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器视觉的轨道检测及主动径向列车动力学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zhou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列车行驶速度加快、装载重量增加与通过的地形越来越复杂,轮轨磨损与车轮损伤问题日益严重。而主动径向转向架的应用能够解决曲线通过性能与运行稳定性的冲突,并降低轮轨磨耗、减少车轮损伤。本文以主动径向转向架的主动径向转向功能、整车动力学性能以为目标,围绕主动径向转向架的结构设计与径向原理、轨道信息提取、主动控制以及磨耗损伤等方面展开了相关理论和试验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基于施加轮对摇头扭矩的设计策略,设计了一种新型主动径向转向架。基于该径向机构研究分析径向转向原理,可得作动器的位移与轮对转角、轨道线路的曲率几乎都呈线性正相关,但其与径向机构的力传递比并非正相关;接着对径向作动器进行方案设计、选型与校核;为探究径向机构对轮对通过弯轨时的性能影响,分析刚性轮对此时的轮轨蠕滑力,通过理论计算可知,横向蠕滑力与摇头角正相关,纵向蠕滑力矩和轮对横移量正相关,若采用该径向机构使轮对均趋于理想径向位置即纯滚动状态,可减小轮轨间的蠕滑力与力矩。(2)针对轨道信息提取,设计了一套基于改进的Prewitt算子图像预处理流程,并提出了一种基于Zernike矩的分段曲线模型检测算法来动态追踪检测轨道。算法在近景区域采用Hough变换求解直轨参数,在远景区域采用基于Zernike矩的滑动窗口匹配搜索算法提取弯轨特征点,以最小二乘法拟合三次曲线弯轨模型,并计算确定实际的轨道方程与曲率半径。经过试验研究表明:所提出的轨道线检测识别算法的平均准确率几乎可达到90%,其平均耗时约是24 ms,在干扰下也能有效地检测识别,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实时性,且轨道方程的估计与曲率计算较准确。(3)为实现主动径向转向功能,建立主动径向转向控制系统。推导出该径向机电作动器(BLDC驱动系统)的从电压到位移量的动力学方程,并基于SIMULINK搭建该模型;选取ICSO来优化Fuzzy-PID控制器的参数以实现对BLDC驱动系统位移量的自适应控制,仿真分析表明,对比传统PID,采用该算法会产生的更小的超调量与静态误差,且其动态响应速度更快,跟踪性能更精准,且跟随过程中更稳定;推导该单节列车的车体,前、后转向架的数学模型,并在SIMPACK软件中搭建该单节列车模型,并结合BLDC驱动控制系统模型建立该主动径向车辆的联合仿真模型,分析该径向作动器的响应得出其位移量仿真值与理论值基本一致,进而验证所搭建的联合仿真模型是正确的。(4)采用联合仿真对常规车辆、传统径向(自导向、迫导向)车辆、该主动径向车辆的动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仿真分析,并制作1:4比例原型样机进行台架试验与分析,将两者比对分析来验证理论模型与仿真控制模型的正确性。仿真结果表明:对比其他三种车辆,该主动径向车辆具有良好的运行平稳性和稳定性,且曲线通过性能优异,能够有效的降低钢轨磨耗、减少轮对损伤;实验验证了所设计的主动径向转向架结构、主动控制功能的可行性,动态通过弯轨时能有效跟踪轮对的理论横向位移、减少轮轨横向力,使轮对更趋于径向位置,验证了上述仿真结果。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商用车市场在国家政策导向和外部环境需求的刺激下不断扩张,人们对商用车的产品性能要求也与日俱增。商用车在执行物流运输和工程作业时,具有驾驶环境差、工作时间长等特点,持续的恶劣振动往往会影响驾驶员的生理、心理健康,埋下发生交通事故的隐患。驾驶室悬置系统作为联结车架和驾驶室的部件,可以有效衰减驾驶室受到的振动冲击,提升驾驶员的乘坐舒适度,保障整车的经济性和动力性。因此,本文将基于悬置厂商生产的
学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作为车载动力源是最具前景的新能源技术之一,但耐久性制约了其大规模应用。针对耐久性这一关键问题,部分研究通过新材料、新结构的开发与设计来达到提升PEMFC寿命的目的,此外,通过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rognostics and health management,PHM)这一预防性维护技术,保障系统
学位
作为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无信号交叉口由于存在多个交通流的交错与合并,是整个交通系统中拥堵与事故多发地带。因此,解决无信号交叉口的多车协同优化问题,是智能交通系统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以无信号交叉口为背景,以智能网联汽车作为研究对象,以保障行车安全、提高通行效率为目标,重点研究智能网联汽车在与非网联汽车混行状态下的协同控制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针对传统交叉口车辆安全边界模型场景适应性不足的问
