不同沉积深度平面底泥均呈现出水体东南方浓度偏高的现象。说明泥河河水的补给流入,对沉陷水体底泥中PCBs的含量无明显影响,水体本身沉积物的沉降对PCBs含量影响较大;不同深度底泥样品中PCBs含量相对稳定,底泥中PCBs含量已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4.相同沉积深度下,底泥中∑PCBs明显高于土壤中∑PCBs,并且底泥中PCBs浓度分布较土壤中更均匀。5.对相同深度土壤与底泥TriCB含量进行对比,土壤中riCB浓度分布不均匀,受环境影响较大,但总体略高于底泥中TriCB含量。底泥中PentaCB含量高于土壤中含量,因为随着C1原子个数增加,其水溶性相应减小,脂溶性增加,高C1代的PCBs易从水体中向底泥中转移,从而呈现出底泥中PentaCB含量高于土壤中含量的现象。6.土壤和底泥样品中各低氯代PCBs相关性较强,TriCB、TetraCB、PentaCB之间有极高的相关性,表明其来源可能相同。底泥中TriCB与OM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表明在底泥中TriCB污染已经达到平衡状态,其存在主要是以残留为主。判断杨庄沉陷区中TriCB、TetraCB同系物来源于变压器油和电容器浸渍剂,PentaCB来源于油漆的开放性使用。
其他文献
基于临界损伤原理,在以损伤应变范围作为金属材料疲劳裂纹萌生寿命控制参量的基础上,推导了一个新的疲劳裂纹萌生寿命(Fatigue Crack Initation Life,FCIL)估算模型,并给出了模
用矩阵分析的方法研究电机较之用张量分析的方法优越。本文以普通双绕组变压器为例,介绍了这种方法。然后把这种方法应用到分析自耦变压器、三绕组变压器和具有第三线圈的自
基于历史发展的角度,以丝绸文物上的图案作为研究的重点,将不同时期丝绸文物图案上的各种历史信息加以分析和归纳;从丝绸文物最早的发现来印证丝绸发展追溯的年代;从菱形纹样
以分幅组合梁斜拉桥泉州湾跨海大桥为工程背景,分析了施工期最大单悬臂状态和最大双悬臂状态下结构的动力特性,通过模拟桥址区主梁和桥塔的脉动风场,风荷载的时域化,实现了大
目的探讨愈风宁心片联合硝苯地平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商洛市中心医院治疗的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2例,根据用药的差别分为对照
步入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在工作、学习、日常交流等各个方面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推动教育现代化,是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
随着城市建设桩基施工技术的提高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1970年美国最先将动测技术应用于工程实际,到现在已近用年,应用比较好的国家有美国、荷兰。我国动测技术应用只有十几年,但随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计算机软件在短短的十几年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当今时代计算机软件技术依旧保持着旺盛的发展潜力,为人类的前进做出了巨大贡献。该文主要从计算机软件开发
会计核算在企业经营中贯穿了整个过程,也可以说,企业会计核算是企业经营的重要环节。税收筹划,简单来说,就是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通过合法途经对企业经营、投资、理财等活动
日本专利厅2010年公开发布有关机器人专利文献共1474件,其中本田技研株式会社70件。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本田技研有关机器人手的专利文献共11件,这些专利技术主要应用在本田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