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医学院 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磁共振黑血技术对颈动脉狭窄及斑块性质的诊断价值

来源 :承德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a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分析探讨磁共振黑血技术对颈动脉狭窄程度评估的准确性及可行性;
  2、探讨磁共振黑血技术在术前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准确性及可行性,为内外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1、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住院诊断为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观察磁共振黑血影像检查结果及相关CT血管造影影像结果,对比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二者的一致性。
  2、收集在此期间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术前核磁黑血检查结果,观察颈动脉斑块核磁黑血检查结果,判定斑块稳定性,分析该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
  3、采用SPA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磁共振黑血技术与CT血管造影两种监测方法的真实性和可靠性(Kappa)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和确切概率法计算P值(n<40),检验水准为p=0.05。
  结果:
  1、磁共振黑血结果:轻度狭窄13支,中度狭窄23支,重度狭窄18支,完全闭塞2支;CTA结果:轻度狭窄13支,中度狭窄25支,重度狭窄17支,完全闭塞1支;磁共振黑血检查结果与CTA检查结果在评估颈动脉狭窄方面一致性较高,Kappa值>0.75(Kappa=0.7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病理结果:21个斑块显示纤维帽结构,18个具有脂质核心,13个斑块具有出血,15个斑块具有钙化;磁共振黑血技术结果:纤维帽信号19支,脂质核心15支,斑块内出血12支,钙化13支;磁共振黑血结果与病理结果在检测出斑块纤维帽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P=0.688);二者在检测斑块内脂质核心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P=0.375);二者在检测斑块出血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P=0.625);二者在检测斑块钙化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P=0.727)。
  结论:
  1、磁共振黑血技术在判断颈动脉狭窄方面可以达到在CTA方面的效果,尤其是它无创、无辐射、无需注射造影剂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及应用。
  2、磁共振黑血技术在评估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上与病理方面有较好的一致性,其对外科CEA等相关治疗及内科规范化用药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期刊
期刊
学位
期刊
学位
目的:  近年来皮肤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不但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还给人们的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积极探讨皮肤肿瘤的发病机制,积极寻找皮肤肿瘤发病过程中的特异性指标至关重要。本研究探讨IGF1R、SHC1、GRB2、MST1及MDM2在脂溢性角化病(seborrheic keratosis,SK)、鲍恩病(Bowens disease,BD)、皮肤鳞状细胞癌(cutaneouss
期刊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联合亚甲蓝(Methylene blue,MB)双示踪法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的远期随访结果及安全性,分析这部分早期乳腺癌患者的复发转移特征及预后。  方法:  1.双示踪法的远期随访结果及安全性  连续入组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乳腺
学位