学位
在纯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研究和开发过程中,台架试验具有灵活度高,不受环境因素影响等优点,适合对前期匹配设计的动力总成进行性能验证。通过台架试验能够对整车动力性和经济性做出准确的评估,有效降低前期的开发成本,提高开发效率。在进行台架试验时,测试系统能够对汽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进行精确模拟是保证动力总成测试结果准确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文以电动巴哈赛车的动力总成测试为依托,对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测试系统的设计和负载
学位
随着汽车轻量化的程度进一步提高,铝/钢异种材料的连接得到广泛研究,磁脉冲焊接作为一种高速冲击连接工艺是解决异种金属连接困难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在磁脉冲焊接的基础上,以铝制传动轴磁脉冲焊接工艺为研究对象,建立铝/钢磁脉冲连接界面形成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工艺设计与工艺参数等对铝/钢接头连接界面波形的影响规律;得到铝制传动轴磁脉冲焊接工艺的工艺设计优化参数。平行搭接工艺下各区域的速度变化不大,界面波形不
学位
滚动轴承作为高速转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役性能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工作性能、传动效率和使用寿命。本文针对角接触球轴承,建立了混合弹流润滑高速球轴承动力学模型,并基于此开展了不同载荷、转速和结构参数下轴承动态特性和摩擦力矩的研究。主要内容如下:结合弹流润滑理论和动力学分析理论,建立了混合弹流润滑高速球轴承动力学模型,可获取球轴承载荷分布、钢球运动参数和保持架质心轨迹,并通过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准确性
学位
焊渣是车身侧围点焊过程中极难避免的焊接缺陷,飞溅区域广、随机性大,既影响车身美观性,同时易产生局部硬化及腐蚀。采用机器人技术实现车身焊渣磨抛自动化较传统手工磨抛具有显著优势,但前提在于准确识别体积较小的无规则焊渣,并从复杂背景中精准分割其轮廓。本文基于语义分割神经网络和图像处理分析技术,开展了车身点焊焊渣精确检测方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通过模拟焊渣随机分布的车门框几何特征,获取平滑区域、
学位
叶片是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中数量最多、在能量转换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零部件,被称为“第一关键件”。当前,国内外叶片智能化磨抛加工技术发展呈现“99%+1%”现象。机器人加工叶身型面已取得较大进展,但技术实现推广应用的前提在于如何突破叶片前后缘高品质加工这“卡脖子的1%”。究其原因,薄壁叶片叶缘圆角半径渐变、曲面复杂、叶缘轮廓度和粗糙度要求高,机器人柔性磨抛难以精准控制加工余量,这一公开难题引起叶缘弦
学位
在海运物流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智能化、自动化已成为港口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中用于集装箱转运的自动导引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AGV)是自动化集装箱港口(Automated Container Terminal,ACT)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ACT中,协同控制系统将集装箱转运任务和道路资源分配至AGV,同时路径规划根据分配内容规划路径。考虑大型AGV多载和重载性能虽然能
学位
薄壁结构因其较高的材料利用率、较强的能量吸收能力而逐渐被作为吸能结构件运用到各种运载工具上。在日益严苛的能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要求下,如何在不降低薄壁结构耐撞性的同时降低其重量成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传统的单一材料单一厚度的简单均匀薄壁结构在面对汽车碰撞过程中产生的复杂加载工况时,并不能将材料利用率发挥到最大,也就不能展现出较好的能量吸收能力。为此,本文设计了一种由多种材料拼焊而成的、材料和壁厚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