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工业固废Web信息挖掘及其在固废产生源解析中的应用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comak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大部分工业固废采用堆存处置,固废产生源调查多依靠人工走访,实地确认,然而城市固废堆场分布随机性大、范围广,以这种方式进行地面调查效率低,成本高,不易动态监控固废产生与堆存。另一方面,由于固废管理依赖产废申报登记,在固废管理监控上存在漏洞,容易造成管控覆盖不全,监控遗漏。现有固废管理技术不足以支撑固废的精准管控,本文首次尝试结合地理信息科学和智能化信息挖掘方法,追溯固废产生源,管控固废堆场。对此,本文开展的研究工作如下:(1)研究基于文本挖掘的企业产废信息抽取技术,采用基于规则和词典的信息抽取方法提取文本中的固废信息,方案测试结果显示企业固废类型提取精确率为88.15%,召回率为85.92%,整体性能F值为87.02%,证明了试验方案的可行性;(2)基于地理对象的空间邻近性与空间异质性特征,构建了基于空间距离测度的堆场与产生源空间关联模型;构建了基于语义距离测度的固废堆场与企业产废信息的语义关联模型;完成了耦合空间关联模型和语义关联模型的固废产生源解析,并用可能性指标来评价各产生源是堆场真正产生源的可能性大小。(3)研究街景数据、POI数据的自动化获取方法以及基于网络爬虫的固废潜在产生源信息获取、清洗、存储技术;(4)基于以上试验方案,开发了一套在线固废产生源追溯可视化系统;本文完成了对固废产生源的追溯,有利于将固废管理工作由线下转换为线上,为监管城市固废无序排放提供信息技术支持,填补面向城市固废精准管理的大数据挖掘技术的空缺,为点源层级的精准管控奠定基础,为“无废城市”建设提供固废精准管理技术保障,促进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无砟轨道因其高稳定性、平顺性等优点已成为高速铁路建设中主要的轨道结构型式,而混凝土作为无砟轨道的核心材料,在列车荷载、温度循环荷载等复杂环境耦合作用下难以避免产生伤损,例如轨道板开裂、支承层开裂、轨枕压裂及承轨台破损等。以往学者在研究无砟轨道伤损时大都侧重于裂缝的开裂部位、开裂深度及宽度、开裂数量等方面,而对混凝土构件整体伤损的评估,尤其是裂纹形成前期内部伤损演变的研究较少。本文基于声发射技术,结
普通混凝土一般存在抗拉强度低、韧性差、易开裂以及耐久性差等问题,使许多建构筑物材料性能大大降低,导致混凝土结构过早地劣化甚至完全丧失正常使用功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等。为了改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在混凝土基体中掺入不同的纤维是当前混凝土改性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众所周知,均匀且乱向分布的纤维对基体有增强阻裂、增韧的作用,可阻碍材料养护时的收缩和温度裂缝,提高构件受力时的裂缝控制能力和承载能力。
我国西部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受地震、降水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影响,崩塌落石落石灾害频发。桥梁作为山区交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构筑物,遭受落石撞击的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威胁桥上交通运营及桥梁结构的安全。因此,对于桥梁落石防护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柔性棚洞是一种常见的被动防护措施,凭借其结构轻巧、安装方便等特点,非常适用于桥梁结构的落石防护。而目前国内外对于这种棚洞在桥梁上的应用研究较少,尚未形成相应的设计技术规范
随着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兴建了大量的铁路桥梁,其中混凝土简支梁桥是我国铁路桥梁的常见类型。各种不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会导致混凝土简支梁桥梁在运营期间梁体开裂,裂缝的存在不仅会影响桥梁结构的外观和耐久性而且会降低桥梁结构的整体刚度,桥梁的正常使用状态受到较大的扰动,进而影响桥面列车的行车安全,造成安全隐患,并且梁体裂缝在列车荷载的作用下有进一步扩展的可能,因此,有必要对列车荷载作用下梁体裂缝的扩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关调查显示,居民出行需求和私家车出行率均在日益增长,随之出现的即是停车供需不平衡、不同类型停车场利用率不均衡等问题。因此,本文旨在研究私家车拥有者出行方式选择行为,以及停车收费费率对私家车拥有者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从而为停车需求管理提供可靠建议,减少私家车出行率,缓解交通压力。首先,本文对国内外关于出行方式选择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提炼,并阐述了出行方式选择的
地震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每年由于地震所引起的山体滑坡不计其数,尤其是西部山区,每年损失高达数十亿。然而,现阶段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模型试验、数值仿真及理论推导方面,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进行边坡稳定性的研究逐渐成为趋势,但是鲜有文献从地震发生—边坡动力特征—边坡稳定性评价—滑塌致灾范围开展全链条的研究。基于此,本文将从地震震级评估—地震作用下边坡动力响应—地震作用下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超高海拔地区隧道日益增多。超高海拔地区具有空气稀薄,温度严寒,缺氧低压的特点,这些环境特征给公路隧道的防灾疏散提出了新的课题。海拔高度的增加使得隧道火灾的燃烧特性、烟气扩散机理和人员疏散活动与平原地区相比出现极大变化,由于超高海拔的特殊性以及相关研究的稀缺,有必要对超高海拔公路隧道火灾烟气特性与人员疏散技术展开研究。针对超高海拔公路隧道火灾,本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包括以
由于我国工业化程度日益增大,印染废水以及染料废水等工业难降解有机废水的污染问题也随之增加。罗丹明这类被广泛应用的化合物属于碱性染料,并且具有很好的光学稳定性、对环境中p H地变化不敏感、拥有较为宽的波长范围等特点。其中的罗丹明B(Rh B)具有致癌、致突变、有毒等特性,对人体和生物的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并且常规的处理工艺已很难满足去除要求,因此迫切需要更加高效的处理技术。高铁酸盐的氧化性能非常强
川藏铁路沿线站房多位于高烈度区,且在近断层强震作用下可能出现较严重的破坏,不仅会产生大量经济损失,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还会影响铁路运输,引起比较严重的社会影响。与普通的民用建筑不同,铁路站房有着竖向刚度不均匀、柱网尺寸大、楼板局部不连续、易出现单跨框架等特点。在近断层强震作用下,站房结构的地震响应较为复杂。因此,为了提高川藏铁路典型站房的抗震安全,本文首先选取了198组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并基于《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交通基础建设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随之而来的是高寒高海拔地区的隧道建设量也越来越多,而寒区隧道工程的修建和运营过程极易受到冻害问题的困扰,影响隧道结构的稳定性进而威胁行车安全,因此开展寒区隧道的温度场及冻胀力问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托延崇高速棋盘梁隧道工程,采用现场监测、文献调研、数值模拟、理论推导的方法,开展了隧道温度场及冻胀力影响因素和保温防冻措施方面的研究,探究了围岩